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5的文章

從繁忙到井然有序:Google時間管理工具箱

小瑋是一名職場行銷助理,正努力朝著成為合格行銷專業人士的方向邁進。 雖然工作繁忙且生活中需兼顧許多細節,但他善於運用 Google Apps 的整合功能,有效管理時間與任務,提升工作效率。 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他的生活是這樣開始的: 早晨的高效規劃 小瑋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查看 Google 日曆上的行程。他發現今天下午有一場與客戶的簡報會議,但需要提前準備相關資料。他立即在日曆上新增事件,設定會議提醒,並使用不同的顏色標記這項重要任務,讓日程更加清晰。 接著,小瑋打開 Gmail,清理收件匣中的郵件。他將不重要的廣告郵件封存,並將需要回覆的郵件標記為待辦事項。一封來自同事的郵件提到需要準備簡報的數據資料,他直接點擊郵件上的「新增至日曆」,快速生成日曆事件,並添加準備工作的詳細說明。 同時,他利用 Google Keep 建立一個備忘錄,記錄下準備簡報的重點內容,方便隨時查閱。 靈感與任務管理 中午時分,小瑋吃完午餐,靈機一動想到了一些創意的簡報設計點子。他立刻打開 Google Keep,將靈感記錄下來,並用顏色標籤區分重要性。為了避免遺忘,他在 Keep 中設定了提醒,確保下午準備簡報時能查看這些點子。 稍後,他打開 Gmail,收到一封需要提交活動提案的郵件。小瑋直接將提案的截止日期新增到 Google 日曆中,並為提案建立一個專屬的 Google Keep 記錄,整理所有相關資料。為了方便檢索,他還將 Keep 的筆記按主題分類,並添加標籤。 協作與實時追蹤 下午,小瑋與團隊成員共同準備簡報。他打開 Gmail,使用 Google 雲端硬碟分享簡報資料,讓團隊成員可以實時查看和編輯。他也同步使用 Google Keep 將早上記錄的創意點子匯入簡報內容,並運用 Gmail 的延後傳送功能,將修改好的簡報設定在會議前一小時寄給客戶,確保不會出錯。 行動與共享的便利 傍晚結束工作後,小瑋前往超市購物。當他接近超市時,手機跳出了 Google Keep 的地點提醒,提示他購買所需的日用品。購物完成後,他回家整理照片和文件,將活動中的照片上傳至 Google 相簿,並建立專屬相簿分享給團隊。 此外,他將活動影片上傳至 Google 雲端硬碟,並透過 Gmail 發送影片連結給需要的同事,簡化了文件傳輸的流程。 ❙ 整合的力量 在這一天中,小瑋充分發揮了 Google ...

從問卷調查到測驗設計:Google 表單的多元應用指南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快速收集意見、整理數據已經成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 Google 表單,正是一個能讓這些事情變得更簡單、更高效的好幫手。 不論是設計問卷調查、製作趣味小測驗,還是處理活動報名,Google 表單都能幫您快速搞定!不用擔心操作繁瑣,只需幾個步驟就能創建結構清晰又好看的表單,還能即時整理和分析所有回覆,幫助您節省時間、提升效率。 想像一下,您正在籌備一場公司年會,需要快速收集同事的出席意願、餐點選擇和特殊需求。透過 Google 表單,您只需幾分鐘設計出一個清晰、專業的表單,將連結分享給同事後,所有回覆會自動彙整在試算表中。 不僅省去了傳統紙本或逐一統計的麻煩,還能即時分析數據,輕鬆掌握每個細節。是不是覺得效率大幅提升了呢?這就是 Google 表單為您帶來的便利! 》Google 表單學習指南 本文將分為三個部分,帶您深入了解 Google 表單的各種面向:基本操作、操作技巧與使用情境。 一、基本操作 建立表單 : 前往 Google 表單網站,點擊「空白」開始建立新表單。您可以為表單命名,並添加描述。 新增問題 : 點擊「新增問題」按鈕,選擇您需要的問題類型,如簡答、段落、選擇題、複選題、下拉式選單等。 自訂問題 : 每個問題都有可自訂的選項,例如設定必填、新增描述等。 插入圖片與影片 : 在問題或表單標題中插入圖片或影片,能夠使表單更具吸引力,並提供更多的上下文資訊。 自訂主題與樣式 : 您可以自訂表單的顏色、字型和背景,讓表單更符合您的品牌或活動風格。 選擇回應目的地 : 在表單設置中選擇回應的存儲位置,例如 Google 試算表,方便後續分析。 設定通知 : 設定電子郵件通知,以便在有新回應時及時獲知,便於管理和跟進。 分享表單 : 透過連結、電子郵件或嵌入碼等方式分享表單給受訪者。 二、操作技巧 條件邏輯 : 透過設定條件邏輯,您可以根據受訪者的回答,引導他們進入不同的問題或部分,提供更個人化的體驗。 例如,如果受訪者在問題 A 中選擇「是」,則跳到問題 C;如果選擇「否」,則跳到問題 D。使用進度條: 在長度較長的表單中,啟用進度條功能,讓受訪者了解填寫進度,提升填寫完成率。 插入多個部分或頁面 : 將表單分成多個部分,使其更易於填寫,並讓受訪者知道他們需要回答多少問題。 設定回應限制 : 您可以限制每個受訪者的回應次數,或...

