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旅圖小品:選對工作訊號

工作佔據人生最長的時間,不像選學校,沒有清楚的社會標準,但有著個人對工作的期待。有人覺得工作時間超快,有的則覺得是超慢的,其實,「今天過得真快!」就是一種選對工作的訊號。工作,你選對了嗎?


正在對的工作上發揮自己的長才,若這些訊號對你來說不是那麼確定,也許你就該思考是否要另外找尋發揮你熱情與天賦的工作。   

《管理聖經》(The Management Bible)等多本管理書籍的作家Peter Economy,在《Inc.》雜誌的網路專欄中的「10 Sure Signs You're in the Right Job」(選對工作的10個確認訊號)文章中,提到了從日常工作中觀察的方式,來確認自己是否正在做適合自己的工作。

❙ 10個選對工作的訊號
01.你每天早晨都是精力充沛地醒來(You wake up energized each morning)
你通常都會在早上興奮的起床,開始你的一天,衝向辦公室嗎?不管你相不相信,許多人就是這樣。這是非常簡單且實際的訊號,當你喜歡你做的,興奮是自然的,甚至在那些並非特別順利的時刻。

02.你每天期待解決待辦事項(You look forward to tackling your to-do list each day)
無論這一天如何,你都是興奮且準備就緒地完成你的待辦事項清單,而且能用新收集的待辦事項,來填滿第二天,並且會讓你興奮。喜歡自己工作的人,能夠了解日復一日完成的例行小事,是往後做大事的基礎。

03.你散發出快樂(You exude happiness)
有些人一走進辦公室,就能帶來快樂的氣氛,這是一種會讓周圍的人相形失色的情緒。這些快樂的人,在團隊中非常重要,他們有能力在幾秒鐘改變整個辦公室的環境氛圍。

04.感覺光陰似箭(The day seems to fly by)
你不是那個不斷看手錶,期待下班時間趕快到來的那個人,相反的,你會感到你沒有足夠的時間,這是一種好感覺。你希望有更多時間完成明天的任務,進行下一個工作遊戲。

05.你享受在辦公室的時間(You enjoy time spent in the office)
你的家人或朋友也許無法體會,但是你的確喜歡工作狀態。當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覺是最好的。

06.你渴望投入新專案(You are eager to take on new projects)
你不會想和時間賽跑,或者試圖領先他人,你只是期待下一個你能處理的重要工作。你在現有的專案上努力工作,以便你能到達下一個任務。

07.你是樂觀的( You are optimistic)
即使截止日期接近,你的團隊進度落後了,你也能鼓勵每個人把事情做完。當其他人已經被壓垮,你是那個在隧道盡頭的光,用樂觀感染所有人持續前進。

08.你把公司目標當成個人目標(You see the company's goals as your own personal goals)
完成工作上的目標,也正是你的理想,在開車回家的路上,你在想像它。那些將工作目標內化為個人目標的人,在工作或生活上,都能比別人走得更遠、更起勁。

09.你對同事有幫助並真誠(You are helpful and genuine to your coworkers)
當多數人可能把同事看成競爭對手,你卻真的想幫助能幫助的每個人。同事們知道他們能從你那裡得到協助,而且你總是會真誠地幫助他們,這讓人們想和你一起工作。

10.對工作的積極態度,感染了個人生活(Your positivity flows over to your personal life)
喜歡他們工作的人,更可能成就工作以外的個人生活。無論他們是旅行、在運動場,或者躺在家中,他們的積極態度也會鼓舞他人,如磁鐵般吸引其他人轉向他們。

如果這些訊號都是肯定的,那真的要恭喜你,正在對的工作上發揮自己的長才,若這些訊號對你來說不是那麼確定,也許你就該思考是否要另外找尋發揮你熱情與天賦的工作。除了訊號之外,也來看看一位年過四十的職場夥伴轉職的經驗與一位如何讓自己夢想成真的攝影師。

❙ 轉職者必看的三種思考策略
作者是一位叫Allan Bacon的美國高階經理人,這篇文章題目是:「如何搬到巴黎住,卻不必辭掉現在的全職工作」(Moving to Paris without Quitting My Day Job)。

Allan顯然和一般上班族沒兩樣,他是在一個很拚的辦公室裡上班,他說有一次清晨四點到公司,發現還有幾個辦公室竟然亮著燈。大家都和小白鼠一樣,拚了命地跑轉輪,這時候,他已經四十歲,想不出什麼辦法,可以在這樣的高度競爭環境下出類拔萃?

