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把英文學好!
今年要開始上健身房!
今年要養成閱讀習慣!
今年要開始寫日記、寫文章!
今年要開始上健身房!
今年要養成閱讀習慣!
今年要開始寫日記、寫文章!
一年後會是如何呢?
國外有調查顯示,80%的新年新希望,往往會在新年的第二個月就以失敗告終,然後年復一年的循環……
雖然如此高失敗率,不過,許願的人會變少了嗎?不會的…
國外有調查顯示,80%的新年新希望,往往會在新年的第二個月就以失敗告終,然後年復一年的循環……
雖然如此高失敗率,不過,許願的人會變少了嗎?不會的…
理由有兩個:
第一,人們之所以會想在新年度的一開始,立下嶄新的計畫,起源於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期許著自己能變得更好,都想在某些時刻啟動改變、戒除陋習,創造出更好的自己。
第二,之所以一再反覆,打掉重練,則是因為理想目標與真正能夠執行的狀態之間,有著過大的落差,而且過程中又沒有找到正確可行的有效計畫,所以往往會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到最後變成不了了之。
其實,你要放輕鬆,你只是沒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已。
您可以試試以非慣用手拿鑰匙鎖門、試著提早一個路口過紅綠燈、試著換換咖啡口味、試著做一點跟平常不一樣的事情,您會發現之前做起來毫不費力的事,變得都要多想一下,感覺不太習慣,甚至可能覺得有點不順、有種腦袋在打架,卡卡的感覺。
那是因為,大腦裡面原本習慣的神經迴路路徑,被您改變了!這種需要多想一下,卡住、不流暢的感覺,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會讓人覺得耗神疲累,無法堅持,會讓我們想要選擇回到改變前的習慣「舒適圈」,繼續原有不費力的慣性模式。
「知易行難」是一般大眾無法達成目標的主要原因。本書的目的,即在透過行為習慣的心理運作機制,說明造成「知道卻做不到」的主要原因。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一書,提出了十大法則,書中更是提出「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的概念,將關鍵心理基本動作介紹給大家,當熟練這些基本動作之後,自然可以流暢變化出各種組合套路,練就出強大的心理力,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應變自如,如魚得水般享受健康、成功與快樂的人生。
神經迴路如同我們常見的小河,舊有的小河,是完全不費力地就匯集了99.99%的水流;剛開挖的新水道淺淺的,可能只有不小心灑過去的0.01%,感覺對新道根本完全沒幫助;反覆經過十次水流之後,大概也只有0.1%的小小水滴進到新溝渠;再反覆十次,看起來好像也沒多大的改變。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就會選擇放棄不做了,因為努力半天也沒看到進展,只是白費力氣,那就乾脆繼續讓水(自然地)流向本來的路徑就好,因此我們又會回到舊有的習慣,當然,新年新希望就在此被拋向腦後,等待下次的12/31的到來。
如果此刻的您可以看見從0.01%到0.1%,其實已經大幅進步了10倍(書中提出的正向注意力模組),能夠看見每一次水流都默默刻蝕著新溝渠的深度,那麼您一定會有滿滿的信心與動力持續向前。
人類文明已經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演進,但這個防衛系統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持續運作,讓我們傾向把注意力放在威脅(負面)的訊號上。所以,我們看見問題比看見成就多了好幾倍,我們容易批評自己卻不會讚賞自己。想想,一個一天到底都在受批評的人,會有什麼時間去想自己的新年新希望呢?
書中提醒我們,從以下四個要點:尋找價值、增加效能感、找出自主性、歸屬關係感,來說明如何從日常中學習轉換注意力模式,啟動正向思維的人生!
改變的第一個作法,就是將注意力轉移至每個得分之處。一場桌球賽,即使最後是3:11慘敗的結果,但在雙方實力懸殊的狀況之下,如何取得那寶貴的3分,才應該是需要好好分析的關鍵。
這是一種效能感的展現。一種「操之在我」,由我選擇,由我做主的感覺。
當您在某個角色裡嚴重卡關時,建議您可以試著用正向的角度,重新檢視每個與周遭環境互動的經驗,從身旁一切人、事、物互動的過程中,找出因為自己付出努力而帶來的正向小改變。
因為,擁有自主性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求。想要自己決定!想要自由選擇!我們的內心都渴望能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被環境限制、不受他人操控。
將焦點回到自己的身上,是自主選擇成為主體決定者,不做被決定者的客體,關鍵在於由自己啟動經過思考且具意識的行為,並能為此選擇負責。
試著回想這幾天您跟朋友、同事互動的時候,有沒有因為對方的一句話,覺得心情大受影響?和家人、伴侶的晚餐時刻,會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感覺就快起衝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所以會有這些互動時的緊張氣氛,往往都是因為我們放大了對方的「不友善」。
第一,人們之所以會想在新年度的一開始,立下嶄新的計畫,起源於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期許著自己能變得更好,都想在某些時刻啟動改變、戒除陋習,創造出更好的自己。
第二,之所以一再反覆,打掉重練,則是因為理想目標與真正能夠執行的狀態之間,有著過大的落差,而且過程中又沒有找到正確可行的有效計畫,所以往往會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到最後變成不了了之。
其實,你要放輕鬆,你只是沒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已。
您可以試試以非慣用手拿鑰匙鎖門、試著提早一個路口過紅綠燈、試著換換咖啡口味、試著做一點跟平常不一樣的事情,您會發現之前做起來毫不費力的事,變得都要多想一下,感覺不太習慣,甚至可能覺得有點不順、有種腦袋在打架,卡卡的感覺。
