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突破個人工作瓶頸:2024年最強左右手大揭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務和專屬流程,這些職務和流程中總是有許多軟體可以協助我們提高效率。到了2024年底,我盤點了自己的最佳左右手,發現有兩款軟體特別值得推薦,它們分別是 Google 試算表 和 Obsidian 黑鑽筆記

這兩款軟體,一個幫助我管理檔案,另一個則協助我整理和管理文字,使我在處理工作流程和完成任務時,能夠事半功倍,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Obsidian黑鑽筆記

Obsidian 在筆記創作、筆記連結與組織、以及功能擴展方面的核心優勢,就功能面而言,可以分為三大類:

1. 筆記創建與編輯
  • Markdown 支援:使用 Markdown 語法進行筆記編輯,並可快速設定標題、清單、粗體、引用等格式,並可即時預覽語法效果。
  • 插入多媒體:支援插入圖片、音訊檔、PDF 文件等,豐富筆記內容。
  • 捕捉靈感與筆記撰寫:強調「用自己的話寫筆記」,以簡明扼要的方式記錄觀點或主題。
2. 筆記連結與組織
  • 筆記之間的連結:支援建立超連結來串連不同的筆記,並提供雙向連結功能,當建立單向連結時,反向連結會自動完成。
  • 關聯圖:使用關聯圖來展示所有筆記的內容,並可透過點擊節點快速開啟相關筆記。
  • 筆記組織:鼓勵建立簡潔的筆記,每則筆記記錄一個觀點或主題,並透過連結將相關筆記組織起來。
3. 功能擴展與管理
  • 外掛支援:提供許多實用的外掛功能,例如標籤、頁面預覽、最愛標記等,方便管理和查找筆記。
  • 日記與漫遊筆記:提供日記功能,方便記錄每日的筆記和靈感,並且有漫遊筆記功能,讓使用者隨時隨地進行筆記創作。

 ✎ 成果-超過百萬文字的高效掌控

現在資料量龐大,尤其是文字資料,因此需要一款數位筆記軟體來管理筆記及其之間的相關連結。我使用了 Obsidian 黑鑽筆記,它最方便的地方在於強大的搜尋功能和本地儲存方式,這讓大量的文字資料能夠相互連結,並使我在搜尋相關文件時變得更加高效。

同時,我還可以透過關聯圖來呈現筆記之間的關係,這樣一來,熟悉的心智圖功能就能派上用場了!

數位筆記常被稱為「第二大腦」,過去我曾嘗試使用 Evernote 來實現這個功能,但其雙向連結的筆記功能並不像 Obsidian 黑鑽筆記那樣便捷。透過這張圖,真正展現了我的第二大腦模型,讓筆記間的連結更加清晰和直觀。

 》Google試算表

Google Sheets 是一個免費的試算表軟體,可以讓您分析數據並從中獲得洞見。它提供多種工具和功能,幫助您整理、視覺化、並理解資料。
Google Sheets 可以追蹤銷售數據、使用條件式格式設定快速查看最佳和最差月份、插入圖表以視覺化呈現數據、以及使用樞紐分析表整理資料。

以下是將Google試算表提供的功能,區分為三大類:

1. 資料處理與分析
  • 篩選與排序:可以使用篩選和排序功能來篩選特定的資料,並按照特定條件對資料進行排序。
  • 條件式格式設定:可以設定條件,讓符合條件的儲存格自動套用特定格式,例如顏色。
  • 公式與函數:您可以使用公式和函數來進行加、減、乘、除等運算,並進行更複雜的資料分析。
  • 資料統計:可以使用資料統計功能或「探索」功能,快速獲得總和、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等統計數據。
  • 樞紐分析表:可以使用樞紐分析表來整理和分析資料,並從不同角度觀察資料。
2. 格式化與視覺化
  • 格式化:可以調整文字格式、數字格式、對齊方式、和欄寬,使數據更易於閱讀。
  • 凍結窗格:可以凍結頂端列或首欄,以便在捲動時始終顯示標題。
  • 條件式格式設定:可以設定條件,讓符合條件的儲存格自動套用特定格式,例如顏色。
3. 協作與資料管理
  • 移動和插入欄/列:可以輕鬆移動欄/列的位置,並插入新的欄/列。
  • 表單:可以建立 Google 表單來收集資料,並將資料直接匯入到 Google Sheets 中。
  • 協作與分享:可以與他人分享試算表,並設定不同的權限,還可以即時協作和聊天。

 ✎ 成果-Google試算表與 Raycast 完美搭配

一般來說,Google 試算表多用於數據分析,但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個強大的檔案管理工具。簡單而靈活的版面設計和涵數,讓我能夠利用編碼將整個系統組織得井然有序,再搭配 Google 雲端硬碟系統,既方便儲存又能跨裝置使用。運用這樣的系統,我可以輕鬆找到所需的檔案,甚至每一張簡報。

今年加入的 Raycast 搜尋功能,真可謂是「見樹又見林」,讓檔案管理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 總結與2025展望

隨著資料量的急劇增長,尤其是文字資料,管理和檢索這些資料變得愈加具有挑戰性。為了應對這一需求,數位筆記軟體已成為我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這方面,Obsidian 黑鑽筆記提供了強大的搜尋功能和本地儲存方式,使我能夠有效地將大量文字資料進行有序管理,並透過雙向連結和關聯圖來清晰地呈現筆記之間的關聯。

