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年初,每一個人總是會在無意間,聽到這樣的聲音…
「現在的公司真的可以繼續待下去嗎?…心裡有奇怪的直覺,但也不知如何是好。」轉換到適合的工作,是每一個人的期盼,畢竟工作佔據人生的四分之三﹙現在已沒有退休概念﹚,但擔心自己的專業不足、不想收入減少、家人會反對、沒有想像中的好…等問題,讓自己心煩意亂,不知該聽誰的比較好。
冷靜思考,你就是你,獨特的自己,沒有人與你一樣,因此你也找不到一個「完美前例」來參考,因無前例可循,當然會不安。回到本質來思考,你要的不是換工作,而是一種「衣食無缺」的概念,或是「如何來累積自己職涯資本」,這才是你真正的煩惱所在,當視角從找「完美前例」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時,就會有許多的解法。
現在這個時代,日本社會平均每兩個人就會有一人轉職,轉職最重要的是主角就是「自己」,評估自己值多少價值,就是重要的一步。如何來評估這個虛無縹渺的項目--「自己的市場價值」,就讓我們從《轉職思考法》一書找到思考脈絡。
❙ 佳句整理
❥ 想要轉職,真正需要的不是職缺資訊,而是「思考法」。
❥ 擁有市場價值的人,才能擁有自由。這種人隨時都可以辭職,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
❥ 就算技術資產再高,如果置身在衰退中的產業裡,自身市場價值也會逐年遞減。
❥ 一家薪水很高的成熟公司,跟一家薪水低、但有助於提升自身市場價值的公司,當心中難以抉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後者。市場價值與薪水高低,以長期來看勢必會趨於一致﹙領高薪的人但不符合市場價值,會被迫退休﹚。
❥ 我深信只要每個上班族都握有「隨時可以轉職」的優勢條件,國家一定會有所改變。
如何有效的轉職?想要轉職,真正需要的不是職缺資訊,而是「思考法」。除了自己的市場價值之外,產業未來性也需要去思考,因此,如何確保「一輩子衣食無缺」,總共有四個步驟:
❥ 就算技術資產再高,如果置身在衰退中的產業裡,自身市場價值也會逐年遞減。
❥ 一家薪水很高的成熟公司,跟一家薪水低、但有助於提升自身市場價值的公司,當心中難以抉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後者。市場價值與薪水高低,以長期來看勢必會趨於一致﹙領高薪的人但不符合市場價值,會被迫退休﹚。
❥ 我深信只要每個上班族都握有「隨時可以轉職」的優勢條件,國家一定會有所改變。
如何有效的轉職?想要轉職,真正需要的不是職缺資訊,而是「思考法」。除了自己的市場價值之外,產業未來性也需要去思考,因此,如何確保「一輩子衣食無缺」,總共有四個步驟:
- 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
- 評估目前工作的「產業壽命」
- 在優勢消失之前,轉換跑道至具成長性的市場
- 從具有成長性的市場中,挑選出最佳的公司
❙ 01 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
請問你的薪水如何來?為何有高、有低?冷冰冰的答案就是,其實我們就是一個商品。好的商品價格高,這就是商業市場的意義。高市場價值的人,隨時可以辭職,於任何地方工作,真正的自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請問你的薪水如何來?為何有高、有低?冷冰冰的答案就是,其實我們就是一個商品。好的商品價格高,這就是商業市場的意義。高市場價值的人,隨時可以辭職,於任何地方工作,真正的自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問題來了,要如何來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呢?共有三個面向:
- 擁有高度技術力,任何公司都不可或缺的人。﹙謂之技術資產﹚
- 能夠與所有人建立交情並且獲得幫助的人。﹙謂之人際資產﹚
- 雖然沒有特殊長才,卻能穩定支領高薪的人。﹙謂之選對行業﹚
技術資產的意思就是擁有多少具有價值的技術,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評估:
專業:等同於職業,例如:機械、會計、業務…等。此為不可移轉性技能。
經驗:可以廣泛的應用於各種行動,此為可移轉性技能,就較傾向軟性能,例如:領導過一個大型專案、建置公司的電子文系統…等,除了要有能力之外,還有相關的條件配合,因此,獲得「經驗」的難度較高。
那一種價值較高?這不是誰高誰低的問題,而是,必須要有夠高的「專業」,才能有機會獲得「經驗」。不同階段的人,追求的項目也不同,二十歲到三十歲,著重於專業的提升,之後,才能著重於經驗。唯有具備專業性的人,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寶貴經驗」。因為,公司最重要的專案,總是萬中選一、精挑細選的去挑選專案成員,不是嗎?
