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0的文章

【實務】加速學習的三位一體筆記流

老師,請問一下,課後會提供課程的簡報嗎? 這樣我比較能夠複習課程的內容,讓我學習的印象比較深刻,有所收穫。 這個觀念有可能是錯的,相信嗎?課後看著講師簡報,作為複習筆記,可能是妨礙學習的來源之一。《 加速式.子彈學習法則 》於書中提到加速學習的「懶人筆記法」,提出了這樣的觀念。原因為何呢?又該如何來寫出屬於自己的筆記呢? 這一篇文章參考以下三篇文章,進行實務的練習與思考: 加速式.子彈學習法則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案例解析!超高效心智圖法入門 ❙ 學習筆記有效的關鍵是主動 書中提及,簡報與筆記是兩件事,簡報是精煉的結果,且大部分是由專業簡報軟體製作而成﹙例如:PPT、Google簡報…等﹚。從原始資訊到上課的過程中,為讓聽眾集中焦點,簡報的內容很聚焦且較少,而大部分脈絡是由講師口述的方法來表達,若是 過於專注簡報的內容,反而忽略最重要的思維脈絡 。 學習必須要主動,而且或多或少都要出於自願。 個人做筆記與整理大量資訊的過程,就是在進行分析與整合 ,將這些資訊,融入腦海。這些資訊到大腦之後,可能會取代不適的知識,也有可能變成一個新的資料庫,這樣的過程,就決定了學習的有效性。 學習的過程,主要為自主性的,你不能完全吸收仿效別人的教學架構﹙效果通常很差﹚,又想要銜接自己大腦的運作,這兩個面向都需大腦大量的運作效能,想顧及所有面向,對大腦而言幾乎是很困難的。 再者,你收到講師的資訊,都是以線性呈現﹙一頁一頁的﹚,對傳達者而言是有利的,授課講師早已於備課之時,將內容前後考量甚久,掌握住授課前後脈絡,然而這些資料﹙簡報﹚,對你而言卻是全新的內容,除此之外,也有可能與你的思考脈絡不盡相符,需要重整。 為要賦予這些資訊﹙講義﹚意義,你得要做一件較有價值的事情,就是 思考自己能否條理分明的解釋清楚,前因後果的整合 ,進而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筆記,光是這一個 簡單的舉動,就足以造成顛覆性的改變 。 ❙ 筆記四大階段整合康乃爾筆記法 那麼,該如何寫出優秀有效的筆記?《 加速式.子彈學習法則 》於書中提及,據說有四大階段: 一、寫筆記﹙note-taking﹚ 二、編輯筆記﹙note editing﹚ 三、分析筆記﹙note analysis﹚ 四、反思筆記﹙note

閱讀旅圖: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有位男士實踐了PDCA筆記術之後,得到下列成果: 原本加班超過一百小時以上→變成二十個小時﹙以前沒有一例一休哦!﹚ 兩內年減重十三公斤 個人年收入倍增 一樣是知悉PDCA,但展現出現成效不一樣。 於職場工作的夥伴,對PDCA不會太陌生。 PDCA是一套經常用於品質改善的流程,現在則成為不論任何行業都耳熟能詳的商業語言,個人也十分感到有興趣,使用過程中總感覺有一些些的不對勁,自己也說不上來。 閱讀《 鬼術PDCA 》之後,發現作者將這個方法用於思考目標的落差時,思路變得非常清晰,我也用於年度計畫的專案管理上,果然就找出不少的問題。 若是要落實到每日的計畫與專案計畫,這一本《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讓我得到一些啟發,作者就是前面提到的男士岡村拓朗。 書中提及,大家都知悉PDCA,但為何會轉不動呢?就是不知PDCA的轉動方法,這句話引起我不少的好奇,進而閱讀。 為何要用PDCA來成為筆記的架構呢?有以下優點: 短時間能改善問題的行動方式 自然而然就能釐清思緒 了解一天之內的行動或計劃的問題點 從作者列舉優點中,找到閱讀這一本書的目的,藉由這本書的觀念啟發,讓自己工作更省力一點,品質更高一點,持續不斷地改善。 ❙ PDCA轉動的三原則 如何讓PDCA轉動,主要有三個原則: 原則1:視覺化 PDCA一點都不難,但為何無法順利運作?關鍵原因不是執行問題,而是沒有看到計畫的整體圖像。所謂的整體圖像是指,於腦中產生像是從上方俯瞰整體計畫的一幅畫,如果不能如同看一幅畫那樣,看出整體圖像不斷的出現變變化或是改善,就很難察覺PDCA的運作,甚致覺得PDCA是無效的。 如何來視覺化呢?首先是圖像化,於《 創意,從計畫開始 》該書提到,製作計畫﹙專案﹚目標,水野學的方法是利用「Google的圖片檢索」方式來進行,利用檢索方式來將計畫﹙專案﹚目標圖像化,並進行目的確認,只要能將PDCA視覺化,就能啟動循環。 第二步驟則是數值化。圖像化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數值化則是精準地反應計畫目標的情形,有數字即能精準掌握。若連改善方案或是行動都能數值化,那要轉動PDCA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最後,就是寫下來。 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下來,只是寫下來,成功機率就會高出很多

為何學生要學心智圖?那大人呢?

