跳到主要內容

從繁忙到井然有序:Google時間管理工具箱

小瑋是一名職場行銷助理,正努力朝著成為合格行銷專業人士的方向邁進。
雖然工作繁忙且生活中需兼顧許多細節,但他善於運用 Google Apps 的整合功能,有效管理時間與任務,提升工作效率。

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他的生活是這樣開始的:

早晨的高效規劃

小瑋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查看 Google 日曆上的行程。他發現今天下午有一場與客戶的簡報會議,但需要提前準備相關資料。他立即在日曆上新增事件,設定會議提醒,並使用不同的顏色標記這項重要任務,讓日程更加清晰。

接著,小瑋打開 Gmail,清理收件匣中的郵件。他將不重要的廣告郵件封存,並將需要回覆的郵件標記為待辦事項。一封來自同事的郵件提到需要準備簡報的數據資料,他直接點擊郵件上的「新增至日曆」,快速生成日曆事件,並添加準備工作的詳細說明。

同時,他利用 Google Keep 建立一個備忘錄,記錄下準備簡報的重點內容,方便隨時查閱。

靈感與任務管理

中午時分,小瑋吃完午餐,靈機一動想到了一些創意的簡報設計點子。他立刻打開 Google Keep,將靈感記錄下來,並用顏色標籤區分重要性。為了避免遺忘,他在 Keep 中設定了提醒,確保下午準備簡報時能查看這些點子。

稍後,他打開 Gmail,收到一封需要提交活動提案的郵件。小瑋直接將提案的截止日期新增到 Google 日曆中,並為提案建立一個專屬的 Google Keep 記錄,整理所有相關資料。為了方便檢索,他還將 Keep 的筆記按主題分類,並添加標籤。

協作與實時追蹤

下午,小瑋與團隊成員共同準備簡報。他打開 Gmail,使用 Google 雲端硬碟分享簡報資料,讓團隊成員可以實時查看和編輯。他也同步使用 Google Keep 將早上記錄的創意點子匯入簡報內容,並運用 Gmail 的延後傳送功能,將修改好的簡報設定在會議前一小時寄給客戶,確保不會出錯。

行動與共享的便利

傍晚結束工作後,小瑋前往超市購物。當他接近超市時,手機跳出了 Google Keep 的地點提醒,提示他購買所需的日用品。購物完成後,他回家整理照片和文件,將活動中的照片上傳至 Google 相簿,並建立專屬相簿分享給團隊。

此外,他將活動影片上傳至 Google 雲端硬碟,並透過 Gmail 發送影片連結給需要的同事,簡化了文件傳輸的流程。

❙ 整合的力量

在這一天中,小瑋充分發揮了 Google 日曆、Google Keep 和 Gmail 的整合功能:
  1. Google 日曆:成為行程管理的核心,幫助規劃時間、設定提醒,並連結地圖等資訊,輕鬆掌控行程。
  2. Gmail:不只是郵件工具,還能將郵件內容轉化為日曆事件或備忘,提升工作效率。
  3. Google Keep:成為靈感記錄與任務管理的平台,提供便捷的筆記功能,並與其他應用程式無縫連接。
透過這樣的整合應用,小瑋有效地管理了工作與生活,展現了 Google Apps 強大的協同功能。不僅僅是使用三個獨立工具,而是將它們結合成一個高效的工作流程,讓資訊在各平台間無縫流動,真正實現了生活與工作的智慧管理。

》職場整合應用案例

①專案管理與協作

Google 日曆: 為專案設定專屬的共享日曆,讓所有團隊成員都能查看專案時程、會議安排和截止日期。可以在日曆中為不同類型的事件設定不同顏色,方便快速識別。

Google Keep: 使用 Google Keep 建立專案任務清單,並將任務連結到日曆事件。利用顏色標籤來分類筆記,方便快速找到相關資訊。與團隊成員共享筆記,進行協作和即時更新。

Gmail:使用 Gmail 發送專案進度報告或會議摘要,並可將相關郵件標記和過濾,方便追蹤。在 Gmail 中直接建立日曆事件,快速將郵件內容轉化為行程。

②會議安排與追蹤

Google 日曆: 使用 Google 日曆的「尋找時間」功能,快速找到所有參與者都可行的會議時間。設定多個事件通知,確保不會錯過重要會議。在會議事件中加入地點和參與者資訊.

Google Keep: 在 Google Keep 中記錄會議重點、待辦事項和相關資料,並設定提醒.

Gmail: 在 Gmail 中收到會議邀請時,可以直接在郵件中建立日曆事件。使用 Gmail 的排程發送功能,確保在適當的時間發送會議通知或議程。

③個人時間管理與效率提升

Google 日曆: 設定個人工作時間,避免在非工作時間被安排會議。使用日曆的重複事件功能,設定例行性活動。利用每日行程摘要,快速了解當天行程。

Google Keep: 使用 Google Keep 建立個人待辦清單,並設定時間或地點提醒,確保不會忘記重要任務或約會。

Gmail: 將 Gmail 的重要郵件轉存為 Google Keep 筆記,以便追蹤和管理。在 Gmail 中利用快捷鍵,快速處理郵件,提高效率。

④家庭活動與共享

●Google 日曆:與家人共享日曆,方便管理家庭成員的日程,並設定家庭活動和提醒。

Google Keep:與家人共享購物清單、旅遊計畫等筆記,共同編輯和更新。

Gmail:利用 Gmail 傳送家庭活動通知,並設置提醒功能。

 ❙ 完整的工作流才是運用工具的最佳方式

透過 Google 日曆、Gmail 和 Google Keep 的整合運用,您可以更高效地管理時間、協作專案,並全面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組織能力。這些應用程式的無縫整合,讓您輕鬆掌握待辦事項、安排會議、管理郵件,並隨時記錄重要資訊。

關鍵在於將這三者視為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系統,而非各自獨立的工具,這樣您不僅能更有效率地處理繁忙的日常任務,還能保有對時間的主導權,從容應對挑戰,成為那5%的高效菁英!