另外,Google 試算表與 Raycast 的結合,為我的檔案管理提供了另一種高效的方式。Google 試算表靈活的版面設計與公式功能,再加上 Raycast 強大的搜尋能力,使檔案管理變得更加高效、便捷,無論是數據還是文件,都能輕鬆檢索和管理。

展望2025年,隨著數位工具的持續進化,自我的期望為,能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將這些工具無縫整合,實現更高效的資訊管理與整理,從而讓資訊能夠更加及時地分享給大家。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與您加分

閱讀旅圖: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年度計畫、KPIs慢慢走入輔助的角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變動性」指標的方法。從新聞的瀏覽當中,常見的標題為「雪崩式」〇〇,以2020的疫情而言,旅遊業 雪崩式下滑速度 ,讓人感到十分難以適應這個世界,除了標題是為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變得太快,不再是狼來了,而是被咬了。 雖世界變化的很快,目標與計畫的本質從未變更,不斷地進步是方法。未來三十年的藍圖依然可以想,只不過,別忘記要隨時更新而已。談到「可變的」目標或是計畫,去年最為熱門的方法就是「OKR目標管理」,因這個議題而出了許多本書,這些書籍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國外的經驗為主,少有一本在地化經驗的書。 一個系統的導入過程,相信不論是經營者、專業經理人,甚至員工,都會希望聽聽本土的案例如何進行?畢竟若能有一個本土實際的案例來作為參考,那麼就最好 要 不過。因為一位好友-詹〇〇的推薦,讓我接觸到這一本書,閱讀時因為有之前OKR的知識,覺得這一本不論是在觀念的說明,還是計畫的過程,非常符合國內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工作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於變化時代之下,用一張紙管理自己的年度計畫與目標,將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聚焦,更能強化自己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著強韌的適應性,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吧! ❙  OGSM方法簡介 什麼是OGSM呢?由以下4大內容所組成: Objective(最終目的):企業願景,是全公司上下均須全力以赴的最終目的。 Goal(具體目標):SMART原則將目標化為實際作為,讓員工均能集中目標且竭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Strategy(策略):以三大資源「人、錢、時間」,進一步設定出達到具體目標的做法。 Measure(檢核):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將過程切割成小的指標,透過設定小指標,讓執行者確定沒有走偏或走錯路徑。 ❙ 3步驟輕鬆寫出Objective最終目的 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企業往理想方向邁進。設定最終目的,主要提供員工前進的方向,引導到何處,進而產生競爭優勢是重要關鍵,所以第一步必須審視環境。環境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另一種是內部環境。如果你對於撰寫「最終目的」很頭痛,以下3步驟將幫助你寫出專屬的理想國藍圖。 第1步:蒐集外部資訊 對外部環境的審視可以使用SWOT分析,建議只要特別回答自身的優勢﹙Strength﹚、機會﹙Opportun...

閱讀旅圖: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有位男士實踐了PDCA筆記術之後,得到下列成果: 原本加班超過一百小時以上→變成二十個小時﹙以前沒有一例一休哦!﹚ 兩內年減重十三公斤 個人年收入倍增 一樣是知悉PDCA,但展現出現成效不一樣。 於職場工作的夥伴,對PDCA不會太陌生。 PDCA是一套經常用於品質改善的流程,現在則成為不論任何行業都耳熟能詳的商業語言,個人也十分感到有興趣,使用過程中總感覺有一些些的不對勁,自己也說不上來。 閱讀《 鬼術PDCA 》之後,發現作者將這個方法用於思考目標的落差時,思路變得非常清晰,我也用於年度計畫的專案管理上,果然就找出不少的問題。 若是要落實到每日的計畫與專案計畫,這一本《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讓我得到一些啟發,作者就是前面提到的男士岡村拓朗。 書中提及,大家都知悉PDCA,但為何會轉不動呢?就是不知PDCA的轉動方法,這句話引起我不少的好奇,進而閱讀。 為何要用PDCA來成為筆記的架構呢?有以下優點: 短時間能改善問題的行動方式 自然而然就能釐清思緒 了解一天之內的行動或計劃的問題點 從作者列舉優點中,找到閱讀這一本書的目的,藉由這本書的觀念啟發,讓自己工作更省力一點,品質更高一點,持續不斷地改善。 ❙ PDCA轉動的三原則 如何讓PDCA轉動,主要有三個原則: 原則1:視覺化 PDCA一點都不難,但為何無法順利運作?關鍵原因不是執行問題,而是沒有看到計畫的整體圖像。所謂的整體圖像是指,於腦中產生像是從上方俯瞰整體計畫的一幅畫,如果不能如同看一幅畫那樣,看出整體圖像不斷的出現變變化或是改善,就很難察覺PDCA的運作,甚致覺得PDCA是無效的。 如何來視覺化呢?首先是圖像化,於《 創意,從計畫開始 》該書提到,製作計畫﹙專案﹚目標,水野學的方法是利用「Google的圖片檢索」方式來進行,利用檢索方式來將計畫﹙專案﹚目標圖像化,並進行目的確認,只要能將PDCA視覺化,就能啟動循環。 第二步驟則是數值化。圖像化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數值化則是精準地反應計畫目標的情形,有數字即能精準掌握。若連改善方案或是行動都能數值化,那要轉動PDCA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最後,就是寫下來。 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下來,只是寫下來,成功機率就會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