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習慣用文字表達還是圖像?
許多時候,與其說到口乾舌燥,不如拿出紙筆畫張圖來得有效。用圖像傳遞訊息並非設計專業人士的專利。在職場中,若能將抽象概念圖像化、視覺化,將大幅提升溝通效率與效果。
資訊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並非現代人的專屬技能。事實上,文字是人類文明與史前時期的最大分野。在文字出現之前,晚期石器時代的人類就已經利用圖像來記錄資訊與進行溝通,例如用樹枝在沙土上畫地圖,或是在洞穴壁上繪製動物圖案。
進入近代,表格的發明使資料的呈現與理解更加直觀。《哈佛教你做出好圖表》一書指出,工業化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性,而視覺化正是一種降低複雜性的方法,因此工業革命時期成為圖表蓬勃發展的年代。
雖然資訊圖表與心智圖在外觀上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實際上是相通的。如果能將熟悉的觀念運用於學習新知,將有助於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洪蘭教授多次強調利用舊經驗串聯新知識的重要性。
資訊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並非現代人的專屬技能。事實上,文字是人類文明與史前時期的最大分野。在文字出現之前,晚期石器時代的人類就已經利用圖像來記錄資訊與進行溝通,例如用樹枝在沙土上畫地圖,或是在洞穴壁上繪製動物圖案。
進入近代,表格的發明使資料的呈現與理解更加直觀。《哈佛教你做出好圖表》一書指出,工業化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性,而視覺化正是一種降低複雜性的方法,因此工業革命時期成為圖表蓬勃發展的年代。
雖然資訊圖表與心智圖在外觀上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實際上是相通的。如果能將熟悉的觀念運用於學習新知,將有助於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洪蘭教授多次強調利用舊經驗串聯新知識的重要性。
她表示:「人在接受外界訊息時,大腦會不斷根據過去的經驗,對訊息做出最合理的解釋。這種自動化的歷程會決定我們如何詮釋後續訊息,進而形成人們的概念。」
先掌握整體概念,繼而逐步理解細節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主動思考與學習的過程。這種方法符合建構主義學習觀和精緻化理論的原則,同時契合大腦吸收資訊的關聯性法則,是一種有效促進主動學習的方式。
資訊圖表常採用的設計原則之一是接近性法則(Law of Proximity),即彼此靠近的元素容易被視為同一組或具有關聯性。因此,在規劃版面時,需確保說明文字與圖像之間的距離適當。
除了間距,元素的形狀也是一種分組策略,搭配顏色或大小變化,可有效表達關聯性。但為了突出分組效果,應避免使用過多顏色與複雜形狀,以防止版面過於混亂,失去辨識效果。
若以資訊傳達為目的,需考慮觀眾的記憶負擔。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米勒(George A. Miller)指出,人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大約只能處理七個項目或串節。這使分類成為組織資訊的重要策略,有助於提升資訊的可讀性與記憶效果。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本文將透過心智圖法的三大核心關鍵,來探討資訊圖表的構圖要素與其應用方式。
》資訊減量與吸睛設計
❶ 心智圖
心智圖(Mind Map)的定義是「心智地圖」(Map of your Mind)。簡而言之,它是一張呈現大腦思考內容的圖。心智圖以其色彩繽紛和結構化的特點,與傳統的清單形式大不相同。心智圖通常圍繞一個吸引人的中心主題展開,搭配鮮明的色彩。資訊關係以階層形式展現,文字以關鍵字為主,有助於快速吸收資訊並有效表達知識。
