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1的文章

閱讀旅圖:大整理術

整理一直是有趣的議題,有的人勤於整理,有些人則大聲說,不必整理。要不要整理,都有支持的人,顯然我比較傾向前者。閱讀坂戶健司的《 大整理術 》時,他歸納出以下的說法: 整理物品之前,先整理頭腦與心情:無法做好整理,其實透露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整理必須先釐清目的:正如同不明瞭「為什麼要讀書?」的人無法將書讀好。不明瞭「為什麼要整理?」的人,也就無法整理。 整理的關鍵是樂在其中:為此事找出意義,並思索出一套讓自己感到愉快的方法。 整理是一件感性的事:需要對事物的敏感度與澄淨的心。 建檔的基本要領是只留下對自己重要的東西:其 智慧並非來自於「丟掉」,而是了解「留下」的意義 。 收納整理在某種程度上,意謂著增加個人的敏銳度:排開干擾才能讓工作效能處於最佳狀態。 隨時鳥瞰事情的全貌藍圖:經常思考眼前的工作,是否有什麼線索有利於未來的主題,這種態度很重要。 桌面應該如同「大廚的切菜板」, 只有現在進行中的東西才放在桌上。 桌子前放面鏡子:照鏡子可以說是整頓心情、集中精神的「儀式」,乍看與「整理」無關,但效果不可思議。 一本好的萬用手冊就是「行動辦公室」:即便貴一些,「當作是租了一間辦公室,這樣想就便宜了。」 同意嗎?何妨來個清爽整理之旅? ❙ 整理物品前,先整理頭腦與心理 說到整理,一般會聯想到收拾書桌或者整理資訊。事實上也沒錯,不過為了善盡整理之功,別忘了,先行整理腦中思緒有其必要。為了整理腦中思緒,必須花上些許時間,當然,整理思緒也需要工具輔助。 腦袋中塞滿了各式各樣的資訊、資料與計畫。如果平常就能確實整理的話,也就無須特地花時間來整理腦海中的思緒了。可惜人類做不到上述程度,因此,我們偶爾得幫忙腦袋總整理。 整理頭腦時的必要之物,整理腦海思緒時,至少需要紙和鉛筆。雖然也可使用電腦,不過,即便整理思緒輸入電腦,一旦電源關上,突然靈光一閃想立刻寫下來時,電腦就無法即刻派上用場了。所以,先將想到的事、行程全都抄寫下來。 整理腦海思緒時還可以用到哪些工具?試著將它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筆記本與筆記用品﹙建議選擇書寫順暢的水性簽字筆﹚ 播放音樂,透過喇叭讓聲音迴盪在整個空間裡 飲料、食物 比起活動身體的運動,動腦時的腦部需要更多的血液以及能量。請準備低脂、有糖份的食物,以備腦力低落時,可以供給其能量。整理思緒時,作者會喝上一杯咖啡,但千萬不要飲用過量。對於工作量大的人而言,需要咖...