沮喪的他,已經隱隱想到,如果他的「巴黎夢」真的有哪一天能達成,那麼,這條路一定是一條「隱藏的道路」,一定是一般上班族所想不到的路。這,會是什麼路呢?後來,他不只走了一條路。他走了三條路,─如他所預測的,每一條路都「沒有道理」,也就是沒道理,才沒人去走。

如今,他說,他早上起床,至今還不敢相信他已經身在巴黎,帶著她的太太和三個女兒,一起體驗新生活,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他人在巴黎,依然在美國的公司「上班」,有薪水可領,也有房屋補助等等,而且不必辭去工作。

第一條路:如果想繼續往前走、往上爬,那你得開始往後走、往下爬。
Allan說在公司裡工作其實真的很舒服,有薪水可領,有舒適的辦公室可去,其實就算做再辛苦的工作,也還是坐在辦公室裡、有手機可接、有咖啡可喝……那,為什麼大家都不見得喜歡現在的工作?

很簡單,因為大家都認定了每天要「不斷往前走」,不往前走的話,一方面不合自己期待、再者明年說不定被fire掉的就是你。這個「不斷往前走」的自我要求其實是隱型的,但它卻無處不存在辦公室空氣裡的每一個分子,在這樣的期待與這樣的恐懼下,上班族個個面黃肌瘦。這時候,Allan決定,向後走!

Allan所謂的「往後走」,並不是心理上就打混、不幹事,他竟然做了一件非常實際,但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事。他,自動的「降級」,離開了現在的工作,然後去找一間新公司,做一個他在五年前就在做的工作!拿的是他五年前的頭銜。

為什麼?Why?Allan形容,在企業工作的感覺就像在「潛水」,下水的時候,潛得其實好好的,但如果你不滿意現在的風景,想要再往下潛,每移動一吋都覺得胸腔快要爆炸;不過,如果「自動降級」,會發現自己突然變得很強,背後好像背著一筒超級豐沛新鮮的氧氣,在水中來去自如。

雖然此時做的工作是五年前的工作,但他已經不是原來的他,這份工作變得很輕鬆,讓他可以輕鬆達成任務,重要的是,遠遠超出老闆的要求!這,反而讓他升遷得更快、客戶也都超出預期的反應很好。Allan就這樣打破了上班族一直無法打破的「第一步」!

第二條路,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要再「分析」了,直接「試吃」。
Allan說得好,大部分的上班族想要改變自己的事業,第一件事就是去研究自己的「歷史」,求學的過程、工作的經歷,一點一點的去尋找,來找到更好的下一個答案。

他馬上就發現這個方法的不正確之處,這就好像你現在想知道,「該不該吃芒果冰淇淋」,於是你去看看你一生至今吃過的「所有冰淇淋」,到底你是喜歡甜的、鹹的、還是什麼的……然後決定:你應該從香草跳到芒果來。這個方法的盲點是由於自己一直在進步、一直在改變中,從前的自己選擇的不一定是對的路。

Allan認為,這個方法他一直找不到他要的答案,後來,他決定不再「分析」了,不必再去看看自己想要什麼,而是直接「實驗」。但實驗的技巧在於不能整個人跳進水缸裡,如果以冰淇淋為例,就是到各種冰淇淋攤位去「試吃」,Allan將它稱之為「生命實驗」,並且要一輩子不斷地嘗試,就算他現在四十幾歲,還是繼續嘗試中,反正是「試吃」,不買也還是好端端一個人。

