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高材生的代表詞。為何很多學生都有上心理學,其內容為何?有點好奇,原來不論是誰,都想要讓人生順利。身上背負著史丹佛的影子,為了能登上成功階梯,心理素質的成長更不可或缺。 從設定目標,到為達到目標而要改變自己,其中具體的步驟為何?就來讀讀這一本以心理學講義為主,所出版的書《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讓你擁有與史丹佛學生一樣強韌的心理素質,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 ❙ 重新找回自己的幹勁 「真是沒幹勁。」這句話時常會聽見,不管是上司對表現不佳的下屬說、父母對兒女說,還是自己對自己說。「看起來沒有幹勁」這句話,應是在說幹勁是會消失的東西。 在心理學的世界裡,會說「幹勁並不是一種物品,又何來失去?」 更何況人類其實是始終充滿熱情以及幹勁的,只是你沒有將它引出來而已。 ↑來源 當抱怨「提不起勁工作」時,大多數情況只是你找不到具體方法,來滿足自己所擁有的熱情與幹勁而已。當這樣的欲求無法被滿足,就會感覺到想工作的能量正逐漸消散。每個人身上都擁有三種基本正向動力: 關聯性 :感到與他人、群體或遠大的重要目的或目標有所連結。 自主性 :能夠自由決定左右人生的行動或選擇。根據自我意志採取行動或選擇,若能與重視的事物相一致的話,就能成為達成目標的助力。 熟練 :知道自己有能力處理眼前欲著手的事,或者知道自己能在某領域有所貢獻,同時可學習且提升能力至自感滿意程度。 當以上動力被滿足時,人們更加能體會到幸福感,變得更為健康,人生也會感到富足。而當我們能藉由工作來滿足這些欲求時,我們就能稱做「充滿幹勁」。 當覺得在工作上提不起幹勁時,大多情況是自己的需求在職場上受阻。因為基本動力沒有被滿足,所以「想要變得輕鬆」「想要立刻滿足」這些「反面衝動」就會越發顯著。當然就會有沒有幹勁的假像。 若你沒有辦法找到體會「關聯性」「自主性」及「熟練」的具體方法、只想避開不必要的努力或壓力的話,你越會這樣想。因此,避開不愉快的事、得到短期快樂這種「基本衝動」,就會優先成為你的第一順位。 所謂「幹勁消失」這件事,在大多數狀況下就是指這種狀態。就如同以下情形:星期一憂鬱、不想到公司上班,或耽溺於其他比較快樂的「消遣」、工作進度大拖延。 幹勁消失並不是關鍵的問題,而是要滿足自己的需求。若是要滿足自己的需求,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為運用「工作塑造」。 工作塑造,指將工作從「被指使」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