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原子時間:奇蹟的晚間4小時,改變人生、收入翻倍,社畜獸醫的時間管理實證

多數人認為平日是「上班日」,周末是「不上班日」。

平日裡只做兩件事:「埋頭工作」和「等待不用工作的周末」,然而好不容易到了引頸期盼的周末,也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原本打定了主意,「放假時我要幹嘛幹嘛,還要幹嘛幹嘛!」,然而就像信誓旦旦要發憤圖強的學生,總是等到假期快結束,才感嘆時間都浪費光了!

把平日當作上班日,周末當作不上班日,若能切換視角就不一樣。

如果把一整天拆開仔細看的話,平日裡不是24小時都在工作,周末也不是24小時都在玩樂。但是人們在要上班的周間,往往不會特別想到上班前和下班後可以做些什麼。

簡單來說,即使起床後一兩個小時就要出門,在上班前的此刻,就是屬於不用工作的時間;而晚上工作到6點左右下班,只要是離開公司的那刻起,同樣也是不用工作的時間。這些時間加起來絕對不算短,最起碼,如果只花在「等待周末」絕對是一種浪費。

不再胡亂將時間綁在一起,不再踟躕猶疑,而是專注在每個當下,把細碎如原子的時間碎片找出來,再將每個當下串聯起來,就能拉長可利用的時間。不過,上班已夠累人了,該如何是好呢?有人晚間能做更多事,且不需太多自制力,這是真的嗎?共同來閱讀《原子時間:奇蹟的晚間4小時,改變人生、收入翻倍,社畜獸醫的時間管理實證

❙ 為何時間不夠用?
為什麼一般人老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第一,因為無意識放任時間流逝。
由於時間不具物理形態,摸不到抓不到,但是依然有「緊緊把握」時間的方法。首先須了解時間的特性。如果意識時間的存在,緊盯著時間,時間就會過得緩慢;如果遺忘時間的存在,就會稍縱即逝。

世界上有3種情況是人們覺得時間過得最緩慢的時候,等待泡麵泡好時、做平板式支撐時、等待退伍時。為什麼呢?如同前述,因為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持續在「注視著」時間。同理,如果遺忘時間的存在,它就會過得很快。你很難在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裡看到大時鐘,為什麼?就是為了讓顧客們遺忘時間,不知不覺中停留得更久。

我們是不是常覺得下班回到家,只不過洗個澡、吃個飯而已,時間卻轉眼間就不見了?就是因為這時候通常沒有意識時間的存在,任由它流逝了。意識時間後再去使用時間,你就會突然發覺下班後的時間其實很長。如果養成習慣,持續用這種方式意識一天24小時的存在,就能夠比別人多出一倍的時間。

第二個原因是:生活中各種無關緊要的事情讓你的時間流入黑洞。

一天當中必須做、或真正想做的事,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占時間。和朋友們互傳訊息瞎聊的時間,點擊熱門關鍵字瀏覽新聞的時間,習慣性滑滑網路社群,這些加總起來花費的時間絕對比想像的多。

要克服莫名其妙就浪費時間的問題,最簡單的原則就是每隔30分鐘或1小時就檢視自己做了什麼,以回顧的方式較能明確掌握自己如何使用時間。

有的人到了下班時間工作還做不完,必須把工作帶回家,也有的人在上班時間內就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回到家只享受悠閒時光,兩者的差異是什麼?

如果單純來看,可能認為是專注力的差別,但就像前面提到,「是否意識」時間也是重要的一環。但意思並不是要你一整天一直盯著時鐘看,而是你必須在腦中有張虛擬時刻表:現在是幾點?開始做這件事已經過了幾小時?現在自己手頭上正在做什麼事情?這些都應該要知道。很簡單,因為發呆的瞬間,時間會過得特別快,因此必須時時回頭去意識時間「怎麼過」。

若能持續的去回顧時間,就愈能掌握管理時程表的秘訣。當可以隨心所欲去支配時間,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想做都能自由去做,不必擔心時間多寡,這一點讓我最開心,換句話說,得到了時間自由!

