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職涯中段,用一米寬度百米深度經營自己


新的一年,你正打算進修嗎?別急,先想想下面這個問題?

Q:一家蛋糕店生意岌岌可危,如果你是這家店的老闆,你會如何應對?

通常有兩個選擇:
擴大產品種類,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專注於提升蛋糕的品質和口味的深度。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是前者還是後者?

這是一個我在年度工作課程中提供給大家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確實,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結果只是比例高低的問題。然而,透過這樣的問題與討論,我們可以去思考關於自身應該要強化哪些能力,讓能力的培養有一個方向性。

在《富者思維:致富心法與成功策略》的影片中,提到了一個觀念:「在一個一米寬的路上做出100米深的存在」。這個觀念值得深思,影片中建議選擇後者﹙
專注於提升蛋糕的品質和口味的深度﹚,即專注於核心業務,其中三個關鍵為:

❶專注與深入
這個概念強調,應該選擇一個特定的領域或產品,集中資源深入研究和改進,而不是貪多求全。當在某一領域深入耕耘時,可以形成其他競爭者難以超越的優勢

❷避免分散
如果一家店定位不明,顧客會認為這家店「什麼都想賺,但什麼都不精」。這提醒我們,不要在不熟悉的領域投入太多資源,以免分散精力和資金,反而削弱核心業務的競爭力。

❸資源效益
 開發新產品往往需要額外的投入,例如購買新設備、培訓人員、設計新包裝等,這些都會增加成本。相比之下,專注於核心業務可以有效利用現有資源,降低不必要的開支。

若您正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上的觀點值得細細體會,因為許多人卻採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
在100米的範圍內只挖出1米的深度。」這種方式與上述觀念大相徑庭。

除了這部影片提到的內容外,江振誠在《工作美學》一書中也分享了類似的觀點。

 》從個人技能到團隊合作:專業分工與協同

江振誠在《工作美學》一書中提到了二則故事,頗值得分享給您。

RAW的總監今年只有26歲,但在6年前面試時,她還是一位剛滿20歲、毫無工作經驗的學生。我特別喜歡這種「從零開始」的年輕人,他們就像一張白紙,帶著純粹的初心,思緒單純、進步快速,對品牌和企業也擁有更強的向心力。

如今,她已是公司職階第二高的人,獨當一面負責整個外場,並帶領著許多年長於她的同事。這並非特例,RAW的員工平均年齡僅約25歲,最大的不過30出頭。

江振誠提到,當年她來面試時,雖然只有20歲,卻展現了超越眾人的組織能力。她能清晰有條理地列出團隊當天的工作和班表,規劃整個團隊的運作流程和節奏,例如幾點幾分誰該做什麼,確保所有大小事都能順利完成。正是這項突出的技能,使她成功錄取

此外,江振誠還提到團隊內的專業分工。

他舉例,廚房裡有一位員工擅長「切配」,對不同食材的切割細度與分量有極高的精準度。這位「最會準備食材的人」完成一盤切配後,會交給另一位「最會炒的人」。切配與炒菜是截然不同的專業,兩者各有所長,但搭配起來便能成就最完美的一道料理。

至於如何面對缺點?江振誠認為,每個人都有短處,關鍵是要清楚自己的不足,才能進步,也才能讓團隊中的其他人發揮價值。缺點和優點如光影相隨,正是缺點讓團隊成員間產生依賴並彼此補足。

例如,A擅長組織規劃但缺乏創意,B富有創意但紀律稍差,C則有出色的時間管理能力,能督促大家跟上進度。將這些人組合在一起,他們不僅能發揮各自所長,還能形成協作無間的團隊,而不是彼此競爭。

 》從實驗室到廚房,專業者如何提升團隊價值

Restaurant ANDRE 的團隊組成相當有趣,我們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實驗室的科學家、空服員、火鍋店店員,甚至是文青雅痞。

般餐廳僅看他們的履歷,可能根本不會考慮僱用,但江振誠會。因為對團隊而言,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或專家,而不同背景與經驗的碰撞,往往能激發出創意火花,讓我們的創作更加多元與全面。

我﹙代表江振誠﹚記得有一次,一位科學家來應徵。

他雖然從事研究工作,卻對料理懷有極大的興趣。面談時,他表現出對廚藝的深刻了解,熟知各種創新的料理技巧,這些細節展現了他對烹飪的熱忱與專注。唯一問題就是,他完全缺乏實務經驗。

他進入餐廳工作後,我給他的第一個任務是整理倉庫。

表面看來,這個任務毫無挑戰性,就是將架子上的麵粉、糖、香草、調味料等物品清空,擦拭整理後再依序擺回原位。然而,他完成後請我檢查時,我卻發現所有東西的擺放位置都變了。我皺起眉頭,感到困惑,因為我完全找不到麵粉、糖或香料的位置。

我問他:「為什麼沒有按照原來的方式擺回去?」
他回答:「我覺得照原來的擺法,反而很容易找不到東西。」
我疑惑地說:「可現在我已經找不到了啊。」

他接著解釋,在他們的實驗室裡,有幾百甚至幾千種瓶瓶罐罐,包含催化劑、藥物及化學原料。為了讓研究人員能快速找到需要的東西,實驗室需要一套精密且通用的系統,而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

這讓我大開眼界。身為廚師,我們長期以來習慣依循經驗與傳統擺放物品,卻從未想到可以引入如此系統化的方式。這位科學家的專業視角,不僅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習慣,更為廚房帶來了全新的效率提升。

  ❙ 總結:與其淺挖九井,不如深掘一井

回到原本的問題:一家蛋糕店生意岌岌可危,如果你是這家店的老闆,你會如何應對?
同樣地,當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面對未來時,你又會如何選擇?