平凡人如何來突圍?平凡的一般人更應該要注意「經驗」,仔細選擇戰場,利用置身環境,創造出難以取代的「經驗」,才能與頂尖高手進行區隔,這是必須要加以思考的點。
❷ 能夠與所有人建立交情並且獲得幫助的人。﹙謂之人際資產﹚
人脈是一個看不見卻重要的資產,許多人面特廣的前輩,光靠人脈就能獲得不少的業績,不是嗎?
「不論任何業界,都有人能夠單靠人脈獲得工作機會。『因為是這個人,所以才願意協助』或是『指名把工作交給這個人』,這都是「人際關係資產」。評估你自己,有沒有哪個客戶,即使在你轉職之後,依然會把工作託付給你?」
人脈於二十歲時用處並不大,因為還在累積技術,但超過四十歲之後,就會變成相當重要的資產。而且,人脈通常要經營許久,才會開花結果,獲得回報,於轉職上,這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因子。
❸ 雖然沒有特殊長才,卻能穩定支領高薪的人。﹙謂之選對行業﹚
選擇比努力重要,相信嗎?一個人年紀輕輕就百萬年薪,另一個人則是用盡畢生時間,年薪還是不見起色。兩個都很忙,但收入會差異很大。
原因是,一個在金融業,另一個則是在基層服務業。每一個行業、職務都有生產性,用簡單的話說,就是該產業產出的毛利。金融業一小時的交易量,可能是好幾億,服務業一小時的翻桌率則只有數千元,毛利是給職員薪水重要的來源,行業一開始就決定薪水。
好工作人人想要,工作就會變得非常競爭,當然,也有人對金融業沒有興趣。如何來撰擇產業呢?若是如此,那就得好好的注意,你的產業正在往哪一個方向發展,向上或向下。
❙ 02 評估目前工作的「產業壽命」
一個產業,從創新到消失,總會經歷四個階段:
❶ 利基:一開始創造這一個產業,初期,投入的人不多。
❷ 明星:大家發現有利可圖,因此所有人開始投入,投入的人變多。
❸ 制式:越來越多人投入,因此技術大量被研究與複製,自動化開始出現,投入人力變少。
❹ 消失:產業自動化,人力投入不再需要,或是用少少的人力,即可大量生產。
用這四個象評估自己的產業,就可以知悉自己目前在哪一個階段之中。若能選擇在成長性的業界工作,就能提升自己的價值。例如從二○一○年起,手機遊戲大幅成長,從事相關產業的人,荷包也滿滿。
另一個反例是,金融業,為何金飯碗不在?目前開始出現大量的F-Tech,取代的是知識白領,報稅、提款…等,早已可以用軟體或是附近的ATM來進行。
❸ 制式:越來越多人投入,因此技術大量被研究與複製,自動化開始出現,投入人力變少。
❹ 消失:產業自動化,人力投入不再需要,或是用少少的人力,即可大量生產。
用這四個象評估自己的產業,就可以知悉自己目前在哪一個階段之中。若能選擇在成長性的業界工作,就能提升自己的價值。例如從二○一○年起,手機遊戲大幅成長,從事相關產業的人,荷包也滿滿。
另一個反例是,金融業,為何金飯碗不在?目前開始出現大量的F-Tech,取代的是知識白領,報稅、提款…等,早已可以用軟體或是附近的ATM來進行。
❙ 03 在優勢消失之前,轉換跑道至具成長性的市場
優勢為何會消失?我們總是抱持一個想法,想要進入安穩的公司,最好重複著過去,不需花費太多的腦筋,即可完成所有的事。很可惜的是,公司是由員工組合而成,大家都想要「安穩」,然後所有人行動就會開始僵化,不想有太多變化,於如此變化巨烈的環境可能嗎?