部門合作零障礙:Google 簡報助功團隊高效協作

在遠端辦公與團隊協作需求日益提升的時代,Google 簡報以其強大的即時互動功能,成為專案討論與跨部門合作的得力助手。無論是檢視專案進度還是共同編輯文件,它都能確保每個細節精準呈現,顯著提升協作效率與成果。 在職場中,一份專業且有條理的簡報往往是脫穎而出的關鍵。熟練運用 Google 簡報,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與專業形象,還能大幅增強職場競爭力,讓您在激烈的環境中搶占成功先機! 情境一:行銷部的緊急提案(主角:小涵) 小涵是行銷部的一員,某日突然接到主管要求,需在一小時內準備一份針對新產品的提案簡報,並向客戶展示。 解決方式: 小涵巧妙運用 Google 簡報內建的專業模板,快速挑選符合主題的樣式並規劃內容,有效縮短了準備時間。她邀請團隊成員即時參與協作,讓各自負責的內容同步編輯至簡報中,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還確保了內容的準確性。 透過數據圖表工具,她將產品測試數據轉化為直觀的視覺化圖表,使簡報內容更加說服力十足且易於理解。同時,利用評論功能即時交換意見並進行修改,全面檢視細節,確保簡報呈現出最完美的效果。 情境二:入職培訓簡報設計(主角:佳玲) 佳玲是人資部的培訓專員,需要為新進員工設計一份內容完整、結構清晰的入職培訓簡報。 解決方式: 佳玲靈活運用 Google 簡報的插圖功能,精選與公司文化及政策相關的圖片,為內容增添吸引力和視覺效果。她以項目符號條列出培訓重點,涵蓋公司文化、政策規範與工作流程,確保新進員工能清楚掌握核心資訊。 同時,她適度加入動畫效果,提升簡報的層次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與體驗感。最後,將簡報設定為唯讀模式,分享給新進員工,作為便利的參考資料,讓他們能隨時回顧內容以鞏固學習成果。  》 Google簡報學習指南 一、基本操作 物件的群組與解組 :在編輯簡報時,您可以使用群組功能將多個物件組合在一起,方便同時移動、調整大小或旋轉。 群組方式:選取物件後,點擊「排列」→「群組」,或使用快捷鍵 (Windows:Ctrl+Alt+G,Mac:Cmd+Alt+G)。 解組方式:選取群組後,點擊「排列」→「解組」,或使用快捷鍵 (Windows:Ctrl+Alt+Shift+G,Mac:Cmd+Alt+Shift+G)。 新增項目符號 :透過項目符號,您可以讓簡報內容更有條理。 新增方式:選取文字區域,點擊工具列上的「更多」圖示(省略號),然後選...

