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1的文章

閱讀旅圖:顛峰心態,邁向2022

人生的冒險旅程很少一帆風順。帆船能夠保護我們,不受跟我們同樣起伏不定的大海所侵襲。船身的每一片木板都發揮了抵禦海浪的作用。如果沒有它們,我們必將為了待在水面上而耗盡所有精力。 然而,擁有一艘穩固的船並不足以在汪洋中前進。你還需要一片風帆。如果沒有它,船或許不會沉,但哪兒都去不了。船帆每往上升一節,就能捕捉更多風力,有助你探索與適應環境。 然而,你越能持續對這個世界保持開放心胸,就能走得越遠,從周遭的人們與機會身上得到的助益也會越多。幸運的話,甚至還能經歷高峰體驗的狂喜時刻——以帆船來比喻,就是乘風而行。 在這種時刻,你不只暫時拋下了不安全感,也有了大幅成長,只是在海上行駛,就能激起浪潮,幫助其他帆船前行。如此一來,這艘帆船不僅是一個頂峰,而是一個完整的媒介,幫助我們探索這個世界與周遭的人們,同時有所成長與超越自我。 只是,帆船象徵的哪些要素最終可促使這個媒介超越自我?組成帆船的需求分別是安全、連結與自尊。這三項需求作為一個完整的動態系統,任何一個面向嚴重受挫,都對其他面向影響深遠。 風帆象徵成長。雖然自我實現的核心是成長,作者將自我實現一進而還有成長一分為三種具體需求,而這些需求得到了當代科學研究的有力支持:探索、愛與目的。 成長的基礎是探索的精神,即作為所有成長需求根本的基礎生理驅動力。探索是尋求與理解新奇、挑戰性與未知事件的欲望。安全主要關乎防衛與保護,而探索主要受到好奇心、挖掘、開放、擴展、理解,以及成長與發展的全新機會的創造所驅使。構成成長的其他需求—愛與目的—可以建立在探索的基礎需求之上,以達到更高層次的內在整合,並且對世界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相信這三種需求掌握了馬斯洛將自我實現概念化的本質。而且,我認為這些需求不可概括為安全需求或混為一談﹙雖然它們可以相輔相成﹚。這三種需求合力幫助我們發展成全人,喜歡一段文章的論述,來源為《 顛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鍵 》,分享給大家,同時,也整理出成為全人的七個原則。 ❙ 成為全人的七個原則 成為全人的過程是一段持續追求探索、開放與勇氣的旅程,在當中你一次又一次在更大程度上達到與自我及外在世界的整合和一致,進而擁有更大的彈性與自由,以成為自己真正希望成為的樣子。由於你始終處於改變的狀態,因此你也不斷往成人的目標邁進。 原則1:不只接受最好的自我,也要接納全部的自我 在《成為一個人:一名...

閱讀旅圖:不是資優生, 一樣考取哈佛!

