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說法:「我不忙,只是要將事情理清順序即可。」
當我們先把「大石頭」(最重要的事)排入行程,結果會大不相同。
還記得十幾年前,當我第一次接觸塔爾.班夏哈在哈佛開設的「正向心理學」課程時,這堂課從最初的6名學生,三年內暴增至855人,成為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
塔爾教授的開場白大致的意思是:「我不是來教新知識的,而是來提醒大家—許多重要的觀念我們都知道,但需要不斷回顧與實踐。」
所以,讓我們從「大石頭」開始。
在一堂課上,一位教授拿出一個空玻璃罐,先放入大石頭,再依序加入小石頭、細砂,最後甚至倒入啤酒。這個故事大家應聽過,但真正的關鍵在於—順序決定價值。
如果我們從「細砂」開始,也就是先忙於瑣碎、不重要但緊急的事,那麼一天結束後,「大石頭」(真正重要的事)往往就沒有空間了。每天的小選擇,決定了一整天的價值。
所以,先放入你的「大石頭」,再來安排其他的事吧!
❶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許多上班族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導致工作效率低落,無法有效安排工作與生活,使得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❷忽視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許多人習慣處理緊急任務,卻忽略了對長期發展至關重要的事項,如自我提升與人際關係經營,這對職涯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❸工作與生活難以平衡:許多上班族發現工作佔據了大部分時間,難以兼顧家庭與個人生活,進而導致壓力增加,影響身心健康。
要解決上述的問題,時間管理並非單靠數位工具即能解決,其中關鍵在於我們所採用的管理原則。回顧過去三十年的經典書籍,我們或許該重新審視那些不只是談論工具與軟體,而是專注於核心處事原則的內容。
對於職場上班族而言,有兩本經典書籍特別值得參考,一年之初回顧這經典的原則,相信是是有益的: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習慣三:要事第一」—強調優先處理最重要的事情,以確保時間用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中的五個步驟——提供清晰具體的步驟,幫助我們有效整理、計劃與執行任務,放大數位工具的效用。
這兩者相輔相成,若能遵循以下提及的原則作為心法,將有助於更有效地管理時間,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要事第一的六大心法
「要事第一」的核心在於管理事情的重要性,而非僅僅管理時間。這一理念強調以原則為中心,專注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避免因應付緊急但不重要的瑣事而迷失方向。以下是適用於職場上班族的實用技巧:
1.以終為始:
在開始任何工作前,先思考預期的結果,同時以年度計畫作為導向來安排行動。這有助於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務,避免盲目地處理瑣事而迷失方向。2.確立個人角色與目標:
首先,定義自己在職場中扮演的各種角色,例如:專案負責人、團隊成員、部門主管等。接著,為每個角色設定具體、可衡量的目標,這個目標最好來自年度計畫,才能聚焦。例如,若你的角色是專案負責人,目標可以是「在下週五前完成專案進度報告」。
透過了解自己的角色與目標,可以更清楚地判斷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
3.善用時間管理矩陣:
將工作事項按照「重要性」與「急迫性」分為四個象限。- 優先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務(第一象限),但同時要花更多時間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第二象限),例如:策略規劃、關係建立、自我成長。
- 盡量減少花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務(第三象限),並避免落入「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務(第四象限)。
4.授權與委派:
