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頭有什麼用途?想出30種以上的用途?
為何要浪費時間想這種無厘頭的事,直覺是如此?
這個問題,是二戰時期的美國空軍就曾用來篩選優秀的飛行員,也是很典型的創意測試題。不是你想到了幾種,而是有的人還可以為磚頭想出幾百種用途,例如用來墊腳、砸開核桃、磨碎花生、舉重等等。
這是一個創意的年代,先拋開「創意」的論述,實務面而言,要從「有想法」出發。如何讓自己有想法?其中之一,就是聯想。
例:
一、紙張和磚頭有什麼關係?可以用磚頭來壓住紙,不讓紙被風吹走。
二、磚頭和車子有什麼關係?用來鋪路,或是車輛停放上坡時,抵住輪胎。
那如何讓創意與其他人不同?方法之一,就是聯想毫不相關的物品。
神經科學裡有一項實驗:研究人員給受試者看三個詞,然後要求他們利用這三個詞創作出一個簡短的故事。
神經科學裡有一項實驗:研究人員給受試者看三個詞,然後要求他們利用這三個詞創作出一個簡短的故事。
- 有一組人分配到的字詞,例如「牙齒、牙刷、牙醫」。
- 另一組人分配的詞彙則比較隨機,例如「母牛、活力、星星」。
》圖解法的聯想屬性
心智圖法的應用中,將聯想的方法,區分為邏輯聯想與自由聯想。●自由,就是沒有特定的目的,想什麼寫什麼,且都與上一位階有關係或是由上一位階發想而來。
●邏輯,就是有特定的目的,不論是因果關係,還是分類關係,要與前一個有關,而且是環環相扣,同時也都是緊扣中心主題。
由於邏輯聯想於工作經常被使用,自由聯想是經常被忽視,甚致被覺得沒有用,但卻是越來越重要的一項能力。只要釐清創意思考的本質,就會發現它是一種突破現況的能力,也是本篇文章的重點。
聯想不一定能帶來收穫,但沒有聯想,就一定不會有額外的收穫。而就算聯想讓你產生了創新的想法,有創意並不等於有「好的創意」,因為容易淪為「空想」或「點子」,缺乏落地性。
為何呢?來看看自由聯想的本質:
自由聯想思考是為了獲得啟發,讓你得到某個洞察,看到不同的可能性。然而,在這些可能性之中,有的糟糕到不行,也可能藏有改變命運的想法。自由聯想可以保證你能產生創意的數量,但不能保證創意的品質。
那要如何兼顧品質與數量呢?
在心態層面,《設計思考改造世界》一書(作者 Tim Brown)提到了「有系統的混亂」,強調擁抱未知和不確定性是創造機會的可靠來源。這種混亂並非毫無章法,而是在設計思考的過程中,透過發散與收斂的步驟來推進,允許複雜性的存在。
要訣是:不求快,擁抱糊模。
來聊聊牛頓吃蘋果的故事,不是啦!是他如何發現萬有引力的過程:
要訣是:不求快,擁抱糊模。
來聊聊牛頓吃蘋果的故事,不是啦!是他如何發現萬有引力的過程:
- 沒有物理學知識的人,難以看見科學的可能性。
- 不具備物理學基礎,就無法透過物理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 缺乏好奇心,思緒無法展開,自然難以進行聯想,更無從產生創意。
- 產生想法只是創意的起點,將其實現還需要後續的努力與行動。
或許,這正是創新的過程——因為投入努力,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
當我們手上缺乏足夠的素材,思考就難以流暢,更難產生源源不絕的聯想。反之,當我們掌握豐富的素材,思緒便能自由奔馳,聯想也會變得順暢無比。
這裡要分享一個強大的工具——聯想卡。
你聽過《蘿莉塔》這本書嗎?
這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於 1958 年出版的小說,書中有一段著名的文字:
「蘿莉塔,我生命的光芒、我胯下的烈火,我的罪,我的魂。蘿─莉─塔:舌尖從上顎下滑三步,第三步,在牙齒上輕輕點叩。蘿.莉.塔。」
納博科夫被譽為「作家中的作家」,極具才華。
在一次訪談中,他透露了一種寫作的方法——將日常生活中想到的、學到的任何靈感,記錄在一張張卡片上。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卡片累積成素材庫,最終成為小說的某個章節、某個情節或某個細節。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寫作,也適用於培養聯想能力。當你擁有大量素材時,腦海中的點便能相互連結,形成新的創意與洞察。
相同作法,於《打造第二大腦》中也提及,傑瑞.賽恩菲爾德﹙JerrySeinfeld﹚可說是他的世代最具影響力的喜劇演員,他在《這有趣嗎?》
你聽過《蘿莉塔》這本書嗎?