學歷是否重要呢?見人見智,充滿爭議。不過,有一個 還不錯的學歷,爭議性相對少。社會上的確有一些成功人士沒有很好的學歷,那他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呢? 讓我們來看看幾個有名的例子:嚴長壽總裁他只有高中學歷,卻在非常年輕時就當上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在工商界地位崇高,也常提出「學歷並不重要」的觀點。 但仔細看嚴總裁提出的觀點,會發現他其實不是要表達「學歷完全不重要」,而是要說 「教育應該適材適所,每個人都應找到自己的長處與興趣,而非盲目追求學歷」 。或是說不要純粹為了追求文憑而讀書,應該為了自己的興趣去念,持續學習與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事。因此,把嚴總裁與「學歷無用論」畫上等號其實並不正確。 更何況,嚴總裁當時是藉由讓美國運通轉虧為盈,還有發展亞都麗緻飯店的商務客群而成名,當時臺灣經濟剛起飛,貨運與商務都正在蓬勃發展中,因此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 在今日,如果你用同樣的學歷去找工作,別說想靠努力工作獲得晉升的機會,可能連進去公司的機會都拿不到。就算好不容易在公司爬到管理階層,在現今商業市場發展飽和又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想要出頭恐怕難度越來越高。 現今各行各業普遍都有低薪現象,能夠保持優渥而穩定薪資的職業,不外乎醫師、律師、公務員、教師、科技大廠工程師等,而這些工作全部都看學歷!就算不看學歷也必須經過重重考試關卡,因此學歷不好又不會考試的人實在非常吃虧。 也許你會說,那創業呢?這些工作雖然穩定,薪水也不錯,但是發展好像也很受限,只有創業才能帶來巨大的成功。說得沒錯,但創業最重要的就是資金跟人脈。如果不從事一份起薪較高的工作,又沒有好的學歷當作個人招牌,等累積到足夠資金可以創業時,大概也已屆退休年紀,不然就是成家立業後,被車貸跟房貨逼得喘不過氣,創業根本遙不可及。 吳寶春師傅「吳寶春麵包」是現今臺灣最熱門的麵包店,吳寶春師傅勇奪「世界麵包大賽冠軍」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事實上,他在國中畢業後就隻身北上當麵包學徒,學歷只有國中畢業而已。那吳寶春的成功是否就代表學歷不重要呢?其實不然。 要成功的確不一定需要學歷,但當技藝到達一定高度,還是必須將其化為架構完整的理論,才能傳授給學生,同時為了精進自己的技藝,也必須不斷學習。 因此,吳寶春師傅在成名之後不但沒有鬆懈,反而回到學校去追求更多的學問,並於二○一六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具備閱讀的技巧,於一○八課綱之下更是重要,今...

閱讀旅圖:心智圖法的生活應用

AI來勢 洶洶 ,不過,不必緊張,聽說人腦只發揮百分之十,還有巨大的潛能尚未被開發。如何來發揮大腦的功能呢?有雜誌報導心智圖法被全球超過二千家以上跨國企業採用,它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其實心智圖法一點也不神奇,神奇的是我們的大腦。心智圖法只是一種讓大腦能依照最自然的方式去思考事情、記憶事物的方法,將大腦的潛能給激發出來。 左腦比較擅長處理文字、數字、邏輯、分析等;右腦則喜好圖像、色彩、想像力等。根據科學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在處理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不會只使用右腦或左腦,而是左右腦一起巧妙協調工作。 過去我們傳統上以條列方式書寫文字和數字,偏向只用到左腦的功能,這並不符合大腦運作的天性。心智圖法的主要工具--心智圖,用到了文字、數字、邏輯、分析,以及圖像、色彩、想像力、空間等元素,充分運用到左右腦的心智能力,讓思緒更敏銳、頭腦更靈活。因此,許多跨國企業為提升組織績效與員工的能力,才紛紛使用。 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心智圖法的生活應用 》…觀念認知與職涯規畫應用這二個主題。 ❙ 觀念認知篇 Q01 我很喜歡畫心智圖,但往往要花很多時間才畫出一張圖,這樣是對的嗎? -------------------------------------------------------- 學習心智圖法、使用心智圖的主要目的是什麼?依我的經驗觀察,大多數人是為了提升讀書學習的成效、工作管理的效率等, 花多少時間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張心智圖是否達到預期的效益。 舉例來說,過去孫老師在讀博士班期間,為了每週上課時的作業報告,平均都得花二至五小時整理一篇論文或一本書的內容重點。或許採用傳統條列式的筆記,大概也是差不多的時間,但孫老師利用心智圖卻可以更系統化、結構性的梳理出一本書的知識脈絡,在課堂上做報告時,能輕鬆說明書中重點;和老師、同學進行討論時,在跳躍式的思考中能不偏離主題。 Q02 從小我就習慣閱讀條列式的文章,許多人沒用心智圖,還不是一樣很有成就? -------------------------------------------------------- 是的,不少傑出人士確實沒有使用心智圖,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心智圖是英國博贊先生﹙Tony Buzan﹚在1974年所提出的,在那之前,世界各地已經出現無數個天才與成就非凡的人士。 雖然他們沒有使用博贊心智圖,卻也不會只用條列式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