學習將任務委派給適合的人,不要事必躬親,才能有更多時間處理更重要的事務。授權能提升團隊整體效率,並讓自己有餘力從事更高層次的活動。根據員工的成熟度,採取不同的授權方式,對不夠成熟的員工提供較詳細的指示與監督,對成熟的員工則可給予較大的自主權。
5.勇敢說「不」:
對於不符合自己目標或價值觀的要求,要勇敢地拒絕,避免被不重要的事務牽絆。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在能帶來最大效益的事務上。6.重視產出與產能平衡:
在追求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避免過度消耗。確保有足夠的時間休息、放鬆,以及從事能提升個人能力與活力的活動。》GTD時間管理法的五個步驟
「搞定」的核心在於建立一個可靠的系統,將所有「未竟事項」從大腦中釋放出來,此為大家經常聽到的GTD時間管理法,透過 捕捉、理清、整理、回顧、執行 五個步驟,來管理工作與生活中的所有事務,最終達到心靈平靜和高效能。以下針對職場上班族提供實用技巧:1.捕捉 (Capture):
隨時隨地記錄腦海中出現的想法、任務、需求,不論大小,使用方便的工具,如筆記本、手機 APP、語音錄音等,建立個人的「收件匣」。將所有「開放式迴路」都記錄下來,包括工作上的任務、專案,以及個人生活中的大小事。
2.理清 (Clarify):
定期檢視「收件匣」中的內容,逐一判斷每項事物的意義與下一步行動。判斷該事項是:- 可以丟棄:將沒有意義或不再需要的資訊丟棄。
- 參考資料:將不需要立即處理,但未來可能會有用的資訊,放入參考資料系統。
- 孵化事項:將暫時不需要處理,但未來可能需要關注的事項放入「將來/也許」清單。
- 需要行動:明確定義下一步行動,確保它具體、可執行。例如,將「準備報告」拆解成「收集資料」、「撰寫草稿」、「修改報告」等。
3.整理 (Organize):
將理清後的行動項目分類整理,建立不同的清單。- 「下一步行動」清單:根據情境分類,例如「電話」、「電腦」、「外出辦事」等。
- 「專案」清單:列出一年內需要完成,且需要多個步驟才能完成的任務。
- 「等待」清單:記錄已委派給他人,需要等待他人完成的事項。
- 「行事曆」:記錄確定時間、日期的行動或資訊。
- 建立簡單、易於存取的參考資料系統,分類儲存相關文件、資訊。
4.回顧 (Reflect):
- 每週進行「每週檢視」,確保系統正常運作。
- 清空收件匣,處理所有未處理的事項。
- 檢視所有清單,更新專案進度、下一步行動。
- 規劃下一週的行程,確保與目標一致。從更高層次檢視工作,調整優先順序。
- 定期檢視「將來/也許」清單,評估是否需要將某些事項轉為專案。
5.執行 (Engage):
- 根據「4項限制條件」:情境、可用時間、可用精力、優先順序,選擇當下最適合執行的行動。
- 善用零碎時間,處理短時間內可完成的事項,這是保護完整時段的段佳策略。
- 相信自己的直覺,並根據經驗與價值觀做出判斷,進而隨時調整行動計畫,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應變。
❙ 整合應用:搞定我的第一要事
對於職場上班族來說,將「要事第一」與「搞定」方法論整合應用,可以達到最佳效果:①以「要事第一」為指導原則,決定「搞定」系統中各項事務的優先順序。例如,透過「時間管理矩陣」判斷哪些是重要事項,然後在「搞定」系統中設定相應的專案和行動。
②運用「搞定」的系統,有效地管理「要事第一」中定義的目標和角色。例如,將每週目標拆解成具體的行動步驟,並記錄在「下一步行動」清單中。
③定期檢視與調整:透過「每週檢視」來反思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目標、行動計畫和管理系統。
④善用科技: 將數位工具融入「搞定」系統,例如利用數位筆記軟體收集想法,使用行事曆軟體管理時間等。但要避免被科技綁架,專注於管理內容,而非工具本身。
透過整合應用「要事第一」與「搞定」的五個步驟,職場上班族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時間、精力與注意力,提升工作效能,優化長期職涯發展,並逐步實現理想的工作與生活整合。
---------------------------------
...關於分享者...
※連繫:FB 蔡興正 ⦙ Line@:@503ijslo
※電郵: projason.tsai@gmail.com
※證照: 孫易新心智圖講師班﹙2014﹚ |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 | Google全球教育家
※課程:1-1 學生筆記 | 成人筆記 | 數位軟體 線上教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