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筆記《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今年,我的希望是?
今年要把英文學好!
今年要開始上健身房!
今年要養成閱讀習慣!
今年要開始寫日記、寫文章!

一年後會是如何呢?
國外有調查顯示,
80%的新年新希望,往往會在新年的第二個月就以失敗告終,然後年復一年的循環……

雖然如此高失敗率,不過,許願的人會變少了嗎?不會的…

理由有兩個:
第一,人們之所以會想在新年度的一開始,立下嶄新的計畫,起源於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期許著自己能變得更好,都想在某些時刻啟動改變、戒除陋習,創造出更好的自己。

第二,之所以一再反覆,打掉重練,則是因為理想目標與真正能夠執行的狀態之間,有著過大的落差,而且過程中又沒有找到正確可行的有效計畫,所以往往會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到最後變成不了了之。

其實,你要放輕鬆,你只是沒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已。

您可以試試以非慣用手拿鑰匙鎖門、試著提早一個路口過紅綠燈、試著換換咖啡口味、試著做一點跟平常不一樣的事情,您會發現之前做起來毫不費力的事,變得都要多想一下,感覺不太習慣,甚至可能覺得有點不順、有種腦袋在打架,卡卡的感覺。

那是因為,大腦裡面原本習慣的神經迴路路徑,被您改變了!這種需要多想一下,卡住、不流暢的感覺,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會讓人覺得耗神疲累,無法堅持,會讓我們想要選擇回到改變前的習慣「舒適圈」,繼續原有不費力的慣性模式。

「知易行難」是一般大眾無法達成目標的主要原因。本書的目的,
即在透過行為習慣的心理運作機制,說明造成「知道卻做不到」的主要原因。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一書,提出了十大法則,書中更是提出「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的概念,將關鍵心理基本動作介紹給大家,當熟練這些基本動作之後,自然可以流暢變化出各種組合套路,練就出強大的心理力,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應變自如,如魚得水般享受健康、成功與快樂的人生。

 》用科學角度來突破知難行易

「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我要開始改變」,這些念頭,相信一定不只一次出現在您的腦海。或許您也曾經用過一些方法,可能成功,可能失敗。從前面改變習慣的例子,相信您已經知道,要改變舊有的不良習慣,得先在大腦中建置一條新的神經迴路。

神經迴路如同我們常見的小河,舊有的小河,是完全不費力地就匯集了99.99%的水流;剛開挖的新水道淺淺的,可能只有不小心灑過去的0.01%,感覺對新道根本完全沒幫助;反覆經過十次水流之後,大概也只有0.1%的小小水滴進到新溝渠;再反覆十次,看起來好像也沒多大的改變。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就會選擇放棄不做了,因為努力半天也沒看到進展,只是白費力氣,那就乾脆繼續讓水(自然地)流向本來的路徑就好,因此我們又會回到舊有的習慣,當然,新年新希望就在此被拋向腦後,等待下次的12/31的到來。

如果此刻的
您可以看見從0.01%到0.1%,其實已經大幅進步了10倍(書中提出的正向注意力模組),能夠看見每一次水流都默默刻蝕著新溝渠的深度,那麼您一定會有滿滿的信心與動力持續向前。

 》實踐目標的基底-正向注意力模組

人類演進的歷史中,為了生存、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野獸的晚餐,所以內建了對威脅、危機特別敏感的接收器,一旦警報響起,就得為了活命,做出最快的反應。

人類文明已經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演進,但這個防衛系統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持續運作,讓我們傾向把注意力放在威脅(負面)的訊號上。所以,
我們看見問題比看見成就多了好幾倍,我們容易批評自己卻不會讚賞自己。想想,一個一天到底都在受批評的人,會有什麼時間去想自己的新年新希望呢?

書中提醒我們,從以下四個要點:尋找價值、增加效能感、找出自主性、歸屬關係感,來說明如何從日常中學習轉換注意力模式,啟動正向思維的人生!