❙ 建立高效的晚間計畫
晚間下班只有4小時怎麼用,如何來訂時間軸計畫表呢?

STEP1:盤點你的空白時間
先把一天中自己能運用的空閒時間全部記錄下來,你必須清點「真正」擁有的空白片段有哪些。例如作者的上班時間是10點,比別人晚一些,因此可以利用的時間是早晨2小時左右,和下班後3~4小時。不少人的上班時間是9點,但公司遠近不同,空閒時間也會不同,如果通勤時間長,那就放掉早上,只利用晚上時間也綽綽有餘。

有一個關鍵點要注意:必須固定抽出的時間也要全部記下來,再從空閒時間中扣除。例如,下班後吃晚餐的時間、帶寵物散步的時間等例行公事。要特別列出這些例行公事,是為了在全力以赴做想做的事時,不至於錯過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

因為這些時間是不能省略的——陪狗狗散步、跟家人說話、做簡單家事等等,這些日常之事對人生而言亦是「重要的小事」。無論是發展第二專長或開啟其他副業,許多人忙東忙西拚命向前衝,卻忽略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和重要的人們,這些才是生活的基石。這也是我的切身之痛,是我從自己的生命經驗體悟出的關鍵。

STEP2:了解時間成本和必須投入的專注度
在擬定事前計畫時,不免要設想做一件事情的時間成本,此時必須評估兩點:具體要花多少時間,以及投入多高的專注力程度。

特別是計畫中如果有某項事情必須持續數天,或是每周必須做兩三次以上,就更要訂出每天要預留多少小時給這件事。只在腦子裡預想花費的時間,和實際結果會有很大的差異。

我們常心想「這點小事只要一小時就夠了吧?」但真正做起來沒那麼容易,總會有各種原因耽擱了過程,往往得花上兩倍以上的時間才做完!所以才需要填寫事後錄表單,因為按照時間區段記下所有做過的事情,時間節點和過程被文字化、視覺化了,就有助於精算做每一件事的時間成本。

如果是初次嘗試的事,建議先比預估多排1.5倍的時間。預定的時間可以有彈性,在執行的過程中一邊修正即可。

小時候覺得學校排定的課表就好像腳鐐,因為硬性規定所以令人覺得很悶,但是現在必須做、想做的事情變多了,有具體排定好的行程反而讓我覺得鬆了一口氣。

畢竟時時刻刻光忙著煩惱「接下來呢?然後該做什麼事?」這種雜亂無章的日常生活也會是另一種很大的壓力來源。相較之下,好好計畫每個時間區段,有大中小目標,按照計畫執行的生活,反而變得單純美好。萬一發生緊急的突發狀況,或臨時出現更想完成的事,我也不會對無法按計畫執行感到壓力,而是根據當天的情況彈性做出調整。

計畫是為了幫助我們而存在,並不是為了監視和囚禁自己而制定的,這一點請務必謹記。

❙ 做得下去的計畫,才有效!
有些人會有「人來瘋」的特質,是屬於感覺對了就會瘋狂投入的類型,又或許是一旦開始就迫切想看到成果,野心勃勃的想得到理想成績。但在初期就瘋狂燃燒熱情是很危險的,因為能量耗得太快,消失得也快,可能做到一半就感到厭倦而放棄。因此我們也要提醒自己,再有趣再渴望的事,都要保持穩定的步調,持續慢慢前進。

想想看,當你肚子餓了好幾天,眼前突然冒出一堆美食,很可能會因狼吞虎嚥而噎到。過去沒做過的事、不擅長的事,突然要開始進行也是一樣的道理,在熱頭上所設定的目標,往往是非理性的,執行後一旦狀態不好,反而更容易因為感受落差太大而放棄。

更大的問題是,這種過度熱情又過度失落的情況反覆出現之後,會內化成「算啦,反正我就是那樣」的思考模式,且一路往負面的道路走。所以我一再強調,累積小事的滿足感很重要,那些平日裡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堆疊出階段性的成功經驗,並強化形成「我是有能力的人」的正面回饋,讓成功變成一種好習慣!

