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旅圖:彼得原理


在職場上有遇到這樣的狀況嗎?為什麼有能的人往上升遷後,卻變成職場毒瘤?彼得博士告訴你,這些人並不是真的廢物,只是放錯位置而已!其實,你我都可能成為下一個「不適任的傢伙」,來看一位表現優良,但升遷之後遇到困境…

亨克是吉瑞斯汽車修護公司的學徒。他格外出色的表現,讓他很快便擢升為技師。擔任技師時,他能從隱晦的狀況中點出問題所在,且非常有耐心地進行修正。所以接下來,他升為修護廠的領班。

但在領班的職位上,他對機械的狂熱與完美主義便成了阻礙。無論修護廠有多忙,他都會接下感覺很有趣的工作。「我們一定能完成。」他說不滿意,他絕不罷休。

每個工作他都插手,無法待在辦公桌前。他常全心投入,和拆解的車奮戰,真正應該做事的工人只能站在旁邊看,而其他人則坐在一旁,等待主管交付新任務。最終,養護廠的工作事項永遠排不完、永遠一片混亂、且時常錯過交車時間。

亨克沒有意識到,大部分的車主並不是非常在意車子是否修得臻於完美,他們要的是準時交車!他也沒有意識到,他的下屬比較在意的是薪水,而非拆解車子。所以他不僅與客戶處不好,跟下屬的關係也出現問題。他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技師,但是個非常不適任的領班。


❙ 彼得原理:階級制度的魔咒
「階級制度」﹙hierarchy﹚這個詞,原用於描述牧師的分級制度,現在則指稱組織中會員或員工的評等、級別或等級。階級學雖然是最近才形成的,但無論是公共或私人行政領域,都非常適用。

彼得原理,是了解每一種階級制度的關鍵,因而也是了解整個文明結構的關鍵。有些人異想天開,以為有辦法自外於階級中,但不管你是在商業界、企業界、工會組織、政界、政府機構、擔任軍職、神職或是教職,你一定脫離不了階級制度。所有人都受制於彼得原理。

當然,有些人可能升官了一、兩次,從較低階的職位升到較高的職位,而兩者他皆得心應手。但他若在新的職位上表現良好,他就有機會再升上更高的職位。每一個人,包括你、也包括我自己,我們最後一次的升職,一定會讓我們從遊刃有餘的職位,升到無法勝任的位置。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知悉,汽車修護廠領班亨克在第三職等到達了他的不適任等級;經歷數百個職場不適任的案例分析後,歸納出彼得原理,也就是:不管在哪種制度中,每一位員工最後都會升到自己的不適任等級。

❙ 先別管彼得原理,如何獲得提拔是首要
作者研究結果大概可以精簡為五大實用建議,供被提拔者參考。

1、找到你的職涯貴人
職涯貴人就是位階比你高,能幫助你升遷的人。你可能需要花點心力,找出誰是真正有能力幫助你的人。你可能會想,我的職涯發展不是取決於直屬主管寫的考核報告嗎?

這想法或許沒有錯,但管理階層可能會注意到,你的直屬主管已達到不適任等級,因此可能會不太重視這位主管寫的東西。所以說,別只看表面,用心探尋,就會找到你要的。

2、激發職涯貴人的動力
「找了一位沒有動力的貴人,跟沒有貴人無異。」讓你的貴人知道,若提拔你,他能得到什麼;若沒提拔你,他會失去什麼。

作者研究蒐羅了很多相關案例,有些人和貴人取得雙贏、有些人則使出骯髒手段,就不舉例了。作者說,想把這個階段當作給讀者的測試,稱之為彼得過渡﹙Peter's Bridge﹚。若你無法自立完成此事,就表示你已達不適任等級,那也沒什麼能幫你的了。

3、從基層繞道離開
「通暢的康莊大道就是最好的道路。」
想像你在泳池邊,想爬上跳水的高臺。爬到一半時,梯子被擋住了,上面是一個也想跳水的人,但他爬到一半就沒膽了。他緊閉雙眼,絕望地緊抓梯子。他不會掉下去,但也無法往上,你也被他卡住,無法通過。即使已站上跳臺頂端的朋友在上頭大聲呼叫,也無濟於事。

