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用心智圖,讓學習變得輕鬆有條理:學生與職場人士都適用的高效筆記法


無論是學生還是職場人士,都能透過心智圖,更有效地掌握知識、整理思緒。帶你以輕鬆易懂的方式,瞭解心智圖的原理、優勢,並分享如何運用心智圖,讓學習變得更有條理、更有趣。



唉呦~誰說學習只能苦哈哈?

2025年3月27日,我滑著Line時,突然跳出一則訊息——竟然是小李!小李傳來的興奮訊息:「老師,我還在用您教的心智圖啦!很難忘啊~這次歷史段考又靠它穩住前五耶!」

這次段考,小李照舊畫了張心智圖

他特地用紅色標出段考一定會考的重點,看完一定有六十分,綠色筆跡是他的補充資料。筆記的顏色代表不僅是區隔,更是掌握得分的先後順序,簡單好用,對自己充滿信心。

小李說:「以前總覺得歷史就是背,背了又忘,現在用心智圖整理,我一邊畫一邊想,那些事件、人物都活起來了,記起來快多了耶!」

有效的學習方法帶來成績—成績重不重要呢?﹙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我個人的觀點,這是對學習方法最容易的檢驗方式,用對方法,不僅提升分數,更讓孩子找回對學習的主導權。

找到學習方法後,學習也能變成一種享受呀!

只要願意開始,能力就會慢慢累積,信心也會慢慢長大,讓我們一起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畫出屬於自己的學習筆記!

 》告別死背硬記,你需要更聰明的學習法

實話,小李的故事,讓人重拾信心!

因為我平常遇到的學生跟上班族,不是喊頭痛就是喊背痛,這些都好處理,比較棘手的是—學不下去』症候群大部分的人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困擾,就是學習帶來的壓力,與小李所遇見的風景似乎有所不同。

學生們為了應付考試,埋首於大量的課本和試卷中,許多學生眼中,寫筆記根本就是浪費時間,課本或是自修不是都有了嗎?不想改變讀書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職場朋友則是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疲於應付各種會議和報告,內外部的干擾特別多,總是覺得思緒混亂,資源過量,難以抓住重點。

你是否也曾經歷過這樣的學習困境?明明投入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卻總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這並非因為你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你還沒有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過往學習或是寫筆記方式,往往過於依賴條列式清單。

這種方法雖然直觀、簡便,卻存在著許多局限性。它容易讓人陷入細節,忽略整體架構;它缺乏彈性,難以應對複雜的資訊;它也很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學習的動力。

在這個資訊快速更迭的時代,我們需要更聰明的學習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更有效地吸收知識,提升工作效率。而心智圖,正是一種值得學習的筆記方法。

 》心智圖 vs. 條列式筆記:學習效率大不同

心智圖和傳統的條列式筆記,最大的差異在於呈現資訊的方式。條列式筆記就像是一條直線,資訊一個接著一個排列,缺乏層次感和關聯性。而心智圖則像是一棵樹,以中心主題為樹幹,各個分支代表不同的子主題,再從子主題延伸出更細部的內容。

這種放射狀的結構,更符合我們大腦的思考模式。我們的大腦並不是線性思考的,而是透過聯想和連結來記憶和處理資訊。心智圖能夠幫助我們將資訊視覺化,建立起各個概念之間的關聯,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要準備一個關於「台灣小吃」的報告。如果你用條列式筆記,可能會寫下:
  1. 滷肉飯
  2. 牛肉麵
  3. 蚵仔煎
  4. 珍珠奶茶
  5. 小籠包
這樣的筆記,雖然列出了台灣小吃的名稱,卻缺乏組織和架構。

但如果你用心智圖,你可以這樣畫:


透過心智圖,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台灣小吃的分類和關聯,讓你的說明與思緒更有條理,也更容易讓聽眾理解。

 》揭開心智圖的奧秘:視覺化、邏輯與條理

心智圖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它運用了視覺化、邏輯和條理化的方式,來幫助我們整理和呈現資訊。