無論是自我充實還是經營副業,最重要的是「可持續性」,有些人會因為剛開始進行某件事時,看不到明顯成果而感到焦慮,這是很正常的。「一天只唸30分鐘的書會有效果嗎?」像這樣產生疑慮是再正常不過了。但日復一日的進行,當你覺得30分鐘也綽綽有餘時,就離充滿價值的感覺不遠了。

➤ 小事堆出小成就,讓成功變成好習慣
小時候覺得每天在同樣的時間重複一樣的事情,非常枯燥乏味,但現在反而能享受穩定而規律的生活。

培養出重複性的節奏感很重要,在相同的時間做一樣﹙或同類型﹚的事情,才能順勢形成習慣,也因此作者把所有想要養成習慣的事,都納入日常必做的常規,例如每晚睡前固定30分鐘閱讀,晚餐前30分鐘做瑜珈等。關鍵是小事的習慣,而意志力不是最關鍵的重點。訂晚間計畫的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建立小事。
第二階段每天在相同時間重複執行。
第三階段堅守設定的時間。

在剛開始的階段一般人多會正面思考,告訴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成果,但光是為自己加油打氣,想用意志力撐下去是有勇無謀的——唯有簡單、好做,才能長久。因此從起步到第一階段最為重要,把事情的難度和負荷量縮小到最小單位,之後再一點點逐漸增加,未來才能建立可執行的大目標。

➤思考像大人,行動像孩子
想要建立常規的事情,大多是一開始不怎麼愉快的事;如果感覺快樂無比,根本不須刻意提醒就會開始行動。管理時間不是要「鞭策自己」,太過費心費力去規範自己反而會降低行動力,甚至責怪自己,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意志力最薄弱的人。

然而有獎賞當誘因固然很好用,但讓事情本身做起來有趣一點會更好。要把無趣的事變得有趣,並不容易,但與其強迫自己一直重複做無趣的事,不如絞盡腦汁努力想想如何讓事情變得有趣,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創造讓自己享受其中的環境。

書中分享一個作者好友做居家體適能訓練的例子。朋友想在家做訓練,但機械化的重複動作做久了難免感到無聊,於是他買了一顆亮晶晶的鏡球掛在房裡,打開燈光,大聲播放音樂,創造一種嗨翻天的運動環境,再鼓舞自己重新投入運動;

但時間久了,他又開始感到無聊,於是又改變策略,乾脆不做那些制式化的動作了,這回乾脆玩起任天堂的武力全開遊戲,結果每次都玩到汗水淋漓,而且因為過程太有趣而忘了時間,自然也不會感到無聊了!

又或者,如果讀書讀累了、煩了,可以在每次閱讀時播放自己喜歡的新世紀音樂,也很有幫助。何必一直忍受著厭倦感去做呢?從讓事情變好玩的角度著手,持續摸索,就會找出適合你的方法。

❙ 培養自己,不是一種比賽
作者認為自己的個性雖然散漫,但在某些方面卻很愛逼迫自己,做事情永遠要搶快搶著做好。作者就像一頭鬆開繩子就拔腿狂奔的鬥犬一樣,脾氣又急又差,因為太習慣把所有的事都當成「比賽」,一旦開始就想要快快做完,甚至就連學冥想這種需要放鬆的課程,也忍不住催促自己盡快學好學滿。

冥想是一種「把被慾念覆蓋的妄想消除的過程」,卻很諷刺的把冥想本身化作功利之心。雖然後來領悟到不應該那麼急躁,但那已經是過了很久以後的事了。當下一心只想要表現好、學得快的慾望,遮蔽了我的眼睛。

後來當懂得分辨哪些事必須燃燒精力去做,以及哪些事又必須慢慢享受、穩穩做下去,這才領悟到:有很多事情會中途放棄,是因為衝刺的速度超越了的能力,駕馭不了它們。尤其是剛開始規晚間時光的時候,還在摸索階段,就一頭熱太過於急躁。

想想看,你要選哪一種︰花很多力氣開啟新生活卻輕易放棄?還是輕鬆的從小事做起然後能持續下去?如今,我當然會選擇後者。

不知道是誰說過,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但是我認為人生更像是沒有終點的一場散步,走到一半覺得不想走的時候,就坐下來歇腳也很棒,發現美麗的花朵時,駐足欣賞一番也無妨不是嗎?