Allan問,一般上班族哪一個敢去「試吃」的?他變成第一個敢試吃的,就發現了很多自己以前從沒發現的新潛能、新機會。這個動作是天天做、月月做的,天天月月都在「試吃」。

第三條路:專業是「玩」出來的,儘管上班時也一樣。
Allan舉例,其實他一直想當DJ,但現在工作上,他只能在歲末尾牙派對自告奮勇當派對中的DJ,他很努力地籌備這一天的到來,但他所服務的公司老闆很快就告訴他,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上面,「專心工作吧!」

Allan說,上班族做什麼決定都會變慢,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時間的不足,但實際上是因為「人變得太實際」,他實際知道自己不是DJ,技術也不到DJ水平,自己的工作也不該做DJ,總之,他「不是」一個DJ就是了。這是上班族的特色,也就是所謂的「專業」。

但,Allan針對這奇觀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他說,回想他在小學五年級,也曾經想當過DJ,當時他就直接找他的好友到家裡玩唱片機,錄了一段,就帶到學校去了;那時候他很真心的認為「他就是一個DJ」,儘管事後看來那實在很蠢,但他當時真的很認真的認為,也因此他很投入DJ這件事情,也真的玩出一些東西來。

Allan問,現代上班族其實並非永遠都如此「實際」的。當我們下了班,來到社區棒球隊打球,我們其實知道自己揮棒的姿態、投球的樣子又笨又醜,但當我們站上投手丘,就不由自主的想像自己是王建民。Allan說,會有這個差距,是因為在辦公室我們「不敢玩」,要等到下了班來到球場我們才會開始認真的「玩」,也開始敢想像、想像得好像真的一樣。

他說,上班族也要學會打破那個實際,讓自己開始「玩」,看起來是在「專業」見客戶。你是一個好像電影裡面那個油嘴滑舌的超人業務在見客戶,這樣一來,你的潛力能完全發揮在工作上!

其實這三條路,都是心理層面多於實際層面。Allan回憶,這幾件事讓他到最後發現,他後來得到的收穫,遠遠超出他最初付出的努力,他的進步神速,他在工作上表現更好,幾乎成了五星級的雇員……。走了這三條新路之後,Allan突然發現,他的工作其實就是「談客戶」,他靠以上三種方法,做這件事其實已經「厲害」到不必進公司,客戶就一直過來、一直過來,老闆也都很高興。

他發現,他已經根本不必在現在住的地方,可以到法國巴黎小住,只要他將客戶這邊都顧得好好的,老闆一樣很高興,他也很高興,家人也都很高興!最後他的結論是:想改變人生嗎?不要辭掉「工作」,而是辭掉「思考」(Don’t quit your job. Just quit thinking)。第一個必須辭掉的思考,就從以上三條新路開始。

❙ 一人公司如何開啟一片天
「從大學開始,當一個職業攝影師就是我的夢想,但我知道第一步是先讓自己活下來,不能著急。」走進攝影師楊凱文位於台北市信義區,抬頭就能望見台北101的工作室時,他正盯著照相機螢幕,端詳著剛才信手捕捉的照片。自由接案7年的商業攝影師楊凱文,從一開始的咬牙苦撐,到能在台北市精華地段租用個人攝影棚。他分享自己能成功靠興趣生活的秘訣是:不躁進、不設限、不安於現狀。     
               
將最大的興趣與職業結合,同時還擁有穩定的收入,對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夢幻般的際遇。但對楊凱文而言,創業接案並不只有浪漫,「我當初也是盡可能做好萬全準備,才自己出來接案,但一開始還是有很強的迷惘和恐懼感,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走這條路。」

他口中的「萬全準備」,並不誇張。就讀世新大學廣電系一年級時,楊凱文就對拍照產生濃厚興趣,並考慮畢業後從事攝影工作。由於廣電系課程著重動態影音,所以他三天兩頭就到圖文傳播系上攝影課;就算是不開放外系選修的課程,他也照樣旁聽、交作業。

