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0的文章

閱讀旅圖:知識變現

有人一天是這樣的過的… 一篇二千字的育兒文章:一至兩個小時 聽一集《開講啦》:四十五分鐘 聽《十點讀書會》文章:十五分鐘 錄一個錄音檔:五分鐘 公眾號發文、回消息:二十分鐘 看一集TED:十八分鐘 聽樊登書評《我發誓再也不拖延了》:三十六分鐘 看電影《殺手沒有假期》:三十分鐘 閱讀:一百分鐘 哈囉!第一行打錯字了吧!你將「三」天打成「一」天吧!這些事情,怎麼可能??? 不過,就算是對的好了,有必要嗎?人生苦短,何必那麼努力,不會累嗎? 不會的,總是在滑手機,感覺空虛,反而更累。這樣的價值觀與現在「街景」,似乎有很大的出入,今天就選這一本書來閱讀《 知識變現:微夢想、微行動、微習慣, 開啟你的斜槓人生 》,作者為張丹茹﹙Angie﹚。好消息是,若你會使用Hyread的話,於台北市立圖書館就可以借到,免費哦! 作者認為,不努力的難受感,比完全不做任何事的狀態要差很多。只要用另一種角度來看,「精進」只不過是生活的常態而已,就不會有太大感受。 「終身學習」不該只是口號,而是需要落實,如何像作者,將「精進」視為一種生活,就從「微」行動開始。 ❙ 提升執行力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網路名言,朗朗上口、激勵人心。如何向前邁進?提升行動力是首要的工作。分享十個簡單好用的方法,學會這十個微方法,可以讓你的人生如同開了外掛。 ① 微思考 白話一點,就是思考多一點點。閱讀一本書時,可以比往常多一個方向理解和吸收,多想一種可能性。不是只有商業的書,閱讀小說時,結局總是讓人大感意外,偷偷為書中人物的想法暗暗叫好之餘,記錄下來原來還可以這樣想。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想法的差距,那些頭腦靈活、腦洞大開的人,總是能讓人生有趣、有料、有意義十倍。 ②微行動 微行動是什麼意思,理想可以很豐滿,但行動越骨感越好;想看完一本書,每天至少翻開書閱讀五頁。想減肥,從每天下班提早一站下車走回去開始。做任何一件事,讓起步的門檻越低越好。完美主義並沒有什麼不好,最完美的完美主義是開始行動,行動之後,再求每一個細節做到最好,別用錯地方囉! ③微習慣 精力管理好難啊!又要跑步、又要早睡早起,還要注重飲食。就從一杯簡簡單單的蜂蜜檸檬水做起,喝下一大杯蜂蜜檸檬水,整個身體都會被...

閱讀旅圖: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

如果做簡報也能像樂高一樣,該有多好玩呢?問題是可能嗎?想想,若是一個新手玩樂高積木,要憑一已之力,組裝出一隻大象,可能需要想半天﹙到底該從頭、還是從身體開始…XD…好難哦!!﹚ 如果有一份指引說明書,內容清清楚楚的說明,大部分的人,就能輕鬆的組出一隻大象,空間邏輯出眾的人,還可以發揮巧思改變成其他造型的大象,不是嗎? 那麼關鍵在哪裡呢?答案是「說明書」,有說明書在手上,跟著說明書的指引,我們可以專注地找積木﹙蒐集資料﹚,而不必費神的思考,下一步,下下一步為何?這是否就省力不少… 這就是一本書《 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 》想要傳達的概念,若能針對職場需要簡報的人,提供一個「說明書」,好讓平日已傷透腦筋的職場朋友,能於進行簡報之前,針對工作進度或是大型提案有一個報告的架構,然後依據「報告架構」蒐集對的內容,這樣就與玩積木一樣了,專注在內容的準備即可。 ❙ 簡報的核心架構 「小蔡,說了半天,你到底想要說什麼?」主管一臉不耐煩,聽了三分鐘,還是聽不到重點。 這一個問題,對一位新手簡報人員,是經常得面對的。明明用心準備了很久,為何老是得不到主管的肯定?問題之一,可能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單張投影片漂漂亮亮的,但整份的簡報架構看起來就像流水帳呢? 若使用邏輯框架重新組織時,就會發現許多不足的部分,其中一種「邏輯框架」就是運用STAR來重組整個簡報的順序,結果就會不一樣。這也是一種模組化的方式,為何模組化如此的重要,模組化的簡報思考又有什麼核心價值?原來模組化是結合系統思維、敏捷思維與商業思維,從這三個思維延伸出三大核心價值: ❶ 系統思維 :簡報不是獨立的工作,而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若要簡報有效,一開始就要構思簡報的內容,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在完成簡報的內容。 ❷ 敏捷的思維 :拆解簡報的關鍵因素,做有價值的事、增加應變彈性。在職場最缺的就是時間,於有限的時間內,都能組織對應的簡報內容,從容面對各種報告場景,提升應變的彈性。 ❸ 商業思維 :簡報不僅是交差,也要解決問題,更是提升個人價值的機會。有價值不是用嘴說的,也不在於你懂多少,而是你如何去呈現你的工作成果與專業價值。 那麼?除了上述的STAR邏輯思考框架之外,還有其它的嗎? 書中整理出工作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