最近與一些伙伴聊天,有的身份是媽媽、有的是老師,在課堂中夥伴們提出一些疑問:學生適合學習心智圖嗎?許多學生在學校已經都學習過心智圖,還適合報夏﹙冬﹚令營嗎?會不會來浪費時間?國中課業超忙,真的沒有時間來上課?… 分享一下自己生活的案例。有一次煮咖啡時,發現實在很難喝,但該做的步驟都做了,放了咖啡豆、水、設定也沒有問題,但為何會如此難喝?詳細一查之後,發現我忘了其中一個步驟,就是流程中少放了濾網,讓我體會到,泡好一杯咖啡,不僅需要咖啡機,整個流程的順序也很關鍵。 我藉這一篇文章,分享自己的看法。在不同族群對心智圖的印象也不同,上班族多認為是用來活動企劃,學生則是認為用來讀書或準備考試用,其實這些應用都是對的。 所謂心智圖,是呈現「大腦思考」的一張圖,真正關鍵不是心智圖畫的有多漂亮,而是要學會用心智圖來「思考」,進而鍛煉思維邏輯,這是從小到年長都可以學習的方法。 ❙ 關於小學生 ﹙四年再開始就好了﹚ 從小學生談起,許多小學生都學習過心智圖,大部分用於國文、作文、社會科。女兒是國小三年級,在學校開始接觸心智圖,這樣還需要再學習嗎?以下的圖是女兒畫的… 女兒與我分享於學校完成的心智圖時,我只能笑而不答,看起來很像是心智圖,但並沒有掌握心智圖要素,這只是將條列式的文章改寫心智圖的樣子,難怪女兒直說,心智圖實在太麻煩了,這這這…,不是這樣的,是因為沒有掌握撰寫的原則。小學生學習心智圖法,應要學會以下重點: 如何劃重點,掌握課文中的關鍵字。 透過不同的學習內容,例如:生活中、課業、玩桌遊看桌遊說明書等,不斷地訓練邏輯分類,再配合圖像與文字,激發大腦潛能。 學習記憶基本技巧,從背書改為講故事或是編故事。 若能學會這些「如何學習」的技巧,面對學校課業,相信就會很快抓到重點。 經過不斷地練習,小學生慢慢就會理解,原來課本講述的內容,透過邏輯分類掌握關鍵字,很快就會記起來了 ,不是嗎?。除了課本之外,繪本也值得練習與整理。 ❙ 關於青少年 ﹙國中/高中﹚ 升上國中之後,發現國小死背硬記的能力,慢慢退化中。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國、高中的課程內容,變得較深,也較廣。除此之外,許多測驗是統整的觀念,而非單一選項。 國三畢業之後,就會面臨選擇高職、高中、五專…等不同的升學管道,高中畢業更將面臨大學選校與選科系的問題