用 Google 試算表脫穎而出:理想職位我來了

文書作業,看似簡單,但不論是職場老手,還是新手,卻常常遇到困難。 三位專業女性助理使用 Google 試算表解決日常問題的案例,值得我們借鑒與啟發。 實例一:活動報名管理 小美是一名 行政助理 ,負責公司內部培訓活動的報名管理。 她透過 Google 表單收集員工報名資訊,並自動將結果匯入 Google 試算表。在試算表中,小美利用資料驗證功能為“參加場次”欄位建立下拉選單,確保員工選擇正確場次。同時,她運用條件格式設定,當某場次報名人數達到上限時,自動標記為紅色,提醒她停止接受更多報名。 實例二:月度支出報告 小玲是一名 財務助理 ,每月需要整理公司的支出明細。 她在 Google 試算表中記錄所有支出,並使用資料透視表功能,按部門和支出類型進行分類彙總。為了讓數據檢視更方便,小玲凍結了標題列,並設定條件格式,當某部門支出超出預算時,自動以紅色標記。 實例三:專案進度追蹤 小華是一名 專案助理 ,負責追蹤多個專案的進度。 她在試算表中建立專案清單,包括專案名稱、負責人、開始日期、結束日期和目前進度。小華利用條件格式設定,當某專案接近截止日期且尚未完成時,該行會自動變為黃色以提醒注意。此外,她使用 QUERY 函數生成一個僅顯示“未完成專案”的動態清單,方便快速掌握工作重點。 從職務行政到專案管理,從固定流程到靈活變化,從文書處理到金融分析,Google 試算表不僅是小幫手,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在職場上, 擁有專業技能 ,再加上 對 Google 試算表的熟練運用 ,這樣的 人才永遠都是搶手的 。  》 Google試算表學習指南 Google 試算表實用攻略:基本操作、進階技巧與工作應用Google 試算表是 Google Workspace 中一款功能強大的線上試算表工具。 無論是數據處理、資料分析,還是團隊協作,Google 試算表都能發揮極大的作用。以下將從基礎操作、進階技巧,以及這些技巧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三個面向,為您提供學習指南。 一、基本操作 ①自動填充 (Autofill) :自動填充功能可以快速填充連續的數據,例如日期、數字序列等。您只需輸入開頭的幾個數據,然後拖曳滑鼠,即可快速完成填充. ②數據整理 (Data Cleaning) :Google 試算表內建的數據清理工具可以幫助您移除重複項目和空白格,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③凍結列和欄...

Google Docs大師越費力,我就越省力

若儀是一位年輕的平面設計師,專注於品牌設計和數字插畫。在工作三、四年後,她決定成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並開始與各種客戶合作。 隨著業務逐漸擴展,若儀發現自己需要處理大量的文檔,無論是設計提案、客戶需求文檔,還是合同協議,這些繁瑣的文書工作讓她感到心煩意亂,嚴重影響了她的專注力和創意發揮。 1. 協作既費力又困難 若儀經常與客戶和設計師協作,但每次需要發送多封電子郵件,難以確保大家在看最新版本。這耽誤了很多時間。 ➤解決方法:即時協作 她開始使用Google Docs的即時協作功能,團隊可以同時編輯文件,並且每個修改都有記錄。這樣,她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能快速收到反饋。 2. 格式亂七八糟 設計提案中圖片和文字多,格式經常亂掉,讓她每次展示時都得重新整理,浪費時間。 ➤解決方法:樣式工具 若儀學會了利用Google Docs的「樣式」功能統一格式,讓每份文件都整潔、專業。 3. 版本管理混亂 有一次,若儀在修改一份設計報告時,為了讓報告更完美,她不斷地變換工作地點。後來,她發現自己已經不確定最終版本是哪一個,瞬間壓力爆表,感到非常焦慮。 ➤解決方法:版本歷史 她學會使用Google Docs的「版本歷史」,可以隨時查看修改紀錄並恢復到先前版本,確保文件不會丟失重要內容。 如果你像若儀一樣,處於創意產業並且需要高效處理文檔,那麼學會使用Google Docs的三大技巧對你來說將是至關重要的。 無論是協作、格式化還是版本控制,這些技巧能讓你的工作更加輕鬆,提升整體效率,幫助你集中精力在創作上,而非文書繁瑣的事務上。 ----------- ----- ------- --------------- ✎ Google文件完成的作品﹙點擊﹚! ------------- ----- --------------------  》 Google 文件學習指南 Google 文件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線上文書處理工具,無論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都能派上用場。善用以下技巧,可顯著提升您的效率。 一、基本操作 ● 快速建立新文件 : 瀏覽器的網址列輸入 「docs.new」 並按下 Enter,即可立即建立一個空白文件,省去繁瑣的點擊步驟。 ● 善用「@」符號 : 在文件中輸入 「@」 符號,可開啟智慧選單,快速插入同事標記、其他文件、試算表、日曆活動、會議記錄、圖片、超連結等,甚至建立...