在職場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你想升遷的位置上,有個已達不適任等級的人卡在那裡﹙占位者﹚,就算你能力再好、貴人再努力提拔也沒有用,我把這尷尬的情況重新命名為彼得僵局﹙Peter's Pretty Pass﹚。

回到泳池的例子。要上到跳臺最高處,你就必須爬下被卡住的那道梯子,走到另一邊的梯子去,順暢爬到頂端。在職場上,如果要往上爬,你必須放棄有人占位的那道梯子,轉向其他通暢的升遷管道。這樣的策略稱為彼得繞道而行﹙Peter's Circumambulation﹚。

在投入繞道而行的策略之前,請先確認你確實陷入了彼得僵局,例如此人是真的嗎?若占位者他是有資格晉升的,你就無須迴避。只要沉住氣,耐心等待,他總會升官,位置會空出來,此時就是升遷拉力大顯身手的時刻。

4、保持彈性
一個貴人能做的有限。經驗老到的登山好手,能幫助較弱的登山者爬到與自己同高的位置,領導者也一定要爬到更高的職位,才能夠提拔更多人。

如果第一位貴人爬得不夠高,那你就應該找一位能爬高的貴人幫忙。所以請做好準備,等時機來臨,就轉向效忠另一個貴人吧。「沒有什麼比新的貴人更好了!」

5、雞蛋别放同個籃子裡
霍爾定理:多位貴人的拉力,等於每一位貴人的拉力乘以貴人數量的總和。若貴人不止一位,他們就會彼此交談,強化你在他們心中的豐功偉業,最後決定要助你一臂之力,如此一來就有了加乘效果。如果只有一位貴人,就無法出現這樣的強化效益。俗話說得好:好的貴人戰隊,帶你上天堂。

❙ 替換妙招就是救命良方
還在等什麼?就升上去吧!只要按照上述的步驟,你就可以獲得提拔,讓你在公司的晉升速度更快抵達最終的不適任等級。當我們到達這個位置時,如何利用妙招來化解呢?

作者找出六種「不適任員工的工作妙招」,因為不適任就不會升遷,不會升遷「彼得原理」就無用武之地,你公司有人是這樣嗎?

妙招①:永無止盡的準備
面對重要任務時,適任的員工會直接著手開始,但不適任員工會選擇忙著執行前期的準備工作。以下是幾個屢試不爽的方法。
  1. 確認行動需求。證明需要行動的證據永遠不嫌多,座右銘是「有備無患」或「欲速則不達」若確認行動需求時花了夠多的時間,需求就會自動消失。﹙彼得預言Peter's Prognosis﹚。例如,面對飢荒問題時,研究處理飢荒需求的時間越久,到最後你就無需處理飢荒了!
  2. 不管要做什麼,先研究替代方案再說。假設初步研究後,確認有此行動需求,則替換使用者必須確定,他選擇的是最有效率的處理方法。無論花多久時間,都要找到最高效率的方法。「替代方案」本身就是一個替換妙招,也是搖擺不定症候群的一種,只是比較不那麼慌張而已。
  3. 徵詢專家意見,目的是為了讓計畫能有效率的執行,包括成立委員會研究相關問題。此妙招的變種稱為援引先例,不找活著的專家,而是找已經作古的專家資料。
  4. 重要的事先做。對準備期的每一個階段都耗盡心思、曠日廢時,如儲備大量的備用表單、零件、彈藥、或是備用經費等,為的就是在朝著目標邁進之前,先鞏固眼前的地位。
妙招②:專精枝微末節的小事
葛萊德曼獲升為沙加摩爾沙發公司分廠的經理,在這間年久失修的工廠當中,他的任務是提高分廠的生產力還有收入。他立刻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做好這個任務,於是他將注意力轉移到處理生產力的問題。他將任務替換為關注分廠的內部組織狀況。

他整天的工作,便是確認管理階層與勞工之間沒有摩擦,工作條件良好且整個分廠的氛圍都如他所言,是個「快樂的大家庭」。還好葛萊德曼帶了副理D.多米尼,他是個尚未到達不適任等級的年輕人。還好有多米尼積極的作為,讓分廠起死回生,賺進大把鈔票。