資訊圖表與心智圖法都強調資訊減量的概念,並注重圖像的設計,以吸引讀者注意力。在呈現精簡資訊或處理大量圖表元素時,若希望引導觀眾按特定順序閱讀,可善用視覺暗示,例如:
❷ 資訊圖表
將複雜的資料轉化為簡單易懂的圖像,是資訊圖表的核心功能之一。《人人都能上手的資訊圖表設計術》提到,在設計構圖時,需考慮人們閱讀文字和圖表的方式差異。➩共同點
一般而言,人們的閱讀習慣大致遵循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Z字型」動線。然而,《哈佛教你做出好圖表》指出,這種「Z字型」動線主要應用於閱讀文字,而在閱讀圖表時,視線往往會首先聚焦於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就是「哪裡吸睛,就往哪裡看」。資訊圖表與心智圖法都強調資訊減量的概念,並注重圖像的設計,以吸引讀者注意力。在呈現精簡資訊或處理大量圖表元素時,若希望引導觀眾按特定順序閱讀,可善用視覺暗示,例如:
- 使用箭頭或輔助線強調資訊的流動性
- 調整字級大小,突出關鍵訊息
》 資訊分類邏輯,一眼可見重要內容
❶ 心智圖
心智圖基於記憶的原理,在運用心智圖法繪製筆記時,通過篩選關鍵詞以及進行邏輯分類與階層化結構的呈現,不僅能揭示分類結構或因果關係,還能透過連結線清晰展示概念間的關聯。這種方法使思維的語意結構更加練達、簡潔且易於理解。先掌握整體概念,繼而逐步理解細節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主動思考與學習的過程。這種方法符合建構主義學習觀和精緻化理論的原則,同時契合大腦吸收資訊的關聯性法則,是一種有效促進主動學習的方式。
❷ 資訊圖表
心理學家發現,人類在觀察事物與接收影像時,會以整體圖像為概念框架。這種解讀不僅依賴視覺感官,還結合個人經驗、背景與社會文化影響,被稱為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資訊圖表常採用的設計原則之一是接近性法則(Law of Proximity),即彼此靠近的元素容易被視為同一組或具有關聯性。因此,在規劃版面時,需確保說明文字與圖像之間的距離適當。
除了間距,元素的形狀也是一種分組策略,搭配顏色或大小變化,可有效表達關聯性。但為了突出分組效果,應避免使用過多顏色與複雜形狀,以防止版面過於混亂,失去辨識效果。
➩共同點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John Dewey)曾說:「所有的知識都是分類。」(All Knowledge is Classification)。無論是心智圖法還是資訊圖表,分類都是其構圖的核心要素之一。若以資訊傳達為目的,需考慮觀眾的記憶負擔。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米勒(George A. Miller)指出,人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大約只能處理七個項目或串節。這使分類成為組織資訊的重要策略,有助於提升資訊的可讀性與記憶效果。
《心智圖法理論與實務》一書提到,運用大腦吸收資訊的五大原則中的「特殊原則」,指出大腦喜歡新奇的事物。透過使用不同顏色的螢光筆標示屬性重點,並結合插圖來強調內容及其意涵,可顯著提升大腦處理資訊的效能。
如何兼顧色彩的豐富性與資訊傳遞的清晰性?色彩學大師約翰尼斯·伊登(Johannes Itten)提出了「十二色環」作為配色工具。色環中,相鄰的顏色稱為「相近色」,適合用於具有關聯性的資訊,給人協調與穩重的感覺;對立的顏色稱為「互補色」,用於呈現對比與強調。例如,在暗色背景中使用亮色系來呈現重點,能有效凸顯關鍵資訊。
若需搭配兩種以上的顏色,可在色環上畫出三角形或正方形,取其頂點顏色進行組合。這種方法能讓配色更具視覺和諧感,同時避免畫面紊亂。
這種現象稱為史楚普效應(Stroop Effect),即當人們對某件事物已有既定認知時,新的視覺刺激若與其不符,會干擾理解並造成認知衝突。
