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羽球王子李宗偉在職業場上大放異彩,但還是避免不了身體的問題,只能提前中斷職業之路。
從既有的選項脫離,進而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這樣一種思路,稱之為從「嚮往」深化為「意義」。這個例子,來自《工作哲學圖鑑》一書,除了打開自己的視野之外,於未來多變的職涯中,看看作者給我們哪些建議,讓我們的職涯走得更順暢。
機會總在做好準備的人之下微笑。~~路易.巴斯德﹙細菌專家﹚
❙ 總結:找到興趣與建立自律,創造未來工作
我想李宗偉已是知名人士,再回頭看看現在的運動場。一樣是棒球天才少年的小葉,心中想著當然是順利成為職棒球員,然而,天不從人願,在選秀會之前的練習賽中,肩膀嚴重受傷,職棒之路破碎,在絕望之際,下一步又該如何呢?
「無論如何都要成為棒球選手!」這種想法單純有力,同時也將自己塞進一個框框中,一旦這個框架被拆解,熱情就無所從去。陷入茫然之中…
這時思考下一步的要點在於,將這一股「嚮往」的狂熱,轉化為一種用一輩子去實現的意義,熱情便能昇華,眼前立刻就會顯現豐富多樣的選項。
以「棒球」為出核心點,創造出屬於精彩比賽的工作,就能看見「棒球手套開發人員」、「運動心理學教學」、「球場的天然草皮照護者」,一樣可以在「棒球」的世界中工作一輩子。
❙ 知識與能力的整合
一、追求卓越、排除平庸
在職場上,若是具備單一特定領域的深度、技能,會以「I型」人來稱之,然而在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之下,技能與知識若不能深化,使人工智慧無法取代,否則就會有被淘汰的可能。因此,跨領域與通用性﹙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知識,也需要進行修煉,以期能從不同角度的複眼式發想,這樣的人才,稱之「T型」人。
未來於職場上的能力,大致會朝向這幾個面向發展:
未來於職場上的能力,大致會朝向這幾個面向發展:
- T型:目前企業最需求的人才。
- 丌型或H型:指具有混血感與跨界思維的人才。
- I型與一型:關鍵在追求卓越與突出,例如,I型的優秀工程師,可以用手指感覺到百分之一毫米差異的車床師傅,機器人是無法取代的。
小葉與小謝兩人都擁有最高段的電腦程式語言,小葉的行為特質是「一絲不苟、仔細認真」、「樂觀思考」,當這些行為特質融入後天的知識與技能,小葉建置的系統可靠度佳,容易獲得周圍的認可,被視為可以做出成果的人。
相對的,小謝的行為特質則是「容易失去耐性且缺乏專注力」、「做事粗心」,這些特質當然會影響最後產出的結果。
「會做…」和「能做出成果」這是兩碼子的事,知識與技能只是執行工作時用的材料而已,能否充分利用還是會浪費糟蹋,主要是取決於行為特性、思維持質。
無獨有偶,全世界最大的學習平台-Udemy,也發表一篇分析報告,2020年必備的十大軟技能,「成長性的思維」被排列於第一位。真正影響產出的核心關鍵,正是你個人的行為、習慣特質,不得不重視。
三、世界變化太快,緊握偶然的機會
世界上到處飄散著許多幸運和機會的元素,就像是無數眼睛看不見的電波在空間中到處飛舞交錯。靈敏度夠高的收音機便能收到各式各樣的電波,若是靈敏度不佳的收音機,則是全然無獲。
幸運的機會到底要從何而來,我要如何抓得住?許多偉大的科學發明,偶然事件不在少數。200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人,小柴說:「我們一直被人說很幸運,就會忍不住想要反駁並說沒有。幸運無差別地降臨在每個人的身邊,但抓不抓得住,取決於你是否做好準備。」
讓自己感覺敏銳、建立一種專注於該方面的心理狀態,便能看見原本看不見的東西。因此,偶然力並不全然「坐著等它出現」,有的偶然是「能夠召喚的。」
❙ 真正的獨立性
一、從自立到自律
一、從自立到自律
自立與自律,兩者易混用,但其實意義並不相同。
- 自立:代表外在,例如:能力,經濟、身體。
- 自律:代表內在,例如:價值觀、理想、信念。
以培養「律」作為判斷與行動的基礎,對許多事情堅持度就會異於他人,同時有良好的價值觀,成為心中的一把尺,就會避開許多不正當的誘惑。
二、精神成長讓技術破冰而出
從不會到會,這是技術層面上的提升,不斷追求技術,只會造就出「出色的工作」,無法讓人從事更高一層次的工作。這時就需要精神上的成長,也就是知道這麼做的意義為何?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分享一個故事,他說單簧管的音樂家接受指揮家的建議,坐在觀眾席上聆聽演奏,那也是他第一次這樣聽音樂。之後,單簧管的音樂家便超越過去的層次,進而開始創作,這就是成長,不是改變工作,而是增加了意義。
熟能生巧到熟能生「鏽」,告訴我們外在的技巧沒有變化,帶來工作動力的低落。若要突破,如同上述的音樂家,並不需要一直更新技能,而是藉由內在的變化,對工作產生新的認識,進而帶來技術上的突破。