這些功勞全歸葛萊德曼所有,他對自己的「成功」職涯感到非常自豪。他完美運用了替換現象,且因為這樣得到了幸福。這種枝微末節專家的座右銘是管好枝微末節,重要的事就會自動迎刃而解。

妙招③:以形象蓋過工作表現
凡德爾女士是埃克塞西奧市立高中的數學老師。數學課的大多數時間,她都在分享數學的美妙與重要之處,她會告訴學生數學的古往今來還有未來展望。至於如何算數學,則當作回家作業,不在課堂上教授。

凡德爾女士的數學課總是非常開心有趣,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她是個好老師,雖然學生的數學不太好,但他們認為這是因為數學太難的關係。凡德爾女士也堅信自己是位好老師。她認為會無法升職,是因為上頭有太多不比自己能幹的老師心生嫉妒所致,因此她就待在這個職位上,開開心心且充滿優越感的繼續任職。

凡德爾女士的例子也是一種替換現象,這個方法十分常見,可能是刻意為之,也可能是不自覺的。這個妙招的法則就是:要讓自己感到滿意的話,必須把形象看得比工作表現還重要﹙彼得安慰劑效應,Peter's Placebo﹚。

不過請注意,雖然這個方法能讓使用者滿意,卻不一定能讓老闆滿意!彼得安慰劑效應在各個階級的政治從業者身上尤其常見,他們常大談民主制度﹙或君主制、共產制度、氏族制,依案例不同而定﹚有多重要、有多神聖,有多麼輝煌燦爛的歷史,對自己的職責卻少有落實。

妙招④:做與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事
這是個大膽的招數,會成功是有原因的。如我們所見,選擇永無止盡的準備、專精於枝微末節的小事、或是提昇自己形象的不適任者,通常都缺乏有效產出,或至少不是他們該做的事,但他們做的替代方案,多少都與自己的工作有關。

有時就連一般的觀察者,甚至不適任者的同事,都不會注意到他其實沒有在做正事,而是在進行替換行為。但現在這招,做的事情可說是跟工作一點關係都沒有。

F.何普斯是歐森特輪軸製造有限公司的總裁,但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領導慈善機構上,包括組織募款活動、籌辦慈善活動、激勵志工士氣以及監督專業人員等。進辦公室只是為了簽一些重要的文件。

在大學董事會、政府部門的諮詢顧問、或是調查機關裡,都能夠輕易找到這樣的人,整日忙著與工作無關的事。

妙招⑤:成為職務代理人
這個妙招通常在龐雜的機構中較為常見。不適任的資深員工,有時會成為職務代理人,暫代另一個部門的組長,或是委員會的臨時主任。暫代的職務內容,通常都跟代理人原來的工作不同。

我們來看看這個過程是怎麼運作的。這個代理人因此不必處理自己分內的職務﹙反正他也無能處理,因為這是他的不適任等級﹚,但他也無須在新的職位上做出任何重大的決策。

「這我不能做決定,應該要等到正式組長接任,由他來決定。」當職務代理人當到駕輕就熟之後,他可能接下來好幾年都會繼續擔任不同的職務代理人,並因為這樣的替換技巧,從此過著心滿意足的日子

妙招⑥:集中火力
無法做好所有工作,而選擇集中火力妙招的員工,會忽略所有工作,並將所有心力集中在一個小任務上。如果這個小任務能做好,他就會繼續做;如果做不好,他就會把任務範圍再縮得更小。

奈勒是埃克塞西奧畫廊的老闆,他對畫作收藏、作品展示、以及畫廊的財務狀況都興趣缺缺,對畫廊硬體維護也一概置之不理。他整天都待在畫廊的畫框店中,研究裱框的歷史。我最近聽到的消息是,奈勒發現裱框的知識永遠學不完,所以他決定要專注研究用來裱框的各式黏膠。

有的醫師因研究全世界只有個位數案例的疾病,而聲名大噪;有的醫師則成為研究身體某極小區域的專家。

❙ 感想:升與不升都稱之為藝術
看著書中的案例,心中有許多的疑惑都有被點醒的感覺,學校剛畢業急著適應職場的模式,過了新鮮人的階段就是為了升遷在努力。當時的我,總是無法理解年資二十年的資深經理,為何工作會是如此態度?