1.尋找價值

一場桌球賽,支持的選手輸了。大部分的人,都只會把注意力放在「輸球」這個結果。大部分人沒有考慮到的是,當一個人做不好的地方被拿出來放大檢視時,是一件傷害自尊、減損信心的事。

改變的第一個作法,就是將注意力轉移至每個得分之處。一場桌球賽,即使最後是3:11慘敗的結果,但在雙方實力懸殊的狀況之下,如何取得那寶貴的3分,才應該是需要好好分析的關鍵

2.增加效能感

一位中年失業的銀行主管,經歷數月求職履歷都石沉大海,幾乎完全失去信心之際。某日呆坐在公園時,發現自己竟然可以用灑爆米花的方式,來引導與控制鴿子的移動方向,因而重新燃起對自己能力的信心,最後順利找到新工作的故事。

這是一種效能感的展現。一種「操之在我」,由我選擇,由我做主的感覺。
當您在某個角色裡嚴重卡關時,建議您可以試著用正向的角度,重新檢視每個與周遭環境互動的經驗,從身旁一切人、事、物互動的過程中,找出因為自己付出努力而帶來的正向小改變。

3.找出自主性

晚上休息時間,正想要起身準備去沐浴時,恰巧父母或另一半大喊:「該去洗澡了吧!」這時,是不是會想多坐個半小時等等再去好了?為什麼會如此?明明是自己本來就正要做的事,但因為另一個人的一句話,就改變心意了呢?

因為,擁有自主性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求。想要自己決定!想要自由選擇!我們的內心都渴望能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被環境限制、不受他人操控。

將焦點回到自己的身上,是自主選擇成為主體決定者,不做被決定者的客體,關鍵在於由自己啟動經過思考且具意識的行為,並能為此選擇負責。

4.歸屬關係感

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院Robert Waldinger教授長期追蹤研究的總結: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影響一個人快樂與健康的關鏈因素。如果沒有親密或重要的親人/朋友,想要維持快樂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試著回想這幾天您跟朋友、同事互動的時候,有沒有因為對方的一句話,覺得心情大受影響?和家人、伴侶的晚餐時刻,會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感覺就快起衝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所以會有這些互動時的緊張氣氛,往往都是因為我們放大了對方的「不友善」

 ❙ 總結:要有希新望就從「心理技能」出發

許多人的新年新希望往往難以持續,主要是因為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較大落差,「知易行難」是達成目標的主要障礙。要克服問題,邁向成功,不僅要有清晰的目標,還需要掌握行為改變的心理技巧,並循序漸進地實踐。小改變,或許是大奇蹟的開始。

若從0.01%到0.1%,其實你已經大幅進步了10倍!記得看見它!
---------------------------------
➤書籍介紹:《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 作者: 洪聰敏
  • 出版社:時報出版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與您加分

