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學習樹園地

學習,就像種一棵屬於自己的樹! 你是否想過,學習就像在種樹? 一開始,我們都是一顆小小的種子,對世界充滿好奇,渴望成長。而學習,就是我們汲取養分、茁壯成長的過程。 我是蔡興正,我特別喜歡「學習樹」這個概念。這不是什麼園藝技巧,而是透過系統化學習,讓我們的職涯像一棵大樹,枝繁葉茂,屹立不搖! 可能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要把學習比喻成樹?學習樹的概念很簡單:學習是一個持續成長的過程。 我們不斷吸收新知識,就像樹木不斷長出新枝葉,讓自己更加茁壯、更具價值。學習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成群」的,每一項知識就像一片葉子,彼此相連、互相支持,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各位職場夥伴們,讓我們一起種下屬於自己的學習樹,讓它在我們的職涯中開花結果,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部落文章三大主題 主題一:心智圖法—發揮大腦的潛能! 心智圖是一種「圖像思考」工具,能幫助你整理思緒,提升創意與記憶力。它的運作方式像「神經網絡圖」,從主題出發,延伸出不同分支,把所有相關資訊視覺化。相較於傳統筆記,心智圖更能刺激大腦,使學習與理解變得輕鬆有趣。 其最大優勢在於「跨界連結」,能將不同領域的知識串在一起,發掘新的關聯,對職場人士而言,是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的好方法。此外,心智圖還能強化學習效率,幫助你快速掌握新知識,讓你思考更有條理,在職場更具競爭力! 主題二:數位工作—告別忙碌,擁抱優雅人生! 透過AI與Google APP,如Gmail、Calendar、Drive、Meet等數位工具,你能輕鬆管理行程、協同作業,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這些工具猶如你的「數位小幫手」,讓你減少瑣碎事務,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任務。 結合AI技術,你能更有效率地處理郵件、安排會議、搜尋檔案,讓工作流程順暢無阻。最終目標不只是提高產能,更是讓你有餘裕享受生活與美食,同時也能陪伴家人朋友,真正達到「高效工作、快樂生活」! 主題三:職涯發展—別讓你的職涯迷路了! 職涯就像一場冒險,關鍵在於「能力盤點」與「時間管理」。能力盤點能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時間管理則確保你朝著理想方向前進。此外,運用工具來輔助職涯發展,例如紫微斗數,可以幫助你探索天賦、發掘潛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職涯發展是持續的學習與探索,不斷提升自我,找到與他人相異點,發揮自己的強項,於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持續貢獻,擁抱成就感,創造共好職場,一起成長與共享! 》課程主題...
最近的文章

AI 工具基礎班,如何解放我的時間?

在這個AI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你是否曾經好奇,AI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與工作? 又或者,你曾經想學習AI,卻擔心自己沒有技術背景、不知道從何開始?別擔心!這堂 AI基礎班 正是為零基礎的學員設計,讓你輕鬆理解AI的概念,並學會如何應用AI工具提升效率。 我們將從最簡單的實用技巧開始,幫助你掌握AI在職場、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不需要程式設計經驗,也不用擔心艱深的理論,這是一堂讓你 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的課程!準備好開啟你的AI學習旅程了嗎?讓我們一起探索AI的無限可能! ⇉ AI 工具怎麼選?別再當選擇困難症患者! 面對琳瑯滿目的 AI 工具,難免會覺得眼花撩亂,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選擇 AI 工具就像挑選適合的手機或電腦: 首先可以看看網路上的推薦與評價,參考其他人的使用經驗,避免花冤枉錢。 其次,許多 AI 工具都提供免費試用,親自體驗後才能知道它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如果工作重心在文書處理,選擇擅長撰寫與整理資訊的 AI; 如果需要視覺化輔助,則應考慮生成圖片或圖解的 AI。  ⇉ 什麼是 AI?說人話! 別聽到 AI 就覺得好像要變成 AI 達人才能駕馭。 其實,用最簡單的話來說,AI 就是 「請電腦文書機器人幫你做事」。就像以前我們請小明幫忙尋找資料、整理資訊、Key in 報表,現在,小明升級成 2.0 版,變成 無所不能的 AI 文書助手。 但關鍵是,你得會「指揮」它!這就是 「提示詞」(Prompt) 的技巧。就像下指令給助理一樣,說得清楚、具體,AI 才能給你準確的答案。 本課程將帶你認識 AI 提示詞的核心原則,學會如何讓 AI 更聰明地幫你完成工作,無論是寫作、總結、分析數據,還是整理資訊,都能得心應手。  ✎ 產出「 文字 類 」 AI 工具:讓你的文字功力瞬間提升 ChatGPT 是許多人愛用的 AI 助手,它擅長整理資訊,能協助你快速完成報告撰寫、簡報製作,以及市場趨勢研究等工作。只要提供相關資料,它就能迅速抓取重點,大幅節省時間。 相較於傳統搜尋方式需要自行篩選資訊,ChatGPT 能直接提供條理分明的重點摘要,並能依需求調整資訊呈現方式,例如條列、表格或簡短摘要。 與 ChatGPT 相似的 AI 工具還有 Gemini,其最大優勢在於與 Google 生態系的整合 ,可直接應用於 Google 文件、試算表...