這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於 1958 年出版的小說,書中有一段著名的文字:
「蘿莉塔,我生命的光芒、我胯下的烈火,我的罪,我的魂。蘿─莉─塔:舌尖從上顎下滑三步,第三步,在牙齒上輕輕點叩。蘿.莉.塔。」
納博科夫被譽為「作家中的作家」,極具才華。
在一次訪談中,他透露了一種寫作的方法——將日常生活中想到的、學到的任何靈感,記錄在一張張卡片上。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卡片累積成素材庫,最終成為小說的某個章節、某個情節或某個細節。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寫作,也適用於培養聯想能力。當你擁有大量素材時,腦海中的點便能相互連結,形成新的創意與洞察。
相同作法,於《打造第二大腦》中也提及,傑瑞.賽恩菲爾德﹙JerrySeinfeld﹚可說是他的世代最具影響力的喜劇演員,他在《這有趣嗎?》
一書中寫道:每當我想出幽默的點子,不論那是發生在舞台上,或是與人對話時,或是在我喜愛的黃色易撕筆記本上,我會把它保存於老派的手風琴式文件夾裡......
這些都是素材的來源,也能讓自由聯想不至於陷入盲目。
還記得一開始提到的磚頭例子嗎?這是一種「窮舉創意」的方法——將所有可能的概念與磚頭進行聯想,從而拓展創意的廣度。
這些都是素材的來源,也能讓自由聯想不至於陷入盲目。
還記得一開始提到的磚頭例子嗎?這是一種「窮舉創意」的方法——將所有可能的概念與磚頭進行聯想,從而拓展創意的廣度。
然而,真正偉大的發明家並不會盲目窮舉,而是懂得根據新的資訊來縮小聯想範圍。他們善於從龐大的素材中篩選出關鍵資訊,並精準地將這些資訊組合、應用,進而創造出具有價值的創新。
換句話說,聯想的關鍵不只是數量,更是如何透過有系統的方式,將零散的靈感轉化為具體可行的點子。
那麼聯想卡的內容要從何而來?
換句話說,聯想的關鍵不只是數量,更是如何透過有系統的方式,將零散的靈感轉化為具體可行的點子。
那麼聯想卡的內容要從何而來?
於《28歲決定你的人生》一書中提到,假使有想要再回想起來的資訊,那最好筆記下來。可以將所見所聞,全部都記下來,畢竟手機是經常會帶在身上的物品,不僅容易筆記,也很方便重新閱讀。只要將資訊積累在手機裡,隨時都可以跟資訊空間有所連結。
- 把在電子書裡看到覺得不錯的段落複製下來,貼在記事本應用程式中
- 有參考價值的網頁文章就用截圖保存下來
- 在路上看到在意的招牌就用相機拍下來
這就跟理解世界史以後,對國家的歷史的理解也會加深一樣,去接觸廣闊的知識,會更容易理解專業的內容。累積數量,理解的品質也會提升。不過,這樣的作法,可以上述的連結,將重點中的重點記錄於聯想卡中,就不費事,也能提升品質。
聯想卡片的好處具體有哪些呢?關鍵的好處至少有三個:
1.有助於記憶資訊。
這很容易理解,每一次製作卡片,其實就是在記錄想法、情緒、印象,而心理學研究早就指出,做記錄這個動作本身就有助於記住資訊。2.有助於拓展邏輯網。
卡片可以記錄各種各樣的知識點,而知識就是邏輯。你累積的知識越多,你的邏輯思考就會越強大。更重要的是,卡片的形式有助於多元思考—當你遇到難題,或是要做決策時,拿出一張卡片對眼前要處理的事情做一次聯想,就等於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的另一面。當你看的角度越多,盲點自然就越少,答案也變得更加清晰。
3.有助於更密集地產生創意。
上個星期你學到一個新知A,今天你學到一個新知B,原本這兩個新知不會被聯想起來,但如果你把它們變成卡片,那麼它們就可以輕易被聯想起來,變成創意X。每張卡片都能激發一個聯想,蒐集卡片就像愛迪生蒐集實驗材料,你不只是記錄,更是在一點一滴蒐集靈感、蒐集能幫助你達成夢想的素材。
❙ 文章總結
本篇文章共有三個重點,提供你快速複習:❶提升創意:「聯想」是產生創意的關鍵,並鼓勵透過「自由聯想」練習,將毫不相關的事物連結起來,激發新穎的想法。想想「磚頭的用途」和「神經科學實驗」為例,說明跳脫框架思考的重要性。
❷自由聯想的本質:自由聯想能帶來許多可能性,但未必都是好的創意,需要經過篩選和評估。於《設計思考改造世界》的觀點,鼓勵「有系統的混亂」,在發散和收斂的過程中找到最佳方案。
❸提升聯想能力:累積素材是提升聯想能力的關鍵,透過製作「聯想卡」記錄各種資訊,有助於記憶、拓展邏輯網,並更密集地產生創意。
從今天開始,準備一本筆記本,或使用手機的記事本應用程式來記錄靈感。(如果你偏好將手機內容傳送至桌機,也可以選擇具備同步功能的工具。)
記錄什麼呢?
將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靈感、想法、知識點,甚至是看到的有趣事物,都寫下來。不論是新聞中的某個觀點、無意間聽到的一句話,還是你對某個問題的即時反應,這些都是珍貴的素材。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些零碎的筆記,最終會累積成你的「聯想卡」,成為創意的養分。當你需要靈感時,只要翻閱這些記錄,就能激發新的想法,讓自己的創意思維不斷進化,真正做到創意無限。---------------------------------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 ⦙ Line@:@503ijslo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