●視覺圖解: 心智圖運用關鍵字、放射狀、圖像、顏色、等四大視覺元素,讓資訊組成更生動,也更容易記憶。我們的大腦對於圖像的記憶力,遠遠超過單純的文字。

●邏輯架構: 心智圖的結構,是根據資訊之間的邏輯關係來組織的。它從中心主題開始,逐步向外延伸,建立起清晰的層次結構。

●分類條理: 心智圖能夠幫助我們將複雜的資訊,分解成易於理解的小塊,並將它們有條理地組織起來。這讓我們能夠更快速地掌握重點,提升學習效率。

運用心智圖來寫筆記時,好處很多,包括:

①提升記憶力: 視覺化的呈現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更容易記憶資訊。
②增強理解力: 心智圖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資訊之間的關聯,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知識。
③激發創造力: 心智圖能夠幫助我們跳脫傳統的線性思考,激發我們的創造力。
④提高效率: 心智圖能夠幫助我們更快速地整理和呈現資訊,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對於學生來說,心智圖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掌握知識點,有效複習功課,提升考試成績。對於職場的朋友而言,將條列式轉為視覺化時,有助助於快速整理資訊架構,讓思緒更有條理、決策快速,進而提升工作效率。

 》學生的秘密武器:心智圖的威力

你是否好奇,為什麼有些成績突出的同學,總是能夠輕鬆地考取高分?《世界最強思考武器》一書指出,撇除天資與努力之外,他們往往擁有一項隱藏的學習利器——心智圖。這個工具不僅能激發創造力,更能大幅提升記憶力與理解力。

善用心智圖的學生,能將課本上的知識點,編織成一張清晰有序的知識網。他們能迅速掌握重點,建立起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繫,讓學習變得有條不紊,甚至充滿樂趣。

以歷史為例,若內容陳述的是朝代的興衰,用心智圖既可勾勒出朝代的全貌:以朝代為中心主軸,向外延伸至政權興起與滅亡、中間經歷哪些重要時間等支線,每條支線下整理重大事件與重要人物;若歷史的內容為社會文化,則可以針對重要的政策向外延伸,再整理細節。


透過這樣的整理方式,就不再只是機械背誦零散的知識,而能掌握歷史的整體脈絡。因此,他們在考場上往往更加從容,答題更具邏輯,自然也更容易脫穎而出。

心智圖,並不是某些人的專利,而是一項人人都能學會、立即受益的思考工具。只要願意動手嘗試與練習,你也能在學習的道路上,邁向高手之列。

 ❙ 讓學習成為一場豐盛而優雅的旅程

每個人都需要成長,學習是重要的養分。學習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是一場充滿樂趣和成就感的旅程。透過心智圖,我們可以讓學習變得更輕鬆、更有效率,也更有趣。

想像一下,當你能夠輕鬆地掌握知識,有效地解決問題,你會感到多麼的自信和滿足。學習不再是一種懲罰,而是一種自我提升的過程。

學習的過程,應該是開心的;學習的結果,應該是豐盛而優雅的。讓我們一起用心智圖,開啟一場高效且愉悅的學習之旅吧!

---------------------------------

 學習養分,請點選【2025年 課程資訊】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 ⦙ Line@:@503ijslo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與您加分