閱讀旅圖:品牌之前,設計之外

地瓜?甘薯?番薯?傻傻分不清楚,總體而言,孩提記憶,就是自種食物加上窮人的主食… 隨著文化與市場的改變,對這一項物品的印象開始調整,烤地瓜變成健康食品,是注意養生的高階主管早餐。 「阿甘薯叔」來自雲林水林鄉﹙懷念讀書六年的時光﹚,代表台灣純樸開朗的真性情,加以57號地瓜產地,重新設計一個代表台灣形象又代表著地瓜開懷大笑的品牌。 重新設計的品牌Log共有兩款,一個款式以中文為主,另一款式則是英文,代表著一個品牌從本土純樸到走出台灣,帶著雲林水林鄉的陽光、友善的農民繼續向國際前進。 品牌識別是很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公司、個人都一樣重要,但,品牌對我而言,知道卻不熟悉,或許可以以此為起點《 品牌之前,設計之外 》,作者為存在設計黃于庭,書想要傳達的理念為「從企劃哲學、品牌思維到創意發想,解構設計背後的思考策略與實踐方式」。 ❙ 傳產與品牌 傳統產業是過去命脈,不過,大自然循環就是如此,生老病死不變的道理,在時間的推移之下,產業面臨轉型,二代和三代的接班,各種代工的產業也慢慢走向自銷或成立自有品牌,來因應網路世界的快速與便利。 從代工到自銷或自有品牌,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一種延續又得蛻變的概念,更需要不同資源的整合來蓄積能量,用新的型與市場接軌,並時同時承傳上一代的核心和情感。 書中將傳統產業的轉型,用「魚缸換水」來形容,我們都知悉魚缸要換水,是不能將水全部換掉的,因水中已經培養的硝化菌,對舊的魚而言很重要。同時,也是為加入新的魚進行準備,公司是如此,個人也是如此。 當我們面臨產業轉型的挑戰時,有經驗的工作者,是不能全數拋棄自己過去的經驗,而是在思考轉型的時候,進行能力的提升、優化、刪除與保留,一點一滴的讓自己轉變,同時與新的市場接軌。 隨著時代的快速進化和發展,上百年的傳統產業,只要能保持固定的創新,就會像一罈好酒一樣,越釀越香。任天堂的瑪利歐在眾多的手遊出現之後,不但依然存在,還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手機大量的按鍵,因賈伯斯的重新定義,突破性的改變,同時呈現爆炸性的成長,「設計」變成改造的核心,更能適時丟開既有思考、沉重包袱的新動能,才有機會創造新的模式。 轉型固然重要,但各種產業、產品的轉型企業,如同老屋翻新,沒有管線修繕、沒有水電重整,就會空有外表沒有內容。其中,重要的流程為打破成規→加入專業→留下核心→丟掉

閱讀旅圖:10倍筆記力

你還在用手寫筆記嗎?拜託,現在是什麼時代了,要跟上好嗎? 電腦已問世超過二十年了,平板與手機人手一機是基本配備,但我堅絕相信,再也沒有像手寫筆記如此萬能的強力武器了。 說這句無厘頭的話是誰,他是佐藤ねじ,一位深怕想不出好點子的企劃人員,主要工作是製作網路的內容與智慧手機的APP。工作內容高度的數位化,卻靠著手寫筆記,在紅海業界中,年年領「文化廳媒體藝術祭」這類獎項。 佐藤認為,不論是工作討論、還是看完漫畫與電影之後的感覺,從龐雜資訊之中,整理出對工作最重要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產出」,這是有一套流程,這個流程被收錄在《 10倍筆記力 》一書之中。 ❙ 三大吸睛產出 ☼ 平凡到引起共鳴,進而爆紅 結帳時都會收到發票, 印著日期、商品名稱、金額等等事務性的資訊,不過,於連續劇中,可能是一個刺激點—外遇情節。某天,老婆看到老公一張發票,日期的那天明明是出差,但為何會買了髪圈…? 明明只是說明購物內容的普通紙張,卻散發著強烈的訊息,這點真有意思,能否善用此點?於是將發票進行改造,發票的物品名稱改為表達對老婆的感激,同時金額也加入創意。 將這張改造好的發票放於桌子上,想不到吸引老婆認真看了一下,隨即將這一張發票放到社群中,最後被轉推超過四萬次。這一個故事中,能夠體會到,創意來自於「單純的好玩」,並非只是工作。 ☼ 精選案例請到「一軍筆記」 許多人都愛寫筆記,但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記錄的內容就比較難用得上。不過,就在作者很焦慮時,突然發現這個步驟,也是就「只將精選的內容謄寫到特別的筆記裡」。從大量的筆記中,若發現「這個還真有趣」的創意,就整理到「一軍筆記」中,簡單來說,這有點像精選專輯,內容都是準備當成企劃的材料使用。 這是一個找到創意發想的方式,平日所寫稱之為「二軍筆記」,降低寫筆記心理門檻,過一段時間之後,讓自己有時間去深化思考,再重新寫過一次,就變成創意用不完的超級筆記。 ☼ 用插圖式的筆記,整理成型錄的格式 一軍筆記如何寫才好?當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寫法。佐藤寫一軍筆記時,寫法是用簡短文字說明,然後筆記旁邊加上插圖,以便一眼就看懂,以後要運用時比較容易看得懂,這就是視覺筆記。 一軍筆記經由過視覺化的整理,放於一本較小的筆記中,翻閱時