因此,在自己優勢消失之前,應要開始轉向。如何來選擇下一波的浪潮呢?有兩個重要思考的方向:
方法①:找出許多新創公司紛紛投入且不斷發展的商品或服務。
關注新創公司及投資的趨勢及動向,跟大企業相比,新創公司在資本額及人力上都遠遠不及。因此,唯有與世界潮流站在同一邊,與大企業競爭時才有勝算。想要獲得以上的資訊,收集資訊變成重要的思考方法,重新思考關鍵字,並進行搜尋,變成日常的工作。
方法②:找出足以推翻現有業界不合理處的機制。
業界的不合理處有點籠統,以教育界為例,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裡,有些教師的上課內容卻是數十年如一日,你不認為這很不合理嗎?或許被教育界知悉,會嗤之以鼻,但只要拉長時間與眼光,推翻不合理處的機制夠強,這個產業就會開始翻轉,而呈現出爆炸性的成長。
有很多成功人士從年輕時就堅持自己的信念,即使遭到再多嘲笑,還是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到了某一天,這些事情的價值可能會突然顯現出來。相反的,有很多人在年輕時被視為曠世英才,畢業後進入一流公司,剛開始的時候好像活得很逍遙自在,但過了幾年卻開始怨天尤人,成天只會抱怨公司。所以,鑽石的原石總是藏在「沒有人認同但邏輯說得通」的事情裡。
❙ 04 從具有成長性的市場中,挑選出最佳的公司
從整個產業面,我們找到觀察的重點,那麼,如何往下一階,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公司呢?有三個思考的要點:
❶ 市場價值
與自己的能力強項是否能互相搭配,藉此來提升市場價值,不論是技術,還是人脈,都是我們要考量的。市場價值必須要搭配個人職涯資本來考量,而非僅從自己單個面向來思考,以免作出錯誤的判斷。
❷ 職場環境
環境的力量,充滿影響力。真正的好公司,內部風氣肯定會與現在的社會相反。一家「員工隨時可以離職卻不想離職」的公司,與一間員工想離職卻沒有辦法離職,或是員工沒有專業能力卻只想賴著不走的公司,哪一邊比較強?職場環境與市場價值就長遠的眼光而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❸ 一展長才的可能性
作者提到,轉職的人可以於面試時,提出這三個問題,作為一展長才的可能性的判斷:
Q1「貴公司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期待新進員工能有什麼樣的表現?」
Q2「現在貴公司內最活躍、最受肯定的員工是什麼樣的人才?這位員工能夠一展長才的理由是什麼?」
Q3「那些像我這樣轉職進入貴公司,並且表現相當活躍的員工,待過哪些部門、負責什麼樣的工作?」
於轉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不同的問題,於書中的第三章,就點出幾個問題,要我們好好的思考:
關鍵不在做什麼,而是你要先學會「思考術」。思考,總是在行動之前…
順道一提,相信你身邊正有人需要這樣的資訊,面對不安的未來,有一個思考能夠協助他,也算是為分朋友分擔憂愁,何妨順手轉給他,讓他有心定向前的勇氣。
...參考資訊...
環境的力量,充滿影響力。真正的好公司,內部風氣肯定會與現在的社會相反。一家「員工隨時可以離職卻不想離職」的公司,與一間員工想離職卻沒有辦法離職,或是員工沒有專業能力卻只想賴著不走的公司,哪一邊比較強?職場環境與市場價值就長遠的眼光而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❸ 一展長才的可能性
作者提到,轉職的人可以於面試時,提出這三個問題,作為一展長才的可能性的判斷:
Q1「貴公司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期待新進員工能有什麼樣的表現?」
Q2「現在貴公司內最活躍、最受肯定的員工是什麼樣的人才?這位員工能夠一展長才的理由是什麼?」
Q3「那些像我這樣轉職進入貴公司,並且表現相當活躍的員工,待過哪些部門、負責什麼樣的工作?」
於轉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不同的問題,於書中的第三章,就點出幾個問題,要我們好好的思考:
- 該如何面對留下來的職員及跟隨自己的伴侶?
- 轉職活動進行到了後期,會產生「其實留在原本公司也不錯」的迷惘。
- 曾經一起打拼的工作夥伴才更應該鼓勵轉職?
面對未來,每一個產業,每一間公司,每一個人都會有不確定的因素存在,「轉職思考術」這樣的能力,變成我們未來職場不可或缺的軟性技能,在還可獲取報酬之際,更應要去思考下一個去處。
英國大師韓第提出第二曲線,於成熟期即開始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展開的時間點是關,也請大家務必深思。所有的成功魔法都有保鮮期,身處變動的環境,尋找第二曲線是個人和組織必須經常思考的關鍵課題。
這個觀念與這一本書的核心思維一致,同時,也回答每一個人不安的問題,「現在的公司真的可以繼續待下去嗎?…心裡有奇怪的感覺,但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這個觀念與這一本書的核心思維一致,同時,也回答每一個人不安的問題,「現在的公司真的可以繼續待下去嗎?…心裡有奇怪的感覺,但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關鍵不在做什麼,而是你要先學會「思考術」。思考,總是在行動之前…
順道一提,相信你身邊正有人需要這樣的資訊,面對不安的未來,有一個思考能夠協助他,也算是為分朋友分擔憂愁,何妨順手轉給他,讓他有心定向前的勇氣。
...參考資訊...
※ 頁中圖片來源
①Photo by Saulo Mohana on Unsplash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