第十三週的三件事:心智圖 × 儀表板 × AI

三月二十二日,陽光依舊,這看似平凡的一天,我心中卻充滿了無限感激。 這一天,我完成了為期十二週的計畫。改用十二週來擬定計畫,讓我在計畫的可行性以及執行的節奏感上,都有了全新的體驗。 具體來說, 將一年劃分為十二週的執行系統,使我能更快速地實現目標 。每週的例行工作都能帶來些許成就感,並逐漸養成定期檢視進度的習慣。 由於反思和調整的時間縮短,我能更即時地修正方向。 生活中總有許多突發狀況,就像飛機起飛的瞬間,需要陀螺儀不斷測量方向變化,並以羅盤刻度呈現。 飛行員也需定期校正航向指示錶,以保持在正確航線上 。 總的來說,十二週計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執行模式,透過更短的週期,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讓我能更靈活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這是一次寶貴的經驗,也讓我對未來的計畫執行充滿了信心。 十二週,時間不長不短,既有壓力又能保持彈性。受到截止日的約束,我的專注力得以提升,成果也更易於預期。 一年有五十二週,扣掉十二週,多了十三週的彈性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有人選擇徹底放鬆,有人則加緊趕上進度。我選擇讓自己放鬆一週,暫時擺脫計畫的束縛,讓感性的思緒自由流動。 第一個十三週,我嘗試進行以下三件事: 運用心智圖進行專案規劃 :我使用心智圖來規劃多個專案,這些專案的時間和任務各有不同。透過心智圖,我能更有效地組織專案,確保不遺漏任何重要細節。 整合報表並建立個人儀表板 :根據目前的任務、預定時間和目標,我整合了分散各處的資訊,並建立個人儀表板。這如同《執行力的修練》一書中所提到的「設置醒目計分板」,有助於記錄進度,提高投入度,並達成目標。 探索AI在工作中的應用 :這週是嘗試錯誤的絕佳時機。我挑選了一兩項重複性任務,嘗試讓AI代勞。由於對AI應用尚無明確概念,難以準確預估成果和時間。  》運用心智圖進行專案規劃 使用心智圖建立專案總覽,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管理和規劃專案。 首先,開啟Xmind8,以2025年作為中心主題,並整理第十二週的內容。接著,以第二個十三週作為主幹,向外延伸出不同的專案名稱。以下是整理後的結果。在整理時,建議採用先「自由」聯想,後「邏輯」聯想的原則,這樣能減輕壓力,並促進思考。 自由聯想: 指的是在規劃初期,盡可能地發散思維,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設限。 邏輯聯想: 指的是在自由聯想之後,再將想法進行整理和歸類,建立邏輯關係。 在每個專案的子分支中,列出關鍵任務...