帶著這樣的心境往前走,沒有什麼事情是無法持續下去的。


❙ 更多資訊...
  ● 連結:揪團 學習資訊 / 線上1-1
  ● 連繫:興正 Line-id:projason.tsai
  ● 職人旅圖首頁 https://www.cpfs.com.tw/

留言

與您加分

閱讀旅圖: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年度計畫、KPIs慢慢走入輔助的角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變動性」指標的方法。從新聞的瀏覽當中,常見的標題為「雪崩式」〇〇,以2020的疫情而言,旅遊業 雪崩式下滑速度 ,讓人感到十分難以適應這個世界,除了標題是為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變得太快,不再是狼來了,而是被咬了。 雖世界變化的很快,目標與計畫的本質從未變更,不斷地進步是方法。未來三十年的藍圖依然可以想,只不過,別忘記要隨時更新而已。談到「可變的」目標或是計畫,去年最為熱門的方法就是「OKR目標管理」,因這個議題而出了許多本書,這些書籍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國外的經驗為主,少有一本在地化經驗的書。 一個系統的導入過程,相信不論是經營者、專業經理人,甚至員工,都會希望聽聽本土的案例如何進行?畢竟若能有一個本土實際的案例來作為參考,那麼就最好 要 不過。因為一位好友-詹〇〇的推薦,讓我接觸到這一本書,閱讀時因為有之前OKR的知識,覺得這一本不論是在觀念的說明,還是計畫的過程,非常符合國內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工作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於變化時代之下,用一張紙管理自己的年度計畫與目標,將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聚焦,更能強化自己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著強韌的適應性,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吧! ❙  OGSM方法簡介 什麼是OGSM呢?由以下4大內容所組成: Objective(最終目的):企業願景,是全公司上下均須全力以赴的最終目的。 Goal(具體目標):SMART原則將目標化為實際作為,讓員工均能集中目標且竭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Strategy(策略):以三大資源「人、錢、時間」,進一步設定出達到具體目標的做法。 Measure(檢核):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將過程切割成小的指標,透過設定小指標,讓執行者確定沒有走偏或走錯路徑。 ❙ 3步驟輕鬆寫出Objective最終目的 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企業往理想方向邁進。設定最終目的,主要提供員工前進的方向,引導到何處,進而產生競爭優勢是重要關鍵,所以第一步必須審視環境。環境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另一種是內部環境。如果你對於撰寫「最終目的」很頭痛,以下3步驟將幫助你寫出專屬的理想國藍圖。 第1步:蒐集外部資訊 對外部環境的審視可以使用SWOT分析,建議只要特別回答自身的優勢﹙Strength﹚、機會﹙Opportun...