在看待人生時,每一個選擇都需要考量其收益與成本。那麼,對你來說,什麼樣的事情最符合你的成本效益?個人認為,當你想提升自己的能力時,「深耕」某個領域或許是一個蠻好的選擇。

---------------------------------

 學習養分,請點選【2025年 課程資訊】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與您加分

閱讀旅圖: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年度計畫、KPIs慢慢走入輔助的角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變動性」指標的方法。從新聞的瀏覽當中,常見的標題為「雪崩式」〇〇,以2020的疫情而言,旅遊業 雪崩式下滑速度 ,讓人感到十分難以適應這個世界,除了標題是為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變得太快,不再是狼來了,而是被咬了。 雖世界變化的很快,目標與計畫的本質從未變更,不斷地進步是方法。未來三十年的藍圖依然可以想,只不過,別忘記要隨時更新而已。談到「可變的」目標或是計畫,去年最為熱門的方法就是「OKR目標管理」,因這個議題而出了許多本書,這些書籍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國外的經驗為主,少有一本在地化經驗的書。 一個系統的導入過程,相信不論是經營者、專業經理人,甚至員工,都會希望聽聽本土的案例如何進行?畢竟若能有一個本土實際的案例來作為參考,那麼就最好 要 不過。因為一位好友-詹〇〇的推薦,讓我接觸到這一本書,閱讀時因為有之前OKR的知識,覺得這一本不論是在觀念的說明,還是計畫的過程,非常符合國內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工作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於變化時代之下,用一張紙管理自己的年度計畫與目標,將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聚焦,更能強化自己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著強韌的適應性,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吧! ❙  OGSM方法簡介 什麼是OGSM呢?由以下4大內容所組成: Objective(最終目的):企業願景,是全公司上下均須全力以赴的最終目的。 Goal(具體目標):SMART原則將目標化為實際作為,讓員工均能集中目標且竭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Strategy(策略):以三大資源「人、錢、時間」,進一步設定出達到具體目標的做法。 Measure(檢核):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將過程切割成小的指標,透過設定小指標,讓執行者確定沒有走偏或走錯路徑。 ❙ 3步驟輕鬆寫出Objective最終目的 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企業往理想方向邁進。設定最終目的,主要提供員工前進的方向,引導到何處,進而產生競爭優勢是重要關鍵,所以第一步必須審視環境。環境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另一種是內部環境。如果你對於撰寫「最終目的」很頭痛,以下3步驟將幫助你寫出專屬的理想國藍圖。 第1步:蒐集外部資訊 對外部環境的審視可以使用SWOT分析,建議只要特別回答自身的優勢﹙Strength﹚、機會﹙Opportun...

閱讀旅圖: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有位男士實踐了PDCA筆記術之後,得到下列成果: 原本加班超過一百小時以上→變成二十個小時﹙以前沒有一例一休哦!﹚ 兩內年減重十三公斤 個人年收入倍增 一樣是知悉PDCA,但展現出現成效不一樣。 於職場工作的夥伴,對PDCA不會太陌生。 PDCA是一套經常用於品質改善的流程,現在則成為不論任何行業都耳熟能詳的商業語言,個人也十分感到有興趣,使用過程中總感覺有一些些的不對勁,自己也說不上來。 閱讀《 鬼術PDCA 》之後,發現作者將這個方法用於思考目標的落差時,思路變得非常清晰,我也用於年度計畫的專案管理上,果然就找出不少的問題。 若是要落實到每日的計畫與專案計畫,這一本《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讓我得到一些啟發,作者就是前面提到的男士岡村拓朗。 書中提及,大家都知悉PDCA,但為何會轉不動呢?就是不知PDCA的轉動方法,這句話引起我不少的好奇,進而閱讀。 為何要用PDCA來成為筆記的架構呢?有以下優點: 短時間能改善問題的行動方式 自然而然就能釐清思緒 了解一天之內的行動或計劃的問題點 從作者列舉優點中,找到閱讀這一本書的目的,藉由這本書的觀念啟發,讓自己工作更省力一點,品質更高一點,持續不斷地改善。 ❙ PDCA轉動的三原則 如何讓PDCA轉動,主要有三個原則: 原則1:視覺化 PDCA一點都不難,但為何無法順利運作?關鍵原因不是執行問題,而是沒有看到計畫的整體圖像。所謂的整體圖像是指,於腦中產生像是從上方俯瞰整體計畫的一幅畫,如果不能如同看一幅畫那樣,看出整體圖像不斷的出現變變化或是改善,就很難察覺PDCA的運作,甚致覺得PDCA是無效的。 如何來視覺化呢?首先是圖像化,於《 創意,從計畫開始 》該書提到,製作計畫﹙專案﹚目標,水野學的方法是利用「Google的圖片檢索」方式來進行,利用檢索方式來將計畫﹙專案﹚目標圖像化,並進行目的確認,只要能將PDCA視覺化,就能啟動循環。 第二步驟則是數值化。圖像化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數值化則是精準地反應計畫目標的情形,有數字即能精準掌握。若連改善方案或是行動都能數值化,那要轉動PDCA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最後,就是寫下來。 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下來,只是寫下來,成功機率就會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