那是因為,大腦裡面原本習慣的神經迴路路徑,被您改變了!這種需要多想一下,卡住、不流暢的感覺,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會讓人覺得耗神疲累,無法堅持,會讓我們想要選擇回到改變前的習慣「舒適圈」,繼續原有不費力的慣性模式。
「知易行難」是一般大眾無法達成目標的主要原因。本書的目的,即在透過行為習慣的心理運作機制,說明造成「知道卻做不到」的主要原因。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一書,提出了十大法則,書中更是提出「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的概念,將關鍵心理基本動作介紹給大家,當熟練這些基本動作之後,自然可以流暢變化出各種組合套路,練就出強大的心理力,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應變自如,如魚得水般享受健康、成功與快樂的人生。
》用科學角度來突破知難行易
「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我要開始改變」,這些念頭,相信一定不只一次出現在您的腦海。或許您也曾經用過一些方法,可能成功,可能失敗。從前面改變習慣的例子,相信您已經知道,要改變舊有的不良習慣,得先在大腦中建置一條新的神經迴路。神經迴路如同我們常見的小河,舊有的小河,是完全不費力地就匯集了99.99%的水流;剛開挖的新水道淺淺的,可能只有不小心灑過去的0.01%,感覺對新道根本完全沒幫助;反覆經過十次水流之後,大概也只有0.1%的小小水滴進到新溝渠;再反覆十次,看起來好像也沒多大的改變。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就會選擇放棄不做了,因為努力半天也沒看到進展,只是白費力氣,那就乾脆繼續讓水(自然地)流向本來的路徑就好,因此我們又會回到舊有的習慣,當然,新年新希望就在此被拋向腦後,等待下次的12/31的到來。
如果此刻的您可以看見從0.01%到0.1%,其實已經大幅進步了10倍(書中提出的正向注意力模組),能夠看見每一次水流都默默刻蝕著新溝渠的深度,那麼您一定會有滿滿的信心與動力持續向前。
》實踐目標的基底-正向注意力模組
人類演進的歷史中,為了生存、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野獸的晚餐,所以內建了對威脅、危機特別敏感的接收器,一旦警報響起,就得為了活命,做出最快的反應。人類文明已經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演進,但這個防衛系統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持續運作,讓我們傾向把注意力放在威脅(負面)的訊號上。所以,我們看見問題比看見成就多了好幾倍,我們容易批評自己卻不會讚賞自己。想想,一個一天到底都在受批評的人,會有什麼時間去想自己的新年新希望呢?
書中提醒我們,從以下四個要點:尋找價值、增加效能感、找出自主性、歸屬關係感,來說明如何從日常中學習轉換注意力模式,啟動正向思維的人生!
1.尋找價值
一場桌球賽,支持的選手輸了。大部分的人,都只會把注意力放在「輸球」這個結果。大部分人沒有考慮到的是,當一個人做不好的地方被拿出來放大檢視時,是一件傷害自尊、減損信心的事。改變的第一個作法,就是將注意力轉移至每個得分之處。一場桌球賽,即使最後是3:11慘敗的結果,但在雙方實力懸殊的狀況之下,如何取得那寶貴的3分,才應該是需要好好分析的關鍵。
2.增加效能感
一位中年失業的銀行主管,經歷數月求職履歷都石沉大海,幾乎完全失去信心之際。某日呆坐在公園時,發現自己竟然可以用灑爆米花的方式,來引導與控制鴿子的移動方向,因而重新燃起對自己能力的信心,最後順利找到新工作的故事。這是一種效能感的展現。一種「操之在我」,由我選擇,由我做主的感覺。
當您在某個角色裡嚴重卡關時,建議您可以試著用正向的角度,重新檢視每個與周遭環境互動的經驗,從身旁一切人、事、物互動的過程中,找出因為自己付出努力而帶來的正向小改變。
3.找出自主性
晚上休息時間,正想要起身準備去沐浴時,恰巧父母或另一半大喊:「該去洗澡了吧!」這時,是不是會想多坐個半小時等等再去好了?為什麼會如此?明明是自己本來就正要做的事,但因為另一個人的一句話,就改變心意了呢?因為,擁有自主性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求。想要自己決定!想要自由選擇!我們的內心都渴望能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被環境限制、不受他人操控。
將焦點回到自己的身上,是自主選擇成為主體決定者,不做被決定者的客體,關鍵在於由自己啟動經過思考且具意識的行為,並能為此選擇負責。
4.歸屬關係感
根據哈佛大學醫學院Robert Waldinger教授長期追蹤研究的總結: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影響一個人快樂與健康的關鏈因素。如果沒有親密或重要的親人/朋友,想要維持快樂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試著回想這幾天您跟朋友、同事互動的時候,有沒有因為對方的一句話,覺得心情大受影響?和家人、伴侶的晚餐時刻,會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感覺就快起衝突?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所以會有這些互動時的緊張氣氛,往往都是因為我們放大了對方的「不友善」。
❙ 總結:要有希新望就從「心理技能」出發
許多人的新年新希望往往難以持續,主要是因為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較大落差,「知易行難」是達成目標的主要障礙。要克服問題,邁向成功,不僅要有清晰的目標,還需要掌握行為改變的心理技巧,並循序漸進地實踐。小改變,或許是大奇蹟的開始。若從0.01%到0.1%,其實你已經大幅進步了10倍!記得看見它!
---------------------------------
➤書籍介紹:《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 作者: 洪聰敏
- 出版社:時報出版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連繫:FB 蔡興正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