Google全球教育家證認計畫

Google真的萬能嗎?其實,Google不只用來搜尋!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Google 其實也能進行文書處理工作,不再是微軟的專利了!例如,透過 Google Workspace(以前稱作 G Suite),您可以完成從文件編輯到團隊協作的一切工作。而在過去十年,Google Workspace 的用戶數在美國迅速增長,特別是在企業和教育領域。 截至 2024 年,Google Workspace 的用戶已超過 30 億人 ,其中包含 600 萬家企業 ,甚至有 60% 的財富 500 強公司都在使用 。 除了企業界, 年輕人 呢?作為未來的主力工作者,Google 也為教育機構量身打造了專屬的版本,旨在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並提升教學效率。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平台不會為廣告用途收集學生資料,而且提供了多種工具,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  》Google 的生態系統:企業與教育的最佳夥伴 疫情時代,無法到校上課成為全球性的挑戰,而 Google Meet 和 Google Classroom 則成為了學校和教師的好幫手。 Google Meet :讓大家熟悉的線上會議工具,方便進行虛擬教學和團隊討論。 Google Classroom :在疫情期間扮演關鍵角色,讓教師能遠距授課,並且提供一個簡單好用的虛擬教室。 而在疫情過後,越來越多學校採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結合線上和實體課程。Google Classroom 幫助教師輕鬆建立課程內容、排定進度、分發作業,甚至提供即時回饋,讓教學效率大幅提升。 無論是在企業還是教育領域,Google 的生態系統都展現了強大的功能。不管您是學生、上班族,還是教師, Google 的工具都能幫助您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與學習 ,讓一切變得更加便利。 以 Google Classroom 為例,這是一個功能齊全的虛擬教室。在這裡,學生可以完成寫作、討論和合作,而教師則能輕鬆進行課程設計、教學與評估。 更棒的是, GoogleAPP 不僅適用於教育場景, 應用於企業同樣毫無壓力 。與其追求過多的功能,我們 更需要的是「適合」自己的工具 ,而 Google 剛好提供了這種精準的解決方案。 ●未來趨勢:行動雲端與企業彈性 在未來,行動雲端工作將與許多人追求的「工作自由」和「時間自由」緊密結合。GoogleAPP 的靈活性和...

心智圖結合5W2H,系統性兼具創意性

書店林立,該如何設計出具吸引力的書店?面對PEST、SF、3C、SWOT等複雜的商業架構,往往讓人眼花撩亂,思緒變得不清晰。不妨將時間拉回到過去,藉由簡單的思考架構,快速找到解決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某個寒冷的清晨,一輛受損的戰車停在戰場邊緣,冒著陣陣白煙。 遠處,敵軍的轟炸聲如雷鳴般震耳,而戰車內的士兵握緊武器,面色緊繃。他們不是為自己而戰,而是為了遠在家鄉的親人。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結束這場戰爭,讓家人免受戰火波及。 然而,這一刻,他們的希望全繫於這輛戰車是否能夠重新啟動。後方的修理團隊接到緊急請求,立刻趕往現場。 站在冰冷的鋼鐵旁,領隊的目光掃過被炸裂的履帶和損壞的引擎,他的心情既沉重又焦急:人手不足,零件匱乏,敵軍隨時可能逼近——在這種情況下, 怎麼才能迅速決定修理的優先順序 ,讓這輛戰車重返戰場? 5W2H分析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所提出的,幫助士兵用系統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才能早日重回溫暖的家園。 場景拉回現今職場,一位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正在為 如何將昂貴的果汁機賣出去而傷腦筋 。結果,他從一本雜誌這個看似古老的商業架構中瞬間獲得靈感,進而踏出了他的第一步。 》經典的商業架構,運用心智圖將成果放大 5W2H 是一種在不同領域中被廣泛採用的思考模式。在心智圖法的應用中,它可作為展開心智圖第一階層類別名稱的基礎。5W2H 的要素包括: Why(為什麼):探討事情的起因、目的或理由。 What(什麼):指事情的內容、本質或重點。 When(何時):探討事情發生的時間、時機或時間順序。 Where(何地):探討事情發生的地點、位置或空間。 Who(誰):探討事情的參與者、角色或相關人物。 How many/much(多少):探討事情的數量、程度或範圍。 How(如何):探討事情的方法、步驟或流程。  》多元應用場景:5W2H 在日常與專業中的實務運用 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5W2H 提供了系統性的方法,而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更為結構化呈現,同時激發創意並促進思考。當這兩者結合時,不僅能提升規劃和決策的效率,還能兼顧創意與邏輯,為解決複雜問題提供了強大的工具。 ●應用三面向 ❶規劃流程 :使用 5W2H 作為分析的骨架,系統性地探索問題的各個面向。接著,將 5W2H 的每個要素(What、Why、Who、When、Whe...