大四那年,楊凱文開始到婚紗攝影公司工作,從開車、扛器材、架燈光的助手做起;雖然只是菜鳥,但每當老闆替新人拍照時,他也總是拿著相機在一旁側拍累積經驗。因為這股企圖心,在畢業之前,楊凱文已經獲得自行操刀拍攝的機會,等於還沒出社會,就已經一腳踏進業界。

儘管懷著創業夢想,但畢業後的楊凱文沒有躁進,還是先規規矩矩找了份線上購物網站的正職攝影工作,「那個網站只有我一個攝影師,拍完一圈以後,美妝、服飾、商品我都拍過了,開始知道商業攝影的標準是什麼,」他解釋自己選擇購物網站「練功」的理由。

在購物網站磨了兩年,楊凱文的拍攝技術愈發成熟,收入也隨之成長,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由攝影師的目標,因此毅然辭去收入超過六萬元的穩定工作。但他的下一步依舊不是創業,而是到知名攝影師的工作室,應徵月薪只有16,000元的兼職攝影助理。

在那位專門替大牌藝人拍照的攝影師身邊,楊凱文彷彿回到大學工讀時光,除了收入微薄,每天的任務就是刷油漆、佈置場景、扛器材,連拿出相機的機會都沒有,但他毫無怨言,「我以前工作沒有學習的榜樣,但跟他學的是真正的商業廣告,我可以看見事前的準備、拍攝時的器材應用,光是用眼睛偷,就很有收穫,」他說。

大牌攝影師不必每天上工,但空檔時楊凱文也沒閒著,一有機會他就到處接案,持續為日後創業鋪路;無論活動、婚禮、商品攝影,只要時間許可他什麼都接,「我要盡可能讓大家知道我這個人、在做什麼事,有時候就算一個沒什麼錢的案子,我也用交朋友的心態去做,」他說。

雖然歷經5年準備,但正式創業後的處境依舊比想像中艱困。楊凱文接案初期的狀況只能用「大起大落」形容,有時月收入輕鬆超過10萬元,但更多時候,整整一個月就只有一件案子,日子過得很沒安全感。儘管擔心恐懼,但楊凱文仍勉勵自己保持正面心態,有工作上門就好好賺錢,沒工作時就回母校旁聽有興趣的攝影課,替自己充電。

而他始終相信,「拓展知名度」,是增加業務量的不二法門。因此沒工作時,他會主動聯繫妝髮師、服裝顧問、模特兒等同業,參考國外攝影雜誌,自費拍攝作品,「我們把合作的作品放在社群網站上,如果作品夠好,就可以有更多機會被看見,去和別人談案子的時候,也有更多reference(參考),」他解釋。

就這麼「且戰且走」了將近兩年,楊凱文的接案量才逐漸上了軌道;也直到這時,他才有空間挑選真正想接的商業廣告,並且逐漸深耕。

「開放心態」,則是創業初期最重要的一課。楊凱文分析,包括自己在內,多數想成為自由接案者的年輕人,都帶有藝術家性格,對於工作好惡分明;但剛開始接案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設限,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一份當下不喜歡的任務,能帶給你什麼樣的機會。楊凱文目前有許多穩定的專案,都來自當年「用接案交朋友」時期的客戶引介。

接案進入穩定階段,還是不能安於現狀,必須不定期給自己新的刺激。直到現在,楊凱文不時還是會邀集當年合作的妝髮師、服裝造型師,「玩」一些跳脫框架的作品,畢竟商業攝影不同於創作,有時還是得透過不同的形式,讓攝影技術更加多變純熟,讓客戶感覺自己不斷進步而持續信任。

回顧將近十年、從工讀生到正職,再走向自行創業的的艱困經歷,楊凱文的結論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自由接案,就算你很有決心,也要先有過一段苦日子的心理準備。」