閱讀旅圖:5W1H經典思考法

PEST、SF、3C、SWOT、價值鏈、PPM、STP、4P、AIDMA、AISAS、產品生命週期、〇〇流問題解決法、ㄨㄨ式創意發想法…等,各式各樣的商業架構,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或是 曾 經使用過其中一、兩個方法。 的確,這些架構或思考工具是開闊思想、整理思緒的強大武器,只要適時適所地善加運用,還能作為加深思想的思考工具。 不過,現今的職場上,能 活用這些思考架構並做出成果 的人並不常見。為何會如此?職場上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5W1H經典思考法:容易獲得成果的人都在用 》的作者渡邊,提出他的看法: 為了讓提案看起來更有內容,加入過多沒意義的架構去 分析的「虛有其表型」 只是習慣性地把資訊套進框架中,然後將其一一列出整 理的「實況轉播型」 不分青紅皂白地硬用架構,結果無法好好統整而使自己 陷入混亂的「弄巧成拙型」 這三種「架構症候群」已經蔓延在大街小巷之中。 這些症狀的共通點,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要用這些架 構﹙ 想找出什麼重點 ﹚。換句話說,架構症候群的人不擅 長讓思考化繁為簡,直搗核心問題。 明明學了很多架構及創造、思考法,卻無法適當活用。那為何不將複雜 轉 化至最簡單的手法呢? 在發現問題、構思點子、說服他人或解決問題時,將能開 闊視野且釐清本質的5W1H分散、拆解,或是組合。 光靠5W1H這個 簡單卻強大的思考工具, 就能做到許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  以Big- Why回推「真正目的」 製造醫療相關產品的公司HogyMedical,當初也是如此。現在他們是製造針筒、手術刀、縫線等多種手術相關消耗品,創造高銷售純利﹙ 2017年3月期:16% ﹚的優良醫療相關器械製造商。 過去,他們 主要的販賣手法 是將產品拿去向醫師一一推銷,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只是賣 針筒或手術刀等物品的業者。 但是, 在重新審視「我們公司是為了什麼存在?」 「為什麼顧客不買我們的產品?」等目的﹙ Why ﹚之後, 他們發現顧客重視的並非「安全 的 在短時間內完成手術」; 更進一步察覺到 , 顧客追求的真正目的﹙ Big- Why ﹚是「增加一天內的手術數量,改善醫院的經營狀況﹙ 事業收益 ﹚」 。 於 是,Hogy Medical 以回推出來的結果,重新定義了公司的事業目的。 現在, 將自家製造的42種器材包裝成一包的「白 內障手術包」, 有了手術器具包之後,醫院的手術 前...

閱讀旅圖: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有位男士實踐了PDCA筆記術之後,得到下列成果: 原本加班超過一百小時以上→變成二十個小時﹙以前沒有一例一休哦!﹚ 兩內年減重十三公斤 個人年收入倍增 一樣是知悉PDCA,但展現出現成效不一樣。 於職場工作的夥伴,對PDCA不會太陌生。 PDCA是一套經常用於品質改善的流程,現在則成為不論任何行業都耳熟能詳的商業語言,個人也十分感到有興趣,使用過程中總感覺有一些些的不對勁,自己也說不上來。 閱讀《 鬼術PDCA 》之後,發現作者將這個方法用於思考目標的落差時,思路變得非常清晰,我也用於年度計畫的專案管理上,果然就找出不少的問題。 若是要落實到每日的計畫與專案計畫,這一本《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讓我得到一些啟發,作者就是前面提到的男士岡村拓朗。 書中提及,大家都知悉PDCA,但為何會轉不動呢?就是不知PDCA的轉動方法,這句話引起我不少的好奇,進而閱讀。 為何要用PDCA來成為筆記的架構呢?有以下優點: 短時間能改善問題的行動方式 自然而然就能釐清思緒 了解一天之內的行動或計劃的問題點 從作者列舉優點中,找到閱讀這一本書的目的,藉由這本書的觀念啟發,讓自己工作更省力一點,品質更高一點,持續不斷地改善。 ❙ PDCA轉動的三原則 如何讓PDCA轉動,主要有三個原則: 原則1:視覺化 PDCA一點都不難,但為何無法順利運作?關鍵原因不是執行問題,而是沒有看到計畫的整體圖像。所謂的整體圖像是指,於腦中產生像是從上方俯瞰整體計畫的一幅畫,如果不能如同看一幅畫那樣,看出整體圖像不斷的出現變變化或是改善,就很難察覺PDCA的運作,甚致覺得PDCA是無效的。 如何來視覺化呢?首先是圖像化,於《 創意,從計畫開始 》該書提到,製作計畫﹙專案﹚目標,水野學的方法是利用「Google的圖片檢索」方式來進行,利用檢索方式來將計畫﹙專案﹚目標圖像化,並進行目的確認,只要能將PDCA視覺化,就能啟動循環。 第二步驟則是數值化。圖像化讓我們有一個方向,數值化則是精準地反應計畫目標的情形,有數字即能精準掌握。若連改善方案或是行動都能數值化,那要轉動PDCA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最後,就是寫下來。 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寫下來,只是寫下來,成功機率就會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