從彼得原理一書的閱讀中體會到,原來這正是二十年資深經理人的職場求生術,職場不只是一直向上走,也要懂得走得更長久,有趣的職場求生計,分享給你。


❙ 更多資訊...
  ● 連結:揪團 學習資訊 / 線上1-1
  ● 連繫:興正 Line-id:projason.tsai
  ● 職人旅圖首頁 https://www.cpfs.com.tw/

留言

與您加分

閱讀旅圖: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年度計畫、KPIs慢慢走入輔助的角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變動性」指標的方法。從新聞的瀏覽當中,常見的標題為「雪崩式」〇〇,以2020的疫情而言,旅遊業 雪崩式下滑速度 ,讓人感到十分難以適應這個世界,除了標題是為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變得太快,不再是狼來了,而是被咬了。 雖世界變化的很快,目標與計畫的本質從未變更,不斷地進步是方法。未來三十年的藍圖依然可以想,只不過,別忘記要隨時更新而已。談到「可變的」目標或是計畫,去年最為熱門的方法就是「OKR目標管理」,因這個議題而出了許多本書,這些書籍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國外的經驗為主,少有一本在地化經驗的書。 一個系統的導入過程,相信不論是經營者、專業經理人,甚至員工,都會希望聽聽本土的案例如何進行?畢竟若能有一個本土實際的案例來作為參考,那麼就最好 要 不過。因為一位好友-詹〇〇的推薦,讓我接觸到這一本書,閱讀時因為有之前OKR的知識,覺得這一本不論是在觀念的說明,還是計畫的過程,非常符合國內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工作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於變化時代之下,用一張紙管理自己的年度計畫與目標,將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聚焦,更能強化自己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著強韌的適應性,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吧! ❙  OGSM方法簡介 什麼是OGSM呢?由以下4大內容所組成: Objective(最終目的):企業願景,是全公司上下均須全力以赴的最終目的。 Goal(具體目標):SMART原則將目標化為實際作為,讓員工均能集中目標且竭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Strategy(策略):以三大資源「人、錢、時間」,進一步設定出達到具體目標的做法。 Measure(檢核):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將過程切割成小的指標,透過設定小指標,讓執行者確定沒有走偏或走錯路徑。 ❙ 3步驟輕鬆寫出Objective最終目的 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企業往理想方向邁進。設定最終目的,主要提供員工前進的方向,引導到何處,進而產生競爭優勢是重要關鍵,所以第一步必須審視環境。環境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另一種是內部環境。如果你對於撰寫「最終目的」很頭痛,以下3步驟將幫助你寫出專屬的理想國藍圖。 第1步:蒐集外部資訊 對外部環境的審視可以使用SWOT分析,建議只要特別回答自身的優勢﹙Strength﹚、機會﹙Opportunity﹚