閱讀旅圖: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年度計畫、KPIs慢慢走入輔助的角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變動性」指標的方法。從新聞的瀏覽當中,常見的標題為「雪崩式」〇〇,以2020的疫情而言,旅遊業 雪崩式下滑速度 ,讓人感到十分難以適應這個世界,除了標題是為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變得太快,不再是狼來了,而是被咬了。 雖世界變化的很快,目標與計畫的本質從未變更,不斷地進步是方法。未來三十年的藍圖依然可以想,只不過,別忘記要隨時更新而已。談到「可變的」目標或是計畫,去年最為熱門的方法就是「OKR目標管理」,因這個議題而出了許多本書,這些書籍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國外的經驗為主,少有一本在地化經驗的書。 一個系統的導入過程,相信不論是經營者、專業經理人,甚至員工,都會希望聽聽本土的案例如何進行?畢竟若能有一個本土實際的案例來作為參考,那麼就最好 要 不過。因為一位好友-詹〇〇的推薦,讓我接觸到這一本書,閱讀時因為有之前OKR的知識,覺得這一本不論是在觀念的說明,還是計畫的過程,非常符合國內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工作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於變化時代之下,用一張紙管理自己的年度計畫與目標,將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聚焦,更能強化自己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著強韌的適應性,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吧! ❙  OGSM方法簡介 什麼是OGSM呢?由以下4大內容所組成: Objective(最終目的):企業願景,是全公司上下均須全力以赴的最終目的。 Goal(具體目標):SMART原則將目標化為實際作為,讓員工均能集中目標且竭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Strategy(策略):以三大資源「人、錢、時間」,進一步設定出達到具體目標的做法。 Measure(檢核):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將過程切割成小的指標,透過設定小指標,讓執行者確定沒有走偏或走錯路徑。 ❙ 3步驟輕鬆寫出Objective最終目的 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企業往理想方向邁進。設定最終目的,主要提供員工前進的方向,引導到何處,進而產生競爭優勢是重要關鍵,所以第一步必須審視環境。環境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另一種是內部環境。如果你對於撰寫「最終目的」很頭痛,以下3步驟將幫助你寫出專屬的理想國藍圖。 第1步:蒐集外部資訊 對外部環境的審視可以使用SWOT分析,建議只要特別回答自身的優勢﹙Strength﹚、機會﹙Opportun...

閱讀旅圖: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有位男士實踐了PDCA筆記術之後,得到下列成果: 原本加班超過一百小時以上→變成二十個小時﹙以前沒有一例一休哦!﹚ 兩內年減重十三公斤 個人年收入倍增 一樣是知悉PDCA,但展現出現成效不一樣。 於職場工作的夥伴,對PDCA不會太陌生。 PDCA是一套經常用於品質改善的流程,現在則成為不論任何行業都耳熟能詳的商業語言,個人也十分感到有興趣,使用過程中總感覺有一些些的不對勁,自己也說不上來。 閱讀《 鬼術PDCA 》之後,發現作者將這個方法用於思考目標的落差時,思路變得非常清晰,我也用於年度計畫的專案管理上,果然就找出不少的問題。 若是要落實到每日的計畫與專案計畫,這一本《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讓我得到一些啟發,作者就是前面提到的男士岡村拓朗。 書中提及,大家都知悉PDCA,但為何會轉不動呢?就是不知PDCA的轉動方法,這句話引起我不少的好奇,進而閱讀。 為何要用PDCA來成為筆記的架構呢?有以下優點: 短時間能改善問題的行動方式 自然而然就能釐清思緒 了解一天之內的行動或計劃的問題點 從作者列舉優點中,找到閱讀這一本書的目的,藉由這本書的觀念啟發,讓自己工作更省力一點,品質更高一點,持續不斷地改善。 ❙ PDCA轉動的三原則 如何讓PDCA轉動,主要有三個原則: 原則1:視覺化 PDCA一點都不難,但為何無法順利運作?關鍵原因不是執行問題,而是沒有看到計畫的整體圖像。所謂的整體圖像是指,於腦中產生像是從上方俯瞰整體計畫的一幅畫,如果不能如同看一幅畫那樣,看出整體圖像不斷的出現變變化或是改善,就很難察覺PDCA的運作,甚致覺得PDCA是無效的。 如何來視覺化呢?首先是圖像化,於《 創意,從計畫開始 》該書提到,製作計畫﹙專案﹚目標,水野學的方法是利用「Google的圖片檢索」方式來進行,利用檢索方式來將計畫﹙專案﹚目標圖像化,並進行目的確認,只要能將PDCA視覺化,就能啟動循環。 第二步驟則是數值化。圖像化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數值化則是精準地反應計畫目標的情形,有數字即能精準掌握。若連改善方案或是行動都能數值化,那要轉動PDCA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最後,就是寫下來。 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下來,只是寫下來,成功機率就會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