從資訊過量到資訊減量,心智圖筆記的效用

"腦袋像一座被資訊填滿的倉庫。" 在一場為期兩天的研討會結束後,小晴疲憊地坐在咖啡廳的一角,面前擺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她翻著滿是文字的頁面,眉頭緊鎖,按著太陽穴,忍不住嘆了一口氣:「這些資訊好像要從腦袋裡溢出來了,完全理不出頭緒!」她對著冒著熱氣的咖啡自言自語。 「怎麼了?」坐在她對面的阿凱抬起頭,手裡攪著咖啡。「筆記太多,看不懂?」 「不只是看不懂,是完全亂成一團。」小晴無奈地拍了拍手邊的筆記本。「我記下了每個講者的重點,但現在完全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整理。」 阿凱笑了笑,把自己的筆記本推到她面前。「看看這個,試試我的方法吧。」 小晴狐疑地翻開他的筆記,頓時愣住了。阿凱的筆記和她的截然不同,紙上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一幅清晰的圖像。中央是一個大大的主題,向外延伸出幾條分支,每條分支寫著關鍵概念,還搭配了幾個簡單的小圖案,讓人一目了然。 「這是心智圖,用它整理筆記,可以幫助抓住重點,而且特別方便回顧。」阿凱語氣輕鬆,像是在介紹某種秘密武器。 小晴試著模仿阿凱的方式,但思緒依舊混亂。於是,她求助於 AI工具來整理筆記 ,將密密麻麻的內容上傳後,AI迅速生成了一份條理分明的心智圖。乍看之下, 筆記的結構變得清晰,像一本書一樣整齊美觀 。然而,當她 試圖理解這些整理過的資訊時,卻發現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 。 「雖然看起來清楚了,但這不是我自己的邏輯啊……」她輕聲嘆道,感覺像是拿到一本陌生人的筆記本,表面整潔,但內心仍是資訊的洪流。 阿凱點點頭,認真地說:「AI整理雖然快速,但 真正能幫助我們的是自己對資訊的加工 。你得讓它變成自己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外表看起來整齊。」   要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首先需要從源頭著手,真正理解資訊的結構與意義。 記住,「慢工出細活」,深入理解反而能提高長遠的效率。接下來,我們將從「為什麼 (Why)」、「是什麼 (What)」、「如何做 (How)」三個角度,深入探討如何運用心智圖來進行筆記整理,幫助您掌握有效學習的核心方法。  》Why(為什麼要用心智圖做筆記) ●視覺化思考: 心智圖以圖像方式呈現資訊,符合大腦自然的思考模式。亞里斯多德認為,將文字轉化成視覺情境,能使想法源源不絕。視覺化思考可以幫助我們釋放無限潛能,並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 ● 全腦思考創意多 : 心智圖同時啟動左腦的邏輯和右腦的創意。它不僅在結...