筆記:職場人士的秘密武器 - 提升生產力,優雅的過生活

週一早晨,深知即將迎來忙碌週一。 為了好好犒賞自己,也為了期許一個美好的一週,輕輕滑動手機,點選了最愛的早餐。帶著期待﹙或是無助﹚,都得走向公司。 才剛踏進辦公室,還來不及坐下,各種大小事務便如潮水般湧來。 一件接著一件,像個陀螺般不停地轉動。當終於回過神,想起那份被遺忘的早餐時,時間已悄悄來到中午。這,會是我的日常嗎? 用完午餐回到辦公室後,終於把一些最急迫的事情做完。 接下來該著手處理自己的優先事項了,然而在忙了一上午應付眾多的急件之後,已經累得無法集中注意力。一如既往,再度調降了對自己的期望,緩慢地打理日積月累的待辦事項。 更別提下班要去健身或是小孩相處之事情,連獨處的時間都找不到。 訂了有許多的計畫,卻一再地延後計畫、等待來日有時間和餘裕實現夢想。 最後,面臨著別人無止境的剝奪,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在令人窒息的職責﹙你是一位能力、負責任且勤勉的專業人士﹚壓力下日漸枯竭。 那你會期待是什麼呢? 試想你周一清晨醒來,期待著展開新的一天和星期。當你起床梳洗更衣時,思緒泉湧而來。你操心的事和肩負的職責不比任何人少,但你擁有一項獨特的秘密武器。 答案就是平凡再不過的--筆記﹙平日的包包中,千萬別忘記它!﹚ 週一的辦公室,依舊是那股熟悉的忙亂。 然而,這次我有了筆記的引導。每完成一項任務,就在筆記上劃掉一筆,每劃掉一筆,就感到自己多了一分成長。我更有耐心地傾聽同事的想法,更成熟地分析問題,做出決策。 壓力依然存在,但成就感卻將壓力轉化為滋養我的能量,讓我更加專注於每一項任務。 筆記就是這樣的一項武器,幫助人們釐清思緒、提升專注力、增強記憶力,進而提升生產力。 關於「釐清思緒」這一個詞,我更喜歡用的詞是「細節」。 《商業周刊第934期》中,以「細節裡的競爭力」報道了鄭和。 鄭和在600年前率領近3萬人、260艘船,七次下西洋,橫跨亞、非兩洲,總航程相當於繞地球三圈,比哥倫布領先近一世紀,創下了至今無人能破的航海紀錄。 這樣龐大的船隊,能夠成功完成如此壯舉,背後展現了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對細節的極致關注。 鄭和的船隊分工明確,船隻依功能分為寶船、馬船、糧船、坐船與戰船等,分別負責指揮、運輸、補給、護航和作戰。這種精細的組織結構,確保了船隊在面對各種挑戰時的高效運作。 在一次航行中,船隊遭遇強烈颱風。鄭和迅速指揮船隊變換隊形,進入安全港口避風,最終僅損失五艘小船和八十名士兵...

AI就在門口!我的個人化學習計畫—探索、實踐與持續精進

我要去台中,AI Agent與ChatGPT有何不同? 你想前往台中,ChatGPT 可能會先詢問您的需求(旅遊資訊、交通方式等),在您選擇交通方式後,再進一步確認您的出發地,最後才會提供相應的交通方案。 使用 ChatGPT 時,您需要逐步修正問題並引導它一步步完成指令。它就像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但需要使用者明確地提供指示。 換個場景,AI 代理人能夠理解更高層次的指令,並自主完成後續步驟。 你只需要 簡單地說:「下星期一我要去台中」 。 AI 代理人便能自動處理整個流程,包括轉換語音為文字、根據您的過往訂票紀錄尋找合適的班次,甚至考量您的座位偏好(如窗邊或走道、商務艙或經濟艙)。最終,它可以直接進入高鐵訂票系統為您下單,讓您無需手動操作,中間的細節都交由 AI 代理人完成。 兩者之間的差異,於《三年內AI就能幫你開會、查機票、做報告-商業看商周》這一段影音之中,讓人印象深刻。 AI Agent 現正處於萌芽階段,未來三年將經歷快速變革與成長。 根據《MetaAge 邁達特》網站的資訊,全球對代理型 AI 的支出預計在 2028 年突破 40 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 68%。這股浪潮將推動 AI Agent 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重塑工作模式與市場競爭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從紫微斗數的角度來看,AI 產業即將迎來連續三年的「天機運勢」,其中包括 天機化祿、天機化權與天機化科﹙ 2025年運勢文 ﹚。 天機星是紫微斗數中象徵智慧與創新的關鍵星曜,代表資訊、科技與策略的發展。因此,無論從科學預測還是玄學推演來看,AI 產業的崛起都顯得順理成章,並將持續擴展其影響力。  》我對AI的理解 在《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一書中,作者 程世嘉——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碩士、台大資管系學士,身為 AI 領域的專家,分享了他日常工作中如何運用 AI 工具來提升效率。 他將 ChatGPT 視為標準配備,在擬定大綱、撰寫文章前,會先向 ChatGPT 描述詳細情境,包括溝通對象的背景、產業別等,進而獲取有價值的建議。此外,在撰寫英文備忘錄時,他也習慣先讓 ChatGPT 校對,以確保語言表達更精準。 更有趣的是,他發現受益最多的其實是自己。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他學會了更優美的句型、更精準的詞彙,甚至從中提升了自身的寫作能力。事實上,ChatGPT 不只是輔助工...

