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背誦到理解能力的提升:108課綱後的學習策略


社會科該怎麼學?難道只是背一背就好嗎?

在小學階段,社會科的內容相對較少,考試範圍也比較有限,因此背誦式的學習方式似乎能迅速見效,並且確實有效。這種方法不無道理,畢竟短期內能幫助學生應付考試。

但如果「學習」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未來的應用呢?
看看如今孩子們面對的考試:大學學測的社會科目,題目長達19頁,繁雜的考題讓人不禁感到焦慮。如果連題目都無法看完,或者無法理解題意,那麼光靠背誦的知識,又怎能在考場上發揮作用呢?

這不僅僅是社會科,所有科目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當要追求優異成績時,學習方法就必須進行轉變,單靠記憶已經不再足夠。

 》108課綱帶來的轉變

自從108課綱實施後,考題的發展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

無論是學測還是會考,單單耐心閱讀那些「冗長」的考題,就已經是一大挑戰。更別提還要回答問題,題目冗長已成為素養導向題型的顯著特色之一。

過去的考試多以「硬知識」為主,但現在的考題則逐漸轉向以「軟知識」為核心,題目不僅長度增加,出題範圍也變得更廣。

所謂「硬知識」,是指依賴背誦(文科)或套用公式(理科)等有明確標準答案的知識。
例如:「甲午戰爭發生在哪一年開始?」答案是1894年,背到這個答案即可,但這類題目在會考中已經不會出現。

「軟知識」則需要綜合背景知識並進行邏輯推理才能有效解答。
雖然題目的核心概念仍然圍繞課程範圍,但題目常會融合時事或相關背景,使得答案不再那麼簡單明確。

會考題型▼
--------------------------------------------------------
31.俄羅斯於台灣時間2月24日上午對烏克蘭出兵,此舉引發國際震驚與撻伐,致使約50萬烏克蘭居民扶老攜幼被迫跨越國界湧入鄰近的波蘭,成為難民。在此同時有許多烏克蘭年輕人從歐洲各地返國,準備加入保衛家園的行列,抵抗入侵的俄羅斯軍隊。請問:根據上文描述的人口移情形將會使得戰爭初期烏克蘭的人口產生何種變化?

(A)性別比提高 (B)扶養比提高 (C)社會增加率上升 (D)自然增加率上升。

 》以終為始的讀書方法

學生一拿起書就開始背,「背不停」的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最不划算的投資。

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容易在考試中出錯,還會讓學習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學生應該學會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而不是僅僅依賴死記硬背。當考試範圍較小時,這種方式或許尚能奏效,但一旦範圍擴大,效果就變得不穩定。

教育部師鐸獎得主、新北市北新國小資深社會科老師簡曉玲指出,記憶與背誦的知識如今可以輕鬆透過網路查找,尤其在人工智慧發展迅速的今天,學習的關鍵不再是單純記住知識,而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與有效對話。

這不僅是學生面臨的挑戰,整個時代也正處於相同的困境。在資料量激增、溝通需求日益頻繁的今天,傳統教育並未特別教導孩子如何將資訊組織成有邏輯的脈絡,進而為學習更複雜的內容打下基礎。

如何將所讀的課文或資料在大腦中形成有系統的脈絡,這正是一項送給孩子的終身禮物。

未來在職場上,我們需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能夠在報告寫作、科展準備、日記撰寫、週記記錄以及上台報告等場合中,靈活運用這些思維技巧。

 》剋服長文之壁之對策

社會科老師簡曉玲指出:「我們希望孩子的學習方式能有所改變,不再僅僅是那種只要背誦就能作答的方式;我們的教學方法也應該跟著改變,讓孩子學會將知識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能夠實際運用的能力。」

要讓學生具備這樣的能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思考:

❶ 養成長時間閱讀的習慣,充分利用課本

小學三、四年級的課程大多圍繞台灣的家鄉與周遭事物,難度相對較低;但進入五年級後,課程內容逐漸接近國中水平,資訊量大幅增加,涵蓋了台灣歷史、國際文化和全球議題等範疇。