旅圖小品:知識誕生的奧秘

學習要如何學得好?這是一個問題,設備、老師、還是…比較安全的答案,應是萬事俱備,不過,聽聽這這一個觀點。 當我們真正要學會一項技藝時,聽說有一位造詣相當高深的技藝專家說過這麼這一句話:「技藝的秘訣不是向師傅學來的,而是偷來的!」這一句話真正的涵義是說,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習者沒有强烈的學習意念,那麼他學什麼都學不好。 當然,技藝和學問在性質上有所不同;但是,我個人認為,就學習者積極意志的重要性這一點而言,兩者完全是一致的。 處於被動的形態下根本無法從事學問的探討。做學問要自動自發,絕不能依賴誰來教你。 依照這種看法,現在教育制度下的學校很難說是從事學問或學習技藝的良好場所。坦白說,現在的學校裏,老師們實在教得太多了。過度熱心的恨不得把一切都教給學生,但只能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些自古傳承下來的精神,逐步的消失中,但我仍相信,中心的想法應是不變的,而是在有中心思想的背景之下,去改變做法才能得以真正的突破。一同來回顧日本民俗學者梅棹忠夫先生作品,當年的中譯名是《 知識誕生的奧秘 》,寫成於 1969 年。 ❙ 知識的斷捨離與產出 知識時代之下,每一個人當然少不了資料的,面對這些資料並活用這些資料這個問題,是每一個人都需面對的問題。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資料整理方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結果研究室亂七八糟的,東一堆、西一堆,到處是資料。為了防止混亂不斷發生,倒有一個「割愛法」可以使用。就是說,盡量把自己關心的領域縮小,而將沒有直接關連的資料全部割愛。如果能够如此這般的把自己的專門範疇界定下來,那麼必要的參考資料也就少得多了。 如此一來,整理資料的工夫也就輕鬆得多,工作室可以維持秩序井然。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變成視野狹窄、精神萎靡的「井底之蛙」。仔細檢討起來,其實這將資料斷捨離之後容易掉入的陷阱,應該時常自我警惕。而且,倘若資料整理得宜,此種缺憾應該可以避免。以自己的專業為主軸,再利用跨界思考的技術,不斷串連相關的知識。 時代的演化之下,現在情況已有顯著的不同,知性活動之逐漸被肯定具有生產意義,就是現代社會的特徵之一。當然,「知性生產」這個名詞大家聽起來也許還有點不太習慣,但這正具有象徵現代潮流的正面意義,希望大家容忍它、接納它。此外,更希望大家對於人類的「知性活動」的認識不要 侷 限於「教養」,應該進一步認定這是積極參與社會的手段。 在此種定義下的「知性生產...

旅圖小品:Fun長假運用五策略,就不會白白浪費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全國防疫三級警戒,各級公司和學校也開始落實「遠距上班」「線上教學」。長長假期,帶來許多的時間,線上課程帶來另一個重要的因子,就是自主學習。 未來二三年,有可能放假哪裡都去不了,無事可做,會讓假期顯得更為無意義,倒不如換個想法,用積極面來面對,努力將一些基礎打好,在無干擾的狀況之下,好好的讓自己的學習有機會沉浸其中。 將近期應用於規畫家中小孩時,於網路上找到一些免費的資源,進行整理。同時,一位學霸的家長也分享給我,暑期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可以製作課程內容清單表,讓小孩於長長的假期之中複習或是預習課業時有所依據,將個人實作的經驗分享給各位家長與學生,如下: 國中課業清單登記表 ﹙複製已完成的清單,此為Google試算表的檔案: 輕點檔案複製 ﹚ 購買整理筆記專用的「 空白筆記 」本 網路免費電子書 ﹙康軒版國中課本,國中生都要會考,利用心智圖整理哪一個版本,都是一樣,到時候若拿到學校的版本,再進行增補細節即可; 網站連結 ﹚ 網路免費試題 ﹙全國中小學題庫網,有題目,有答案可以讓小孩練習心智圖整理的狀況,不要一直整理心智圖,也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複習課程,測驗即是; 網站連結 ﹚ ▲課業清單記錄表﹙ 檔案複製 ;格式為Google試算表,會複製到Google雲端硬碟﹚ ▲ 空白筆記本,上網買很方便 ▲ 康軒版學校課本網站 ▲ 國小專區   ﹙若空白,請於左上角選擇109上﹚ ▲ 國中專區   ﹙若空白,請於左上角選擇109上﹚ ▲ 全國中小學題庫網 以上是實務篇,再來看看,我是如何找到這樣的靈感的。從《親子天下》的文章中,找到不少的建議與靈感,留下其中五項策略分享給大家。當然也加入一點點個人的想法,參入其中。 ❙ 策略1  扎根閱讀,培養自學能力 十二年國教改革升學和考試方式,會考小孩不管學習哪一個科目,閱讀能力都是核心基礎,更是未來生涯中能否持續自學的關鍵能力。學生更必須從「喜歡讀」深化到「能讀、能用、能思考」。9歲前,孩子都在學習「如何讀」,父母扮演很重要的陪伴 角色。 其中能用、能思考這幾個關鍵字,正是核心。真正檢驗的不是讀多少,而是進入大腦多少?如何來檢驗呢?筆記正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將自己 讀到的寫下來,除了加深印象,同時也可以練習寫作能力,寫作能力是將來職場必備的能力之一,也是創造工作自由度的關鍵技能。 ❙ 策略...