裝窮,是通往財務自由的關鍵

金句:It's not having what you want it's wanting what you have. 許多人追求財務自由,但往往忽略了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重要關鍵: 擁有「看起來窮」的思維。 這並非意味著真正的貧困,而是一種有意識的生活態度,強調儲蓄、避免不必要的開支,以及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 影音《 紐約客大叔教你為什麼『看起來窮』,才能更快財務自由? 》中,作者是一位理財顧問,分享「看起來窮」的思維如何幫助我們更早實現財務自由,並在生活中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1. 儲蓄的重要性:不在於賺多少,而在於存多少 實現財務自由的首要條件是儲蓄。許多人即使擁有高收入,卻沒有儲蓄的習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確保自己朝著財務目標邁進。與其關注收入的多寡,更應該關注自己能夠存下多少錢。 即使在美國, 許多收入超過十萬美元﹙年薪三百萬﹚的人也存不下錢 ,因為包包一個要三十萬。這代表即使收入很高,如果沒有妥善儲蓄,仍然難以達成財務獨立。 2. 「看起來窮」的優勢:擺脫誘惑,吸引同溫層 「看起來窮」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我們抵擋「追逐潮流」和「生活方式膨脹」的誘惑。 當收入增加時,我們很容易想要花更多的錢,甚至透過債務來滿足超出自己負擔能力的慾望。相反地,「看起來窮」能幫助我們專注於儲蓄,避免不必要的消費。 此外, 「看起來窮」也有助於我們吸引「同溫層」的朋友 。這樣更容易結交價值觀相近、志同道合的人,特別是對於傾向節儉的人來說, 不必為了融入不適合的圈子而花費更多 。 3. 簡樸生活:開啟更多冒險的機會 簡樸的生活方式能為我們開啟更多冒險的機會。 例如,在旅行時,選擇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體驗當地文化,與當地居民互動。避免不必要的開支,反而能讓我們更輕鬆地探索世界。 4. 知足常樂:珍惜所擁有的 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不斷追求慾望,而是來自於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正如歌詞所說:「It's not having what you want it's wanting what you have」。這種知足常樂的態度不僅適用於物質,也適用於人際關係。我們應該慎選並珍惜身邊的人,並遠離那些會鼓勵我們不理性消費的朋友。 5. 彈性和選擇:現在與未來的自由 「看起來窮」的生活方式能為我們帶來現在和未來的彈性和選擇。維持較低的...

心的修煉:職場上的無形競爭力

在職場上,無論我們學習了多少知識與技能,有一件事情如果沒有處理好,這些能力可能永遠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那是什麼呢? 答案之一應會是「心」 。 當情緒產生波動時,感性的腦往往會凌駕於理性的腦,再多的理性分析與學習可能無法派上用場。這是人類的本能,因感性反應是與生俱來的,而理性則是後天發展出的能力。 因此,學會管理自己的心境至關重要。唯有穩定內心,我們才能真正運用所學,在職場上發揮最大的價值。 問題是,人的情緒很容易波動。但相信我,這不是你的問題,這是所有人都會面對的問題。 因為煩惱,永遠來自於人際關係。 我們先不談職場上複雜的人際互動,不談同事、主管、客戶之間的應對。我們回到最根本的地方—親子關係。 陽光灑落在餐桌上,四歲的小女孩眨著明亮的大眼睛,望著媽媽手中的兩個蘋果,一個又大又紅,另一個則小巧玲瓏。媽媽微笑著,想看看女兒會怎麼選擇。 小女孩伸出小手,沒有直接拿取那個誘人的大蘋果,而是先各咬了一口。媽媽心裡嘀咕:「這孩子,該不會是想兩個都獨吞吧?」 正當媽媽準備開口時,小女孩卻將那個小蘋果遞到她面前,奶聲奶氣地說:「媽媽,這個比較甜!」 媽媽愣了一下,這才明白,原來女兒是想把好吃的蘋果留給她。 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媽媽緊緊地抱住了女兒。 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他人,多一點溝通和理解,才能感受到那份真摯的情感。 人際關係這門課,對理工科背景的人同樣至關重要。 當我們過度依賴感性、忽略理性時,許多判斷可能會變得不夠精準。 如果你的工作屬於服務業,那麼人際互動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視。 因此,我們應該從自身出發,而不是將一切寄託於外在因素。 例如,天氣如何並非我們能掌控的,但我們可以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啟一天——喝杯咖啡、吃塊巧克力,為自己營造愉悅的氛圍。即使窗外陰雨綿綿,我們的心情仍然可以如陽光般明亮。 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在其著作《與成功有約》中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影響圈和關係圈,這些概念對於個人的自我成長和時間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影響圈 : 指的是個人可以直接控制和影響的事物 ,例如自己的行為、態度、技能和努力程度。專注於影響圈的人會將精力投入在自我成長上,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以擴大其影響範圍。 當人們將心力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時,他們能夠更好地管理情緒和壓力,並逐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因此從個人出發,是好的方式。  》個人篇:從感恩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