這時,學生需要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而不僅僅依賴自修。自修是經過精煉的內容,雖然有效,但容易遺忘。如果課本不被充分利用,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因此,至少要養成閱讀課文的習慣,並花時間去理解它。如果課本內容不足,還可以加入歷史小說、橋梁書等額外資源,幫助學生逐漸習慣閱讀更長的文字。

❷ 練習寫「關鍵字」,不要只看過就算了

學生是否真正學過,往往不容易判斷。這時,可以要求孩子快速寫下學過的內容中的關鍵字,這是一種視覺化的學習方法。否則,孩子可能只是說「我讀過了」,但這樣並無法確保他們真正掌握了知識。

如果孩子能寫下來,說明他們首先能夠抓住「關鍵字」(即重點)。這個技巧不僅能幫助突出資料中的要點,還能引起大腦的注意力。根據雷斯多夫效應(Von Restorff effect),讓資訊具備獨特性,有助於促進大腦的記憶吸收。

❸ 快速整理圖解化筆記,強化理解力

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只會背誦、答題,而是希望他們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那麼提升理解力應該是首要目標。然而,「理解力」這個概念往往不容易直觀看出,那麼該如何提升呢?

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將所學內容整理成圖解式筆記。這種筆記強調概念之間的因果關係、分類和連結,像是表格、九宮格、樹狀圖、心智圖等工具。在進行圖解筆記時,孩子需要進行思考,而不只是簡單地列點。與清單式筆記相比,圖解式筆記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理解力

一般而言,清單式筆記較簡單,深受學生歡迎,因為學生只需將重點內容一項一項列出,大腦不需過多努力即可完成。然而,這類筆記缺乏資料間的邏輯連結。在面對跨科目或跨冊的考題時,如果平時未能建立因果關聯,便會增加心理壓力,難以有效應對。

 》 巧用圖解式筆記具備邏輯思考力

為了補足清單式筆記的缺點,並符合人類大腦最自然的結構,圖解式筆記,尤其是心智圖筆記,是許多書籍和專業人士所推薦的。

如果能夠長期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這種方法將帶來三大益處:
  1. 邏輯結構化:現代人常說「沒時間」,這幾乎成為大家的共同語言。時間不夠,卻用錯方法,結果事倍功半。通過提取重點,將知識進行邏輯化整理,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理解課文內容,而理解之後再記憶,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
  2. 圖像記憶化:提升記憶力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將要記的內容轉化為對我們而言「有意義」的東西。除了書寫筆記,選擇「顏色」、加入「插圖」,這些小動作雖然簡單,卻能幫助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這是一種有效的編碼策略。
  3. 減輕學習壓力:與傳統的文字筆記相比,圖解式筆記能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鬆且富有趣味。學生不再需要逐字抄寫,而是能專注於創作並表達自己的理解,從而減少焦慮感。透過視覺化,學習者可以更自由地探索各種概念之間的聯繫,並激發新的想法。

 ❙ 總結:善用學習方法而非單純的努力

這世界上確實有天才與資優生,但絕對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多。

每個人適合的學習方法都不同,但有些原則是通用的。我們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些人只是缺少一、兩個關鍵的觀念,當突破後,他們的成績會突飛猛進,這樣的案例其實相當普遍。

只要多了解大腦記憶的運作原理,善用學習策略,並堅持到底,最終的勝利者將是那些持之以恆的人!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與您加分