 ※Google全球教育家證認計畫

---------------------------------

 學習養分,請點選【2025年 課程資訊】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 ⦙ Line@:@503ijslo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與您加分

閱讀旅圖: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年度計畫、KPIs慢慢走入輔助的角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變動性」指標的方法。從新聞的瀏覽當中,常見的標題為「雪崩式」〇〇,以2020的疫情而言,旅遊業 雪崩式下滑速度 ,讓人感到十分難以適應這個世界,除了標題是為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變得太快,不再是狼來了,而是被咬了。 雖世界變化的很快,目標與計畫的本質從未變更,不斷地進步是方法。未來三十年的藍圖依然可以想,只不過,別忘記要隨時更新而已。談到「可變的」目標或是計畫,去年最為熱門的方法就是「OKR目標管理」,因這個議題而出了許多本書,這些書籍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國外的經驗為主,少有一本在地化經驗的書。 一個系統的導入過程,相信不論是經營者、專業經理人,甚至員工,都會希望聽聽本土的案例如何進行?畢竟若能有一個本土實際的案例來作為參考,那麼就最好 要 不過。因為一位好友-詹〇〇的推薦,讓我接觸到這一本書,閱讀時因為有之前OKR的知識,覺得這一本不論是在觀念的說明,還是計畫的過程,非常符合國內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工作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於變化時代之下,用一張紙管理自己的年度計畫與目標,將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聚焦,更能強化自己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著強韌的適應性,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吧! ❙  OGSM方法簡介 什麼是OGSM呢?由以下4大內容所組成: Objective(最終目的):企業願景,是全公司上下均須全力以赴的最終目的。 Goal(具體目標):SMART原則將目標化為實際作為,讓員工均能集中目標且竭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Strategy(策略):以三大資源「人、錢、時間」,進一步設定出達到具體目標的做法。 Measure(檢核):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將過程切割成小的指標,透過設定小指標,讓執行者確定沒有走偏或走錯路徑。 ❙ 3步驟輕鬆寫出Objective最終目的 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企業往理想方向邁進。設定最終目的,主要提供員工前進的方向,引導到何處,進而產生競爭優勢是重要關鍵,所以第一步必須審視環境。環境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另一種是內部環境。如果你對於撰寫「最終目的」很頭痛,以下3步驟將幫助你寫出專屬的理想國藍圖。 第1步:蒐集外部資訊 對外部環境的審視可以使用SWOT分析,建議只要特別回答自身的優勢﹙Strength﹚、機會﹙Opportun...

閱讀旅圖: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有位男士實踐了PDCA筆記術之後,得到下列成果: 原本加班超過一百小時以上→變成二十個小時﹙以前沒有一例一休哦!﹚ 兩內年減重十三公斤 個人年收入倍增 一樣是知悉PDCA,但展現出現成效不一樣。 於職場工作的夥伴,對PDCA不會太陌生。 PDCA是一套經常用於品質改善的流程,現在則成為不論任何行業都耳熟能詳的商業語言,個人也十分感到有興趣,使用過程中總感覺有一些些的不對勁,自己也說不上來。 閱讀《 鬼術PDCA 》之後,發現作者將這個方法用於思考目標的落差時,思路變得非常清晰,我也用於年度計畫的專案管理上,果然就找出不少的問題。 若是要落實到每日的計畫與專案計畫,這一本《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讓我得到一些啟發,作者就是前面提到的男士岡村拓朗。 書中提及,大家都知悉PDCA,但為何會轉不動呢?就是不知PDCA的轉動方法,這句話引起我不少的好奇,進而閱讀。 為何要用PDCA來成為筆記的架構呢?有以下優點: 短時間能改善問題的行動方式 自然而然就能釐清思緒 了解一天之內的行動或計劃的問題點 從作者列舉優點中,找到閱讀這一本書的目的,藉由這本書的觀念啟發,讓自己工作更省力一點,品質更高一點,持續不斷地改善。 ❙ PDCA轉動的三原則 如何讓PDCA轉動,主要有三個原則: 原則1:視覺化 PDCA一點都不難,但為何無法順利運作?關鍵原因不是執行問題,而是沒有看到計畫的整體圖像。所謂的整體圖像是指,於腦中產生像是從上方俯瞰整體計畫的一幅畫,如果不能如同看一幅畫那樣,看出整體圖像不斷的出現變變化或是改善,就很難察覺PDCA的運作,甚致覺得PDCA是無效的。 如何來視覺化呢?首先是圖像化,於《 創意,從計畫開始 》該書提到,製作計畫﹙專案﹚目標,水野學的方法是利用「Google的圖片檢索」方式來進行,利用檢索方式來將計畫﹙專案﹚目標圖像化,並進行目的確認,只要能將PDCA視覺化,就能啟動循環。 第二步驟則是數值化。圖像化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數值化則是精準地反應計畫目標的情形,有數字即能精準掌握。若連改善方案或是行動都能數值化,那要轉動PDCA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最後,就是寫下來。 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下來,只是寫下來,成功機率就會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