➤文章來源
...參考資訊...
►更多訊息 https://www.cpfs.com.tw/
※ 延伸:歡迎揪團學習 ►學習地圖
※ 連繫:通知興正 Line-id:projason.tsai

留言

與您加分

閱讀旅圖: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年度計畫、KPIs慢慢走入輔助的角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變動性」指標的方法。從新聞的瀏覽當中,常見的標題為「雪崩式」〇〇,以2020的疫情而言,旅遊業 雪崩式下滑速度 ,讓人感到十分難以適應這個世界,除了標題是為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變得太快,不再是狼來了,而是被咬了。 雖世界變化的很快,目標與計畫的本質從未變更,不斷地進步是方法。未來三十年的藍圖依然可以想,只不過,別忘記要隨時更新而已。談到「可變的」目標或是計畫,去年最為熱門的方法就是「OKR目標管理」,因這個議題而出了許多本書,這些書籍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國外的經驗為主,少有一本在地化經驗的書。 一個系統的導入過程,相信不論是經營者、專業經理人,甚至員工,都會希望聽聽本土的案例如何進行?畢竟若能有一個本土實際的案例來作為參考,那麼就最好 要 不過。因為一位好友-詹〇〇的推薦,讓我接觸到這一本書,閱讀時因為有之前OKR的知識,覺得這一本不論是在觀念的說明,還是計畫的過程,非常符合國內中小企業,甚至是個人工作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於變化時代之下,用一張紙管理自己的年度計畫與目標,將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行整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聚焦,更能強化自己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有著強韌的適應性,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 》吧! ❙  OGSM方法簡介 什麼是OGSM呢?由以下4大內容所組成: Objective(最終目的):企業願景,是全公司上下均須全力以赴的最終目的。 Goal(具體目標):SMART原則將目標化為實際作為,讓員工均能集中目標且竭盡全力朝目標前進。 Strategy(策略):以三大資源「人、錢、時間」,進一步設定出達到具體目標的做法。 Measure(檢核):在執行策略的過程中,將過程切割成小的指標,透過設定小指標,讓執行者確定沒有走偏或走錯路徑。 ❙ 3步驟輕鬆寫出Objective最終目的 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企業往理想方向邁進。設定最終目的,主要提供員工前進的方向,引導到何處,進而產生競爭優勢是重要關鍵,所以第一步必須審視環境。環境的資料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環境,另一種是內部環境。如果你對於撰寫「最終目的」很頭痛,以下3步驟將幫助你寫出專屬的理想國藍圖。 第1步:蒐集外部資訊 對外部環境的審視可以使用SWOT分析,建議只要特別回答自身的優勢﹙Strength﹚、機會﹙Opportunity﹚