打造視覺化高效工作清單:思維與行動的完美整合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曾經是「醫學叛徒」,也是「母親們的救星」,原因?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是19世紀的匈牙利婦產科醫生時,產褥熱在產婦中極為常見,且治癒率極低。產褥熱(puerperal fever)為產婦在分娩後,子宮或其他生殖器官發生細菌性感染,導致體溫升高超過38°C的情況。 塞麥爾維斯觀察到, 醫生在接生前若先用漂白水消毒雙手 ,能顯著降低產褥熱的發病率。 然而,塞麥爾維斯的發現與當時的醫學觀點相牴觸,他的手部消毒建議遭到醫學界的拒絕,甚至被視為「醫學叛徒」。 最終,他被迫離開維也納,返回匈牙利,擔任布達佩斯羅切斯醫院產科主任,繼續推行手部消毒措施,將產褥熱的死亡率降至0.85%。 不幸的是,塞麥爾維斯的倡議在當時未被廣泛接受,他的健康也因此受損。 1865年,他被送入精神病院,期間遭受虐待,最終因敗血症去世,享年47歲。 他的貢獻在逝世後才逐漸被認可,為現代醫學的無菌手術奠定了基礎,而贏得「母親們的救星」尊稱。 這個故事來自《清單革命》一書,作者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提到,當洗手列入清單之後,病患的感染風險大幅降低。除了這個案例外,書中還探討了檢查表(Check-List)在各個專業領域中的應用效果,尤其是在醫療領域。他發現,透過制定並遵循清單,可以有效降低錯誤發生率並提高工作效率。 在職場工作中,使用「 工作清單 」有助於提升效率和組織性。以下是七種適合使用工作清單的情境: 專案管理 :將專案拆解為多項任務,並為每項任務設定截止日期,確保專案按時完成。 日常安排 :列出每日需完成的任務,協助優先處理重要事項,避免遺漏。 會議準備 :在會議前列出討論議題和準備事項,確保會議高效進行。 客戶服務 :記錄客戶需求和待辦事項,確保及時回應和處理。 文件管理 :列出需整理、歸檔或審核的文件,保持工作區域整潔有序。 技能提升 :列出學習目標和計劃,持續提升專業能力。 個人事務 :管理工作相關的個人事務,如預約、購物清單等,避免遺漏。  》打造視覺化清單的三大優點 《清單革命》一書詳細列出了清單的優勢。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若能將傳統的條列式清單轉換為心智圖檢核表,將具有以下三大優點: 1. 提升資訊組織與理解 . 避免遺漏:透過分類和視覺化呈現,心智圖檢核表較能全面列出所有需要考慮的事項。 . 有效分類:...

職涯紫微-快速重啟人生上半場﹙25+﹚

三年前,小楊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入職場。他深知,求學的四年因找不到目標而悄然流逝,如今的他不想再讓時間白白溜走。 第一份業務工作帶給他新鮮感與挑戰,隨著時間推移,績效壓力與工作的辛勞逐漸消磨了他最初的熱情。最終,他選擇了轉為打工模式,用時間換取薪水。 雖然收入不錯,但單調的工作讓他感到缺乏挑戰,且穩定性不足。年過二十五後,他忽然陷入深思:這樣的生活,真的就是他想要的一生嗎? 另一位小于的情況也相似。她在美甲與行政工作之間徘徊不定。儘管工作從不短缺,但她總感覺漂浮不定,無法安穩於一個方向。頻繁更換工作地點與時間讓她疲憊不堪。她渴望充實自己,卻因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而裹足不前。 在職場上摸爬滾打三、四年後,許多人像小楊和小于一樣,開始遭遇職涯的「撞牆期」。你可能和他們一樣,不斷嘗試不同的工作,渴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也可能覺得每份工作大同小異,只是換了個環境重複相同的任務,這讓人不禁質疑:「這就是所謂的職場嗎?」 頻繁的換工作未必是壞事?這些經歷反映了你對成長與突破的渴望。 然而,若沒有明確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標,這些嘗試可能無法真正累積成穩固的職涯基礎。 年經人最大的優勢就年紀,我不是命理師,而是職涯發展師,擁有兩張西方證書—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與SCPC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但一樣借用東方的智慧,進行探索為分析。 也許有人會問,為何你能使用東方的智慧-紫微斗數,進行職涯探索與分析? 我的答案是,學習紫微斗數二年期間, 利用Google試算表,建立了7,646行資料 ,再加我每年諮詢人數都接近百位,兩種專業整合後,要利用紫微斗數回答職涯方面的問題,個人還蠻有信心,,當然,我也會持續不斷地精進與優化筆記資料庫。  》 職場上半場:黃金三角 個案對未來的職業方向感到模糊,不太確定應該尋找哪種類型的工作。通常,我會用「黃金三角」來向個案解釋職涯探索的基本要素。 一、有興趣的職業 興趣是驅動人們追求某一領域的動力,選擇一個與自己興趣相符的職業,能夠使工作變得更加愉快和有意義。探索興趣的方法包括參加相關的實習、志願者活動或是職業講座,這些都能幫助個人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所熱愛的領域。 二、自己的能力強項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和優勢,這些能力可以是技術性的、創造性的或是人際交往的。透過自我評估、反思過去的經驗或尋求他人的反饋,個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強項,並在職業選擇中加以...