這也讓我想到,數位工具的學習。不論再如何操作得更快速與便捷,最終還是會有一定的限制,此時,不再一昧地追求操作的快速,而是要提升知識涵養,利用內在知識的成長與變化,重新來看待數位工具﹙例如:Evernote與GoogleAPP﹚這類的數位工具,真正所代表的意義為何?這樣才能真正突破與善用數位工具。
成長期的人,會不斷追求自己的知識與技能,不斷向外擴散。一旦能力與知識都膨脹得相當充足時,便會開始煨煮蓄積於其中的內容,於是就會產生複雜的變化,這一個階段稱之為「成熟」。成熟的「熟」字,具有「徹底烹煮/熬煮」之意。
成熟的特徵是變小,但越來越濃厚。具備有成熟意識,會是一種勇於克制、懂得知足、可以等待,更能取捨,同時也會毅然斷開。成熟讓人發展出新的意識與行為風格,當人年齡逐漸增長時,最後濃縮下來的高度與深度,將會是最佳的傳承。
❙ 心靈健康
一、與壓力共存
壓力永遠不會消失,更何況壓力也有屬於好的一面,我們需要學會與壓力共存。提及壓力,另一個詞「復原力」也被人廣泛地討論。當我們受到壓力而產生彎曲與變形時,「復原力」可以讓我們恢復回到原本的狀態,復原力也有點類似心靈柔韌度,平常亦需要你的關愛才能逐漸成長。
如何來處理壓力,其中四項最具代表性:
❶ 從壓力因素著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❷ 改變對壓力的看法:刻意變得不敏感,讓壓力成為好朋友。
❸ 鍛練復原力:調整生活,維持適當的睡眠與飲食,進行一些冥想練習,找出工作的意義。❹ 接受支援:向家人、同事或是專業人員,尋求協助。
二、工作與生活,你想要哪一種?
工作與生活的組合,總共會有四大類:
-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將工作與生活妥善區分,予以調合,工作與生活具有不同的重心軸,彼此平衡。
- 工作與生活的融合:不區分工作與生活,融合兩者,充分享樂,兩者彼此刺激活化,找到生活與工作的共同軸心,讓它粗壯而強大。
- 工作與生活的分離:將工作與生活徹底分開,於工作上「忍耐」,但至少於生活上可以「享樂」。
- 工作與生活的混雜:工作與生活零星雜亂地混在一起,不論在工作或是生活,都讓人覺得沉悶又沉重。
三、職涯可持續性
可持續性是指系統能夠不斷持續存在的力量,目前多用於保護環境上。不過,職涯正在經歷巨大的變動,退休一辭慢慢會消失。該是時候了,將此概念用於個人的職涯生活來思考。原因在於,因勞動而耗損,無法持續工作的人在社會各處不斷地增加,也就是讓個人的可持續性受到威脅。
無論你是否喜歡跑馬拉松﹙OS:我熱愛打球,但我不喜歡跑步啊!老天鵝…﹚,抱歉,你無從選擇,這種情況之下,可以考量以下這兩點:
❶ 希望能跑完
❶ 希望能跑完
意思是讓自己能夠不斷的持續擁有自己想要的職涯,不論是保持身心健康,還是不斷地充實技能與知識,跟上世界產業變化。
❷ 要跑得開心
每一個工作都很辛苦,不論你從事哪一個工作。日前看到主廚江振誠於《大雲食堂》的專訪,他提到作料理其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創作讓他樂在其中,然而創作的時間,只佔整個作料理的5%,但真的很值得。找到凌駕於金錢之上的成就感,找出工作的快樂與價值,這是能跑得開心重要的關鍵。
人生不過數十寒暑,你想把力氣花在怎樣的生產與收穫上呢?「做自己」或許是一個切入點,但「做自己」絕對不是脫離整個流程或是自我放棄,也不是自我膨脹,而是一邊與整體妥協,一邊在泰然自若的境界中站穩腳步。
人生不過數十寒暑,你想把力氣花在怎樣的生產與收穫上呢?「做自己」或許是一個切入點,但「做自己」絕對不是脫離整個流程或是自我放棄,也不是自我膨脹,而是一邊與整體妥協,一邊在泰然自若的境界中站穩腳步。
❙ 總結:找到興趣與建立自律,創造未來工作
回到小葉的故事,職涯在過去,是一種順其自然且看不見的東西,經由上述的分享,應可以感覺得出來,職涯的發展有其要素,職涯選擇並不是一條單行道,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閱讀這一本書時,手上的小標籤不斷的向書中飛去,從事職涯工作這幾年,這一本書將整個職涯觀念集結且用許多的圖片或是圖解式的方法來說明,閱讀時很輕鬆又有收穫,分享三點:
- 將對單一職業的「熱情」提升到「嚮往」,就會跑出許多職涯的選擇。
- 公司將轉變成大平台,個人式專案於未來是一個工作主流,必須要從自立到自律。
- 可持續性是未來必修的一個議題,多重人生階段﹙不會在單一公司退休﹚來臨,要讓自己跑完且跑得開心。
過去是群體的時代,現在則是「個人化」的時代,如何「做自己」,或許可以從知識與技能開始。當我們可以表現堅定而自信時,就是「做自己」的開始,歡迎你,順手傳給正想要「做自己」的朋友,共同來閱讀之。
❙ 更多資訊...
● 連繫:興正 Line-id:projason.tsai
● 職人旅圖首頁 https://www.cpfs.com.tw/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