閱讀旅圖:最高學以致用法

例行性與小孩一起去牙醫看診,等候時看著小書﹙2020年03月31日 出版﹚,一邊與兒子討論,關於「學習粉重要」這件事。兒子面有難色,他覺得他很忙﹙雖然他才小五﹚,我唸了這一段給兒子聽… 我每天晚六點以後不工作; 每個月會看十部以上的電影; 每月看二十本以上的書; 每星期上健身房四至五次; 每個月有十場以上的聚餐; 每年出國旅行三十天以上。 邊唸,父子兩人都瞪大眼,真是不可思議,世界居然有這種人。作者認為,他能做到這樣,全是因為下了許多工夫在研究輸出方法,想盡辦法讓輸入和輸出平衡,成功地讓學習和自我成長的速度發揮到最大極限。 輸出,是人生的轉捩點,身為「日本最擅長輸出的精神科醫師」的樺澤紫苑,於最新一本著作《 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 》中,介紹八十種讓大家去找到屬於自己最佳輸出的方法。 ❙ 輸出基本法則 一、黃金比例 3: 7 學習為何沒有成果?或許是因為輸入過多,輸出不足。所謂「輸入」,是把情報放入大腦中,而「輸出」則是針對大腦的情報做處理,然後表現出來。 以大分類而言,聽與讀都是輸入,說與寫則是輸出。  作者曾向八十位來參加講座的人士進行調查,發現大家輸入約佔七成,輸出佔三成,但以學習有效性而言,必須要倒過來,輸入三成,輸出佔七成,可說是黃金比例。 這是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蓋茲博士研究中得到的資訊,所以大家若有在記錄自己每日的時間,可以從統計中去發現自己的狀況,若不足記得要提醒自己哦! 二、自我成長與輸出為正相關 不論是看書、上課與講座等行為,無非是希望讓自己成長。若發現一直事與願違,不是你不努力,而是看書與上課所獲得的知識,並沒有轉換成大腦記憶,關鍵就在「輸出量」。 若要自我成長,大腦必須將資訊進行組職與釐清前後資訊的脈絡,才能真正變為大腦養分,具體型式就是「寫筆記」或是練習「說」出來。 問問自己,讀一本書時,會寫下筆記或是用自己的話說出一本書嗎?若都沒有,是否要改變學習方法呢?筆記或是說書練習越多,自我成長就會越快。藉由每一次輸出,做為是下一次的輸入,在既有基礎不斷地向上盤旋而上,成長的旋螺梯自然而成,飛躍前進。 三、反饋讓經驗活用在下一次 重複著相同方式,卻希望有不同的結果,這有可能嗎

閱讀旅圖:子彈思考整理術

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從小患有注意力缺失症,難以在對的時間,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到對的地方。導致他沒辦法管理自己的想法、計畫,累積愈來愈多的待完成任務。他總是無法達到別人的期待,看著優秀的同學,能運用筆記來管理自己,於時間累積之下,開始自我懷疑,產生恐懼。 為何優秀的同學如此表現?秩序和紀律是其它的關鍵,只能對這兩種極佳的特質,進行探索。雖然過程犯了許多的錯誤,但慢慢地,將自己的心得寫在紙筆筆記,筆記的內容結合計畫表、日誌、筆記、待辦清單以及速描的功能,大大解決卡洛的問題。 二○○七年,卡洛看到朋友,正為婚禮忙得焦頭爛額,辦公桌上堆滿筆記本、便利貼,手機提醒事項不斷地跑出來,卡洛鼓起勇氣,告訴他的朋友,他是如何來運用筆記本的。她大感驚訝,也接受卡洛的建議,朋友吃驚的同時,停頓數秒之後,向卡洛說:「你應該要和其他人分享。」 卡洛用的是什麼筆記術呢?原來卡洛把所有的想法和任務,都寫在一本筆記本中以便共同管理。為了反應這套系統的速度、效率、傳統和目的地,卡洛將其取名為「子彈筆記」﹙Bullet Jornal﹚。 《 子彈思考整理術 》強調,當有一套組織化系統時,只需要一本筆記加上一支筆,即能完成所有的事情,這樣的難度遠遠低於使用數位系統,門檻降低之下,許多人當下有種不妨一試的感覺。 系統化地釐清思緒正是我看此書最重要的理由。研究顯示,我們每天會有五至七萬則想法,相當於是一本書的量。想法與書不同,在於想法雜亂無章,不知從何開始?經常會發現自己,在同一時間處理太多的事情,注意力過於分散,另一個情況就是,覺得自己很忙。問題是,「很忙」不代表有生產力。 「很忙」的背後,真實的情況是生活失控。 我們很忙,是因為事多時間少,每一件事情投入的心力不足,造成重工與品質低落,再加上「心愛」的手機,問題也加速惡化。選擇的自由是一種特權,如同一把雙面刃。每個決定都需要你的專注力,你必須投入時間和精力,兩者都有限,因此格外珍貴。 你會發現我只穿灰色或是藍色西裝,就是為了減少決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 當你需要決策愈多,就愈難做出好的決策,這與身體的疲勞不同,也許你無法覺察到,但你的心理已累了,這種狀況就是「決策疲勞」。如何才能避免呢?直覺的反應就是降低與減輕,寫下來就是第一步。 在未行動之前,每一個決策都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