閱讀筆記《最高精力管理法:透過精力管理,擺脫疲憊和拖延,打造高效、充滿生產力的複利人生》

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當我們擁有充沛的能量時,能夠更加果斷且謹慎地行動,避免分心與誘惑,並透過挑戰來鞭策自己,從而實現成長。當你有所成長時,會因為獲得的鼓舞而繼續前行,並在今天為明天的自己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相反地,能量不足會使人變得冷漠、疲倦,對事物漠不關心。這種感覺若停留太久,便會愈來愈難以擺脫。當能量不足時,我們往往會選擇便捷的方式,因為夢想看似過於困難而選擇放棄,或是容忍自己與他人的壞習慣。 最終,這會 進入一個自我增強的惡性循環,過著妥協的人生,感覺既糟糕又平庸 ,生活也變得單調無趣。 這些觀點來自吉姆·羅爾(Jim Loehr)與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共同著作的《用對能量,你就不會累》(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一書中的概念。書中提到,能量的來源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身體能量:這是能量的基礎,取決於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包括睡眠、營養和運動等因素。 情緒能量:指我們的情感狀態,從抑鬱到興奮不等,情緒能量直接影響我們的表現和人際關係。 心智能量:涉及我們的注意力和思維過程,專注力以及理性樂觀的心態有助於提升心智能量。 精神能量:來自我們的價值觀和人生意義,與使命感和目標感密切相關。 每一層能量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並且相互影響,決定能量的累積或耗盡。更高層次的能量需要依賴較低層次的能量來維持。 理解這些層次之間的相互關聯,讓我們能夠主導並為自己創造更多能量。如果無法滿足這些層次的需求,甚至無法投入足夠的精力,則很難在專注的狀態下工作,或者克服拖延。  》找到自己活力與生產力的巔峰時刻 你如何排定工作,關鍵在於能量。只要簡單地記錄和觀察自己的能量狀態,你就能知道如何安排最合適的日常生活,無論是工作、個人創作還是運動,都能納入其中。 首先,你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一天當中,什麼時候你最有活力,最能專注? 找到一天中最充滿活力、樂觀和熱情的時段,這是你最容易受到激勵並開始行動的時間。對我而言,我是晨型人,早晨進行簡單的運動或規劃後,是我一天中活力最強的時段。 第二個問題是:一天當中,什麼時候最不容易受到打擾、最能專心? 提高生產力不僅是管理生理能量的起伏,還要考慮如何在不被干擾的情況下發揮最佳狀態。儘管我們每天都有能量的巔峰時刻,但這個巔峰可能會恰好出現在最容易分心的時候。如果在最需要專注的時候,總是被打斷,那無疑...