閱讀旅圖:5W1H經典思考法

PEST、SF、3C、SWOT、價值鏈、PPM、STP、4P、AIDMA、AISAS、產品生命週期、〇〇流問題解決法、ㄨㄨ式創意發想法…等,各式各樣的商業架構,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或是 曾 經使用過其中一、兩個方法。 的確,這些架構或思考工具是開闊思想、整理思緒的強大武器,只要適時適所地善加運用,還能作為加深思想的思考工具。 不過,現今的職場上,能 活用這些思考架構並做出成果 的人並不常見。為何會如此?職場上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5W1H經典思考法:容易獲得成果的人都在用 》的作者渡邊,提出他的看法: 為了讓提案看起來更有內容,加入過多沒意義的架構去 分析的「虛有其表型」 只是習慣性地把資訊套進框架中,然後將其一一列出整 理的「實況轉播型」 不分青紅皂白地硬用架構,結果無法好好統整而使自己 陷入混亂的「弄巧成拙型」 這三種「架構症候群」已經蔓延在大街小巷之中。 這些症狀的共通點,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要用這些架 構﹙ 想找出什麼重點 ﹚。換句話說,架構症候群的人不擅 長讓思考化繁為簡,直搗核心問題。 明明學了很多架構及創造、思考法,卻無法適當活用。那為何不將複雜 轉 化至最簡單的手法呢? 在發現問題、構思點子、說服他人或解決問題時,將能開 闊視野且釐清本質的5W1H分散、拆解,或是組合。 光靠5W1H這個 簡單卻強大的思考工具, 就能做到許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  以Big- Why回推「真正目的」 製造醫療相關產品的公司HogyMedical,當初也是如此。現在他們是製造針筒、手術刀、縫線等多種手術相關消耗品,創造高銷售純利﹙ 2017年3月期:16% ﹚的優良醫療相關器械製造商。 過去,他們 主要的販賣手法 是將產品拿去向醫師一一推銷,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只是賣 針筒或手術刀等物品的業者。 但是, 在重新審視「我們公司是為了什麼存在?」 「為什麼顧客不買我們的產品?」等目的﹙ Why ﹚之後, 他們發現顧客重視的並非「安全 的 在短時間內完成手術」; 更進一步察覺到 , 顧客追求的真正目的﹙ Big- Why ﹚是「增加一天內的手術數量,改善醫院的經營狀況﹙ 事業收益 ﹚」 。 於 是,Hogy Medical 以回推出來的結果,重新定義了公司的事業目的。 現在, 將自家製造的42種器材包裝成一包的「白 內障手術包」, 有了手術器具包之後,醫院的手術 前置準備時

動手來張心智圖-閱讀與繪製一次搞定-02

《職場心智圖-超簡單、高效能》  工人要蓋房子,最好先看過設計圖?知道房子長什麼樣子?想要學彈鋼琴,最好摸過鋼琴,讓手指試試按下琴鍵那一刻的觸感。 當你想學心智圖時,最好也先看過心智圖,並且學習如何看一張心智 圖,有「看」心智圖的經驗跟能力之後,我們學習「做」心智圖就更事半功倍。 一張心智圖色彩繽紛,排列的方式也與我們熟知的條列式大為不同?如何來閱讀心智圖,當然首先就得了解,如何正確閱讀心智圖,才能有『見林亦見樹』的效果。 閱讀一張心智圖,共分為三個步驟: 從 中心主題 (Central Image)的圖像開始,那是心智圖的焦點。 閱讀與中心圖像聯結的所有 主幹(Main Branch) 上關 鍵字。它相當於一個章節的標題,可以讓你瞭解心智圖的各個主題是什麼﹙※小叮嚀:看的順序,從右上角接續順時鐘﹚。 閱讀與Main Branch相連結的 支幹(Sub-Branch) 與次支幹 (Sub-Sub-Branch),它可以幫助你整理資料的關聯性及輕鬆記憶。   試試看,運用以上的三個步驟,來看看榜首筆記術,要如何才能考上台大電機系呢? 要認識心智圖,可以探其源頭。我們可以從認識這四位人物開始,每位人物都有其貢獻: 西北大學認知科學心理學家──柯林斯(Allan M. Collins)教授,於1960年代提出「語意網絡」(Semantic Network)。 康乃爾大學──諾瓦克(Joseph D. Novak),在1970年代與他的研究團隊提出「概念構圖」(Concept Map)。 英國大眾心理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1974年透過《Use Your Head》一書向世人介紹「放射思考」(Radiant Thinking)模式的心智圖法。 華人心智圖法大師──孫易新(Mickey Sun),於1997年至英國博贊中心接受師資培訓,將心智圖法引進華人世界,並將課程從西方人的思維與學習模式轉換成適合華人、兼具西方與東方優點的本土化課程。 到底什麼是心智圖呢?心智圖﹙Mind Map﹚的概念定義是 「心智地圖」﹙Map of your Mind﹚,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呈現出大腦思考內容的一張圖」。所以,當你對一件事理解很透徹時,畫出來的心智圖就會簡單易懂,反之,若是因為自己的知識背景不足或是不清楚要理解的內容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