閱讀旅圖: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儀表板,功用很簡單,就是知道哪些指標滿格、哪些指標快要沒油了。套用到人生呢?瞭解自己的生命設計儀表板現況,是設計人生的第一步。 著名教育改革家、《與自己對話》﹙Let Your Life Speak﹚的作者帕克.巴默爾﹙Parker Palmer﹚分享過自己的經驗。帕克原本努力追隨心目中的英雄:一九五○、六○年代的重要社會正義領袖金恩博士與甘地﹙Gandhi﹚。由於帕克重視兩位前輩的觀點與目標,他依據他們在世上的羅盤,而非自己的羅盤,去設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有一天,他突然明白,自己簡直在盡力過別人的人生。金恩博士與甘地這樣的人士帶給他很大的啟發,但不代表自己非要走和英雄一模一樣的道路不可,因此帕克選擇停止,然後重新開始,重新為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人生用設計師的方式來思考,隆重推廌給大家這一本書:《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在疫情干擾之下,未來變得更不可預測,何妨把握這個時期,用不同的方式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 ❙ 給自己一個人生羅盤 打造人生羅盤需要知道兩樣東西—「工作觀」與「人生觀」。 首先,得找出工作在你心目中的意義。工作是為了什麼?你為什麼要工作?怎樣才算「好」工作?只要有辦法提出自己的工作哲學﹙工作的目的、為什麼要工作﹚,就比較不至於把生命設計的主控權交給別人。寫下工作觀是打造人生羅盤的第一步,找出人生觀是第二步。 人生觀會改變,青少年時期的工作觀與人生觀、大學剛畢業的工作觀與人生觀、空巢期的工作觀與人生觀,全都不太一樣。一輩子要怎樣過,不必一次統統想好,只需要替現在的自己找出眼前生活的羅盤。 重點是,這世上有很多催促的聲音,那些聲音指揮我們、叫我們做某些事、當某種人。由於人生該怎麼活,有太多榜樣,一不小心就用了別人的羅盤,活了別人的人生。要避免掉入這種陷阱,最好的方法就是清楚說出自己的工作與人生觀,打造自己專屬的羅盤。 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東西,可能很相似——健康長壽的人生;做起來開心、有意義的工作;充滿愛和意義的情感關係;以及樂趣十足的人生。然而,每個人預備得到這些東西的方法,十分不同。 請用簡單的一段話,寫下你的工作觀。不用寫得像學期報告,但必須真的寫下來,不要只是在腦中想一想而已。請花半個小時,努力寫下自己內心的話,記得要關掉大腦不屬於自己的聲音。 寫下工作觀的時候,記得提到,對你來說...

旅圖小品:創新很好,但真為世界帶來美好嗎?