●視覺引導:為了引導觀眾的閱讀順序,兩者都會使用視覺暗示,如箭頭、輔助線和字級大小安排。資訊圖表特別強調「哪裡吸睛,就往哪裡看」,並非像文字閱讀的「Z字型」動線。
●分類邏輯:分類是兩者重要的構圖要素。心智圖透過關鍵詞篩選和邏輯分類,呈現階層化的結構或因果關係。資訊圖表則利用「接近性」原則,將靠在一起的元素視為同一組,並可搭配形狀、顏色和大小來呈現關聯性。
●顏色運用: 兩者都使用顏色來加深印象。心智圖會使用多種顏色,將觀眾感受傳達到右腦,生成長期記憶。資訊圖表則透過顏色來表達與運用資訊,並可利用色環來進行配色。兩者都需避免使用與日常認知不同的顏色語言,以免產生「史楚普效應」。
◉閱讀方式:心智圖以中心主題為起點,以階層結構向外擴散;資訊圖表則以視覺焦點為導向,閱讀順序並無固定模式。
◉主要目的:心智圖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人們吸收資訊、有效表達知識,促進主動學習。資訊圖表的主要功能則是將知識傳遞出去。
總而言之,心智圖法與資訊圖表都善用視覺化來傳達訊息,兩者都重視分類、減量資訊和視覺引導,並會利用顏色來加強記憶。心智圖更側重於呈現個人思考過程,而資訊圖表則側重於傳達知識。
❷ 資訊圖表
在資訊圖表中,顏色的運用同樣重要。大量使用色彩雖能使畫面更加熱鬧,但可能會模糊資訊的層次與重點;反之,僅在少數重點處著色,可能會使畫面顯得過於單調。如何兼顧色彩的豐富性與資訊傳遞的清晰性?色彩學大師約翰尼斯·伊登(Johannes Itten)提出了「十二色環」作為配色工具。色環中,相鄰的顏色稱為「相近色」,適合用於具有關聯性的資訊,給人協調與穩重的感覺;對立的顏色稱為「互補色」,用於呈現對比與強調。例如,在暗色背景中使用亮色系來呈現重點,能有效凸顯關鍵資訊。
若需搭配兩種以上的顏色,可在色環上畫出三角形或正方形,取其頂點顏色進行組合。這種方法能讓配色更具視覺和諧感,同時避免畫面紊亂。
➩共同點
選擇符合資訊意象的顏色作為圖表的基調,能加深觀眾對資訊的印象。反之,若使用違背日常認知的顏色語言(如將愛心設定為藍色,或將禁止符號改為綠色),可能導致觀眾產生誤解。這種現象稱為史楚普效應(Stroop Effect),即當人們對某件事物已有既定認知時,新的視覺刺激若與其不符,會干擾理解並造成認知衝突。
❙ 資訊圖表與心智圖法的共通點與差異為何?
資訊圖表與心智圖法雖然外觀不同,但核心觀念是互通的。它們的共同點在於都注重資訊減量、視覺呈現、分類邏輯以及顏色運用。➩共通點:
●資訊減量與吸睛:兩者都致力於減少資訊量,並運用圖像來吸引觀眾的目光。心智圖以關鍵字和階層式結構呈現資訊,而資訊圖表則透過圖像拆解複雜資料。●視覺引導:為了引導觀眾的閱讀順序,兩者都會使用視覺暗示,如箭頭、輔助線和字級大小安排。資訊圖表特別強調「哪裡吸睛,就往哪裡看」,並非像文字閱讀的「Z字型」動線。
●分類邏輯:分類是兩者重要的構圖要素。心智圖透過關鍵詞篩選和邏輯分類,呈現階層化的結構或因果關係。資訊圖表則利用「接近性」原則,將靠在一起的元素視為同一組,並可搭配形狀、顏色和大小來呈現關聯性。
●顏色運用: 兩者都使用顏色來加深印象。心智圖會使用多種顏色,將觀眾感受傳達到右腦,生成長期記憶。資訊圖表則透過顏色來表達與運用資訊,並可利用色環來進行配色。兩者都需避免使用與日常認知不同的顏色語言,以免產生「史楚普效應」。
➩差異點
◉概念定義:心智圖被定義為「呈現出大腦思考內容的一張圖」,以中心主題向外擴散,著重於呈現思考的過程。資訊圖表則更側重於將複雜的資料視覺化呈現,以達到溝通或傳遞知識的目的。◉閱讀方式:心智圖以中心主題為起點,以階層結構向外擴散;資訊圖表則以視覺焦點為導向,閱讀順序並無固定模式。
◉主要目的:心智圖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人們吸收資訊、有效表達知識,促進主動學習。資訊圖表的主要功能則是將知識傳遞出去。
總而言之,心智圖法與資訊圖表都善用視覺化來傳達訊息,兩者都重視分類、減量資訊和視覺引導,並會利用顏色來加強記憶。心智圖更側重於呈現個人思考過程,而資訊圖表則側重於傳達知識。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