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代,IBM 有位電腦科學家名叫亞瑟.山姆爾,很愛下跳棋, 所以他寫了一個電腦程式, 叫電腦跟他對打。 他開始下棋,結果他贏了。 人們總是喜歡做有挑戰的事情,後來他又寫了一個副程式,在背景執行,只做一件事:就是計算機率,評估目前的棋局,比較贏棋和輸棋的機率,每下一步棋,就重算一次。然後他又跟電腦對打,結果電腦依然贏不了。 山姆爾想要不斷挑戰高手,讓下棋產生樂趣,於是想讓電腦再「更聰明」一點,便請電腦有空就要自行練習﹙自己對打﹚。 電腦於山姆爾上班期間,開始「自己」下棋,一邊收集數據,當數據越收集越多,它的預測準確度就開始提高。 直到有一天,亞瑟.山姆爾下班後回來跟電腦對打-結果山姆爾輸了,從此再也回不去了。 亞瑟.山姆爾創造了一台機器,它的能力青出於藍,更甚於藍。 這是機器人演化的過程,人也是一樣,需要不斷的學習,並且拉高自己的層次。 楊大輝於《 深度學習的技術 》一書中提出,學習的五個層次,一層比一層更深,一層比一次層更有價值。 ❙ 第一個學習層次是「記」 當學習感到一定程度的困難、挑戰時,記憶才會更牢固! 為了記憶, 重讀是最多人使用的策略,約為84%,但研究結果顯示,對鞏固記憶並不是那麼有效 !﹙唸書超辛苦的,就是方法不對…﹚重讀的效用,在於短期記憶,但內容未必能成為長期記憶。 如何記得牢,若某些事情滿足了記憶條件,就會被記得好。 記憶條件有分很多種,能激起你情緒的事情、有押韻的句子、有趣的故事、引人入勝的圖片,這些都是滿足了記憶條件的東西,因為具有新奇的特性,大腦就會特別感興趣。 例如:有人架刀子在你的脖子上,要記住某些句子,肯定你一輩子都忘不了,因為「危險」引發你強烈的情緒,進而滿足你的記憶條件,這個你會記得很久。除此之外,運用聯想的策略,還有重複性,這些都會有讓人強化記憶的效果。 接續介紹學習的理論,值得注意的是,於學習過程中,個人的感受往往不準確。集中練習與重複閱讀,會讓你以為學到很多,進而產生「我已經記住了所有」的錯覺,然而,從研究中得知,當學習感到一定的困難與挑戰,記憶就會更牢固。 介紹被最多人支持的五種學習理論的其中兩種: ① 提取效應 當我們在學習內容之後,透過完成記憶的提取練習,方式為僅憑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