時代躍進,總是因為有一些人想的與別人不一樣?未來,每一個人都需要向這些人學習,讓自己能夠強化這方面的能力,沒有想法實在很難生存。真的嗎? 問一個簡單的問題,若是要提款,你會去銀行嗎?當然不會,因為提款機很方便,因為太方便與用得習慣,大家已經不覺得它就是機器人。用這個小小的案例來思考,這種很固定的工作,是不需人的。 再稍微放大一點,若你還是存在用時間來換取工作,進而換取報酬,這樣你要找到的工作應是越來越少,機器人早就做完了。因此,在職場上「創新」變成一種顯學,不是嗎? ❙ 創意的成長心態 知名建築師姚仁祿表示,創意強調「創新」,要叛逆、無中生有,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理睬對手」。啥? 姚老師以古時孔子見老子的故事為例,孔子回家後3天不開口說話,弟子不明所以,孔子這才感嘆說,我們知道鳥類如何飛翔、魚類如何游泳,但龍則完全無法預測,「今見老聃,其猶龍乎!」 姚老師分析,孔子希望回復聖王時期的狀態,是「追隨者」,但老子則是「創新者」,無中生有創造出自己的價值體系。 所以孔子才會說老子是「吾所不能測」的龍。 姚老師以iPhone為例,在iPhone出來前,各大主流品牌的手機都有按鍵,iPhone出來後,各大品牌也都跟iPhone一樣,不是只有「i」瘋了,而是大家跟著瘋了。iPhone是「龍」,是創新者,其他則是追隨者。 如何來突破自己,產生不同的思考?姚老師說,創意就是不要盯著對手看,要無中生有的「叛逆」,不要從中改善「競爭」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理睬對手,「練習讓自己的創意被抄襲。」 這篇文章短,但個人很喜歡,點出一個創新者的心態。心態面是最難突破的,尤其是在從眾的文化之中,似乎一些與大眾不同的事情都會被放大或是被限制,難怪創新者如此的少又珍貴。 Photo by Rayson Tan ❙ 創新美好,但一定會發生嗎?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下了一句最好的註解:「不創新,就等死﹙Innovate or die﹚。」 舉凡蘋果跨界整合音樂、手機、電腦,或亞馬遜從網路書店起家,先是逼得連鎖書店幾乎無立足之地,最終還衝擊零售通路龍頭沃瑪﹙Walmart﹚,在在說明創新的重要。 政大蕭瑞麟教授,在《經理人月刊脈絡思考》這個專欄裡,用了23期的時間,教導讀者在創新時,應該注意「脈絡」才容易成功。很推薦大家可以多參考一下這個專欄。 這一個段落是第24期文章,刊登...

閱讀旅圖: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

一位老師習慣善用「提問」和學生連結起「對話關係」,更在退休前的最後一年,去接生教組長,真的有夠憨呆!老師的夫婿,給了一個封號稱「全國最老的生教組長」。這位老師,努力改變生教組長「叫叫叫、訓訓訓」的刻板印象,努力改善生教組長與學生的互動模式,努力規劃「重『因』更甚於『果』」的生活品德學習,讓人刮目相看。 為何這位老師如此的有信心呢?來看看如何帶學生討論,有任職過老師或當過學生的家長都知悉,小孩私下講個不停,但對於課堂上老師的問題, 似乎有如沉入大海一般。然而,這位老師利用「 對話教學 」 讓孩子踴躍參與的主要原因,關鍵在於這位老師總是從「輕鬆的閒聊」開始!在 輕鬆中,創意可以自在飛揚;在輕鬆中,價值可以如實展現!好樣的,請問老師如何來提問呢? 這是老師使用第一張投影片跳出眼簾時,孩子「啊」的一聲,因為人數好少唷! 對話提問: 這一班小學生共有幾個人? 這班同學有什麼特色? 你喜歡這班同學嗎?為什麼? 事實上,這班同學有十五個人,猜一猜, 還有一個在哪裡? 有無發現,這樣的問題實在很好回答,但為小朋友會如此專注呢?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學法呢? 答案是 意識會談法, 一起研究看看《 啟動孩子思考的引擎:活用四層次提問的有效教學 》這一本書吧! ❙ 意識會談法 「意識會談」是什麼?這是出自於 陳怡安教授學習的「意識會談法」,有效的幫助了我經營出「和諧的師生對話關係」。 陳教授對意識會談法所下的定義是: 基於對生命的肯定, 透過對話的機制, 激發參與者的意識狀態, 營造和諧的共同體。 作者慧慈老師 對上述定義的每一句,都有我的詮釋!我覺得這是一個教育者對生命的看法,很完整的保留如下: 基於對生命的肯定 :每一個生命都希望被肯定!在「被肯定」中長大的孩子,有信心!所以 當我與孩子對話時,對這個生命的肯定與否,會影響 到我對他所發表的意見「升值」或「貶值 」。孩子其實是非常敏感的,他說的話,是不是全然被我聽到、被我聽懂,也影響著這個孩子後 續與我的對話動力。 透過對話的機制 :人,生而好談!透過對話可以相互啟發,刺激多角度的思考,不斷的溝通 建立彼此共識,還可以進一步消弭紛爭。有別於一般傳統教學的單向講述,老師可以聽到更多 元的孩子心聲。要謹記:提問的目的,是要讓參與者能回答;所問的問題,要大部分的人願意回 答。 激發參與者的意識狀態 :團體討論可以創造「人人得參與,個個被接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