閱讀旅圖: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年度計畫、KPIs慢慢走入輔助的角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變動性」指標的方法。從新聞的瀏覽當中,常見的標題為「雪崩式」〇〇,以2020的疫情而言,旅遊業 雪崩式下滑速度 ,讓人感到十分難以適應這個世界,除了標題是為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變得太快,不再是狼來了,而是被咬了。 雖世界變化的很快,目標與計畫的本質從未變更,不斷地進步是方法。未來三十年的藍圖依然可以想,只不過,別忘記要隨時更新而已。談到「可變的」目標或是計畫,去年最為熱門的方法就是「OKR目標管理」,因這個議題而出了許多本書,這些書籍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國外的經驗為主,少有一本在地化經驗的書。 一個系統的導入過程,相信不論是經營者、專業經理人,甚至員工,都會希望聽聽本土的案例如何進行?畢竟若能有一個本土實際的案例來作為參考,那麼就最好 要 不過。因為一位好友-詹〇〇的推薦,讓我接觸到這一本書,閱讀時因為有之前OKR的知識,覺得這一本不論是在觀念的說明,還是計畫的過程,非常符合國內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工作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於變化時代之下,用一張紙管理自己的年度計畫與目標,將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聚焦,更能強化自己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著強韌的適應性,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吧! ❙  OGSM方法簡介 什麼是OGSM呢?由以下4大內容所組成: Objective(最終目的):企業願景,是全公司上下均須全力以赴的最終目的。 Goal(具體目標):SMART原則將目標化為實際作為,讓員工均能集中目標且竭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Strategy(策略):以三大資源「人、錢、時間」,進一步設定出達到具體目標的做法。 Measure(檢核):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將過程切割成小的指標,透過設定小指標,讓執行者確定沒有走偏或走錯路徑。 ❙ 3步驟輕鬆寫出Objective最終目的 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企業往理想方向邁進。設定最終目的,主要提供員工前進的方向,引導到何處,進而產生競爭優勢是重要關鍵,所以第一步必須審視環境。環境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另一種是內部環境。如果你對於撰寫「最終目的」很頭痛,以下3步驟將幫助你寫出專屬的理想國藍圖。 第1步:蒐集外部資訊 對外部環境的審視可以使用SWOT分析,建議只要特別回答自身的優勢﹙Strength﹚、機會﹙Opportun...

閱讀旅圖: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有位男士實踐了PDCA筆記術之後,得到下列成果: 原本加班超過一百小時以上→變成二十個小時﹙以前沒有一例一休哦!﹚ 兩內年減重十三公斤 個人年收入倍增 一樣是知悉PDCA,但展現出現成效不一樣。 於職場工作的夥伴,對PDCA不會太陌生。 PDCA是一套經常用於品質改善的流程,現在則成為不論任何行業都耳熟能詳的商業語言,個人也十分感到有興趣,使用過程中總感覺有一些些的不對勁,自己也說不上來。 閱讀《 鬼術PDCA 》之後,發現作者將這個方法用於思考目標的落差時,思路變得非常清晰,我也用於年度計畫的專案管理上,果然就找出不少的問題。 若是要落實到每日的計畫與專案計畫,這一本《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讓我得到一些啟發,作者就是前面提到的男士岡村拓朗。 書中提及,大家都知悉PDCA,但為何會轉不動呢?就是不知PDCA的轉動方法,這句話引起我不少的好奇,進而閱讀。 為何要用PDCA來成為筆記的架構呢?有以下優點: 短時間能改善問題的行動方式 自然而然就能釐清思緒 了解一天之內的行動或計劃的問題點 從作者列舉優點中,找到閱讀這一本書的目的,藉由這本書的觀念啟發,讓自己工作更省力一點,品質更高一點,持續不斷地改善。 ❙ PDCA轉動的三原則 如何讓PDCA轉動,主要有三個原則: 原則1:視覺化 PDCA一點都不難,但為何無法順利運作?關鍵原因不是執行問題,而是沒有看到計畫的整體圖像。所謂的整體圖像是指,於腦中產生像是從上方俯瞰整體計畫的一幅畫,如果不能如同看一幅畫那樣,看出整體圖像不斷的出現變變化或是改善,就很難察覺PDCA的運作,甚致覺得PDCA是無效的。 如何來視覺化呢?首先是圖像化,於《 創意,從計畫開始 》該書提到,製作計畫﹙專案﹚目標,水野學的方法是利用「Google的圖片檢索」方式來進行,利用檢索方式來將計畫﹙專案﹚目標圖像化,並進行目的確認,只要能將PDCA視覺化,就能啟動循環。 第二步驟則是數值化。圖像化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數值化則是精準地反應計畫目標的情形,有數字即能精準掌握。若連改善方案或是行動都能數值化,那要轉動PDCA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最後,就是寫下來。 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下來,只是寫下來,成功機率就會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