閱讀旅圖:5W1H經典思考法

PEST、SF、3C、SWOT、價值鏈、PPM、STP、4P、AIDMA、AISAS、產品生命週期、〇〇流問題解決法、ㄨㄨ式創意發想法…等,各式各樣的商業架構,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或是 曾 經使用過其中一、兩個方法。 的確,這些架構或思考工具是開闊思想、整理思緒的強大武器,只要適時適所地善加運用,還能作為加深思想的思考工具。 不過,現今的職場上,能 活用這些思考架構並做出成果 的人並不常見。為何會如此?職場上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5W1H經典思考法:容易獲得成果的人都在用 》的作者渡邊,提出他的看法: 為了讓提案看起來更有內容,加入過多沒意義的架構去 分析的「虛有其表型」 只是習慣性地把資訊套進框架中,然後將其一一列出整 理的「實況轉播型」 不分青紅皂白地硬用架構,結果無法好好統整而使自己 陷入混亂的「弄巧成拙型」 這三種「架構症候群」已經蔓延在大街小巷之中。 這些症狀的共通點,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要用這些架 構﹙ 想找出什麼重點 ﹚。換句話說,架構症候群的人不擅 長讓思考化繁為簡,直搗核心問題。 明明學了很多架構及創造、思考法,卻無法適當活用。那為何不將複雜 轉 化至最簡單的手法呢? 在發現問題、構思點子、說服他人或解決問題時,將能開 闊視野且釐清本質的5W1H分散、拆解,或是組合。 光靠5W1H這個 簡單卻強大的思考工具, 就能做到許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  以Big- Why回推「真正目的」 製造醫療相關產品的公司HogyMedical,當初也是如此。現在他們是製造針筒、手術刀、縫線等多種手術相關消耗品,創造高銷售純利﹙ 2017年3月期:16% ﹚的優良醫療相關器械製造商。 過去,他們 主要的販賣手法 是將產品拿去向醫師一一推銷,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只是賣 針筒或手術刀等物品的業者。 但是, 在重新審視「我們公司是為了什麼存在?」 「為什麼顧客不買我們的產品?」等目的﹙ Why ﹚之後, 他們發現顧客重視的並非「安全 的 在短時間內完成手術」; 更進一步察覺到 , 顧客追求的真正目的﹙ Big- Why ﹚是「增加一天內的手術數量,改善醫院的經營狀況﹙ 事業收益 ﹚」 。 於 是,Hogy Medical 以回推出來的結果,重新定義了公司的事業目的。 現在, 將自家製造的42種器材包裝成一包的「白 內障手術包」, 有了手術器具包之後,醫院的手術 前置準備時

動手來張心智圖-閱讀與繪製一次搞定-02

《職場心智圖-超簡單、高效能》  工人要蓋房子,最好先看過設計圖?知道房子長什麼樣子?想要學彈鋼琴,最好摸過鋼琴,讓手指試試按下琴鍵那一刻的觸感。 當你想學心智圖時,最好也先看過心智圖,並且學習如何看一張心智 圖,有「看」心智圖的經驗跟能力之後,我們學習「做」心智圖就更事半功倍。 一張心智圖色彩繽紛,排列的方式也與我們熟知的條列式大為不同?如何來閱讀心智圖,當然首先就得了解,如何正確閱讀心智圖,才能有『見林亦見樹』的效果。 閱讀一張心智圖,共分為三個步驟: 從 中心主題 (Central Image)的圖像開始,那是心智圖的焦點。 閱讀與中心圖像聯結的所有 主幹(Main Branch) 上關 鍵字。它相當於一個章節的標題,可以讓你瞭解心智圖的各個主題是什麼﹙※小叮嚀:看的順序,從右上角接續順時鐘﹚。 閱讀與Main Branch相連結的 支幹(Sub-Branch) 與次支幹 (Sub-Sub-Branch),它可以幫助你整理資料的關聯性及輕鬆記憶。   試試看,運用以上的三個步驟,來看看榜首筆記術,要如何才能考上台大電機系呢? 要認識心智圖,可以探其源頭。我們可以從認識這四位人物開始,每位人物都有其貢獻: 西北大學認知科學心理學家──柯林斯(Allan M. Collins)教授,於1960年代提出「語意網絡」(Semantic Network)。 康乃爾大學──諾瓦克(Joseph D. Novak),在1970年代與他的研究團隊提出「概念構圖」(Concept Map)。 英國大眾心理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1974年透過《Use Your Head》一書向世人介紹「放射思考」(Radiant Thinking)模式的心智圖法。 華人心智圖法大師──孫易新(Mickey Sun),於1997年至英國博贊中心接受師資培訓,將心智圖法引進華人世界,並將課程從西方人的思維與學習模式轉換成適合華人、兼具西方與東方優點的本土化課程。 到底什麼是心智圖呢?心智圖﹙Mind Map﹚的概念定義是 「心智地圖」﹙Map of your Mind﹚,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呈現出大腦思考內容的一張圖」。所以,當你對一件事理解很透徹時,畫出來的心智圖就會簡單易懂,反之,若是因為自己的知識背景不足或是不清楚要理解的內容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