閱讀筆記《如何停止胡思亂想? 如何活在當下?》

想做的事,遲遲無法進行,以致無法實現? 光是胡思亂想就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計畫似乎根本無法付諸實行。 當你想靜下來,卻又覺得無所事事,甚至莫名感受到壓力。 人生,似乎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難道不覺得這一切似乎都是假的嗎? 這一切究竟只是自尋煩惱 ,還是無形中被某種力量牽動?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是因為我們的 大腦幾乎無時無刻都在運作,無法停下來 。環境與習慣讓我們的思緒常常停留在負面和抱怨的情境中,久而久之,這就成了壞習慣。這種壞習慣會不斷引發負面思維,形成一個難以脫離的迴圈。 洛桑加參醫師曾提到,我們的大腦有時候彷彿被外星人控制, 無論自己多麼想停止胡思亂想,思緒還是會源源不絕地湧現 。這顯示出大腦的自主性極強,難以被我們的主觀意識輕易掌控。 那麼,該如何應對呢? 雖然要解決這種大腦不停運轉、引發胡思亂想的問題,並非一蹴而就,但我們可以逐步進行調整,讓自己越來越好。 》停止胡思亂想,讓自己重回軌道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該如何停止胡思亂想呢? 在《如何停止胡思亂想?如何活在當下?》這部影片中,洛桑加參醫師提供了許多實用技巧,這些技巧可以歸納為三大類,並整理如下: ① 調整思考模式與心態      ● 設定思考規則,區分重要與不重要 給大腦設定思考的限制,不要什麼事情都依賴思考。 對於 不關你事的問題 , 不必過度關注或解讀 ,學會區分是否與自己有關,不要隨波逐流。 肯定自己的價值,建立自信心。從感恩開始,學習看見別人的優點,欣賞世界美好的一面。      ● 建立獨立思考邏輯 學會獨立思考,避免被情緒或他人的觀點左右。 避免進入「爆米花大腦」的狀態,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現實中的問題繁雜無數,我們的思緒應該像蓮花一樣,雖然處於污泥中,卻不受污染,保持內心的清淨。      ● 接納不完美 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以慈悲心看待世界。 減少自我意識與偏見: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也不要活在他人的言語裡。 與人相處時保持慈悲心:永遠記得以慈悲心看待他人,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② 善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 轉移注意力 當感到焦慮或胡思亂想時,立刻停止,並嘗試轉移注意力。可以去戶外走走、運動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尤其在焦...

學習筆記《夢想與現實的掙扎:轉型為自由工作者的準備與挑戰》

志宏是一位典型的上班族,日復一日,早九晚五,穿梭在繁忙的都市街道上。 他是企業中的中層主管,負責項目管理和團隊協調。 工作看似穩定,薪水也不錯,但每當早晨起床時,總會感到一股莫名的疲憊。這份疲憊並非來自工作本身,而是源自心中那股強烈的聲音,告訴他:「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 不經意之間,腦中想起《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中的故事,那是一位從小到大從未考過第二的人,卻過著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每當晚上從矽谷最負盛名的法律事務所開車下班後,她會在華燈初上時,坐在陽台上流淚。她覺得自己理應擁有、應該追求的事物,統統都有了,她卻非常不快樂。。 「為什麼不試試自由工作呢?你可以決定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甚至是工作地點。」 如果我能像小李一樣,擁有無限自由,擺脫「多個老闆」的束縛,勇敢地去嘗試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那該有多好! 夢想固然美好,但現實卻並不容易。 現實就像一道冷酷的牆,它不會因為你的理想而讓路 ,反而會迎面而來更多挑戰、困難和艱難的抉擇! 在這進退兩難的時刻,或許可以聽聽前人走過的路。為您整理了兩篇值得參考的文章,無論是準備過程還是執行時,都能讓您更加順利: ①大人學:《自由工作≠無限自由!創業接案必須有「#減法思維」,你才能不瞎忙、真正賺到錢》 ②數位遊牧誌:《#接案讓你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透過「#技能盤點 X 排列組合」的技巧,無痛邁出第一步!》  》為什麼要成為自由工作者? 成為自由工作者,是勇於嘗試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這份勇氣,是許多人決定轉換跑道的原因之一。 不要因為過去的投入而猶豫不前,讓自己被過去的選擇所束縛 ;相反的,應該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並且敢於改變,這樣才能擁抱更多屬於自己的可能性。 第二個常見的原因是, 許多公司環境讓員工“太好用了” 。 在公司內,員工幾乎什麼案子都可以接,最終變成了老闆們的“血汗勞工”。更嚴重的是,現代職場往往有多個老闆,每天被不同的會議和溝通需求所困擾,員工經常陷入無休止的“瞎忙”狀態,結果不僅工作效率低下,還錯失了自己的時間與人生規劃。 第三個理由是,擁有 屬於個人的長期價值 。 時代變化日新月異,許多人在公司裡走得越久,越發覺得自己只能跟隨公司的方向走,卻難以形成自己的長期價值。 如果公司轉型出現問題,員工也會連帶受到影響,甚至在轉型的過程中面臨不小的風險。這種情況下,當 個人的累積無法轉換成真正的價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