閱讀旅圖: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年度計畫、KPIs慢慢走入輔助的角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變動性」指標的方法。從新聞的瀏覽當中,常見的標題為「雪崩式」〇〇,以2020的疫情而言,旅遊業 雪崩式下滑速度 ,讓人感到十分難以適應這個世界,除了標題是為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變得太快,不再是狼來了,而是被咬了。 雖世界變化的很快,目標與計畫的本質從未變更,不斷地進步是方法。未來三十年的藍圖依然可以想,只不過,別忘記要隨時更新而已。談到「可變的」目標或是計畫,去年最為熱門的方法就是「OKR目標管理」,因這個議題而出了許多本書,這些書籍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國外的經驗為主,少有一本在地化經驗的書。 一個系統的導入過程,相信不論是經營者、專業經理人,甚至員工,都會希望聽聽本土的案例如何進行?畢竟若能有一個本土實際的案例來作為參考,那麼就最好 要 不過。因為一位好友-詹〇〇的推薦,讓我接觸到這一本書,閱讀時因為有之前OKR的知識,覺得這一本不論是在觀念的說明,還是計畫的過程,非常符合國內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工作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於變化時代之下,用一張紙管理自己的年度計畫與目標,將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聚焦,更能強化自己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著強韌的適應性,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吧! ❙  OGSM方法簡介 什麼是OGSM呢?由以下4大內容所組成: Objective(最終目的):企業願景,是全公司上下均須全力以赴的最終目的。 Goal(具體目標):SMART原則將目標化為實際作為,讓員工均能集中目標且竭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Strategy(策略):以三大資源「人、錢、時間」,進一步設定出達到具體目標的做法。 Measure(檢核):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將過程切割成小的指標,透過設定小指標,讓執行者確定沒有走偏或走錯路徑。 ❙ 3步驟輕鬆寫出Objective最終目的 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企業往理想方向邁進。設定最終目的,主要提供員工前進的方向,引導到何處,進而產生競爭優勢是重要關鍵,所以第一步必須審視環境。環境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另一種是內部環境。如果你對於撰寫「最終目的」很頭痛,以下3步驟將幫助你寫出專屬的理想國藍圖。 第1步:蒐集外部資訊 對外部環境的審視可以使用SWOT分析,建議只要特別回答自身的優勢﹙Strength﹚、機會﹙Opportun...

閱讀旅圖: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有位男士實踐了PDCA筆記術之後,得到下列成果: 原本加班超過一百小時以上→變成二十個小時﹙以前沒有一例一休哦!﹚ 兩內年減重十三公斤 個人年收入倍增 一樣是知悉PDCA,但展現出現成效不一樣。 於職場工作的夥伴,對PDCA不會太陌生。 PDCA是一套經常用於品質改善的流程,現在則成為不論任何行業都耳熟能詳的商業語言,個人也十分感到有興趣,使用過程中總感覺有一些些的不對勁,自己也說不上來。 閱讀《 鬼術PDCA 》之後,發現作者將這個方法用於思考目標的落差時,思路變得非常清晰,我也用於年度計畫的專案管理上,果然就找出不少的問題。 若是要落實到每日的計畫與專案計畫,這一本《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讓我得到一些啟發,作者就是前面提到的男士岡村拓朗。 書中提及,大家都知悉PDCA,但為何會轉不動呢?就是不知PDCA的轉動方法,這句話引起我不少的好奇,進而閱讀。 為何要用PDCA來成為筆記的架構呢?有以下優點: 短時間能改善問題的行動方式 自然而然就能釐清思緒 了解一天之內的行動或計劃的問題點 從作者列舉優點中,找到閱讀這一本書的目的,藉由這本書的觀念啟發,讓自己工作更省力一點,品質更高一點,持續不斷地改善。 ❙ PDCA轉動的三原則 如何讓PDCA轉動,主要有三個原則: 原則1:視覺化 PDCA一點都不難,但為何無法順利運作?關鍵原因不是執行問題,而是沒有看到計畫的整體圖像。所謂的整體圖像是指,於腦中產生像是從上方俯瞰整體計畫的一幅畫,如果不能如同看一幅畫那樣,看出整體圖像不斷的出現變變化或是改善,就很難察覺PDCA的運作,甚致覺得PDCA是無效的。 如何來視覺化呢?首先是圖像化,於《 創意,從計畫開始 》該書提到,製作計畫﹙專案﹚目標,水野學的方法是利用「Google的圖片檢索」方式來進行,利用檢索方式來將計畫﹙專案﹚目標圖像化,並進行目的確認,只要能將PDCA視覺化,就能啟動循環。 第二步驟則是數值化。圖像化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數值化則是精準地反應計畫目標的情形,有數字即能精準掌握。若連改善方案或是行動都能數值化,那要轉動PDCA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最後,就是寫下來。 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下來,只是寫下來,成功機率就會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