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1的文章

旅圖小品:增進工作能力讀書法

閱讀一直是在工作職場進步的不二法門,但有人讀的有效,有人讀的好像沒效,到底差異在哪裡?靜下來,向成功人士取經,聽聽他們的說法,同時,在閱讀本篇文章之前,你可以想想自己平日是如何讀書的?寫下來,或是在腦中走過一篇,然後比對以下的作法,進而改善自己的方式。 學習方式永遠是最重要 的。 拿起一本書,總是有不同的目的,是為打發時間,是為自己興趣而 讀 ,還是為解決一個工作、生活中的難題而讀,拿起的動作是一樣,但從拿起書的那一刻起,就因為目 的 不同而有了許多的差異。 來看看增進工作能力讀書法,這樣的過程,是否能在吳寶春的身上有所驗證;最後,一位靠著讀書而達到年薪三百萬 的 平凡老百姓,其中過程如何? 用 三個問題,立即就問到重點囉! ❙ 讀傳記、看小說、設定選書關鍵字增進工作能力 經理人都同意,閱讀很重要;卻也往往苦於不知如何選書和應用書中的知識。如何讀得好、讀得對、讀得有效?《THE 21》採訪許多擅長閱讀的商業人士,歸納出將閱讀應用到人生和工作上的3種方法: 1.學習成功者的思考方式 : 對工作和人生最有啟發的讀物,莫過於成功者的傳記 。求職網站Livesense的執行長村上太一,是日本最年輕上市公司執行長,由於學生時代讀了很多經營者自傳,不僅學到了他們成功的經驗,也記取失敗的教訓。 2.根據自己的職涯目標選書 :連鎖餐廳和民的社長桑原豐認為,工作者應該為自己的未來設定幾個關鍵字,並據此選書。舉例來說,30、40歲的人,關鍵字可能是「領導者」;50歲左右的人,重點則是「人間力﹙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能力﹚ 」 和「生存方式」。 3.透過小說和漫畫體驗模擬人 生:如果將閱讀的範圍 侷 限於工作專業,思維的廣度就可能受限。應慶義塾大學教授夏野 剛 建議,雖然一個人只能活一次,但閱讀好的小說,就像是體驗了其他人的生活,可以增廣想像力與思考力。 有機超市Oisix社長高島宏平就很喜歡讀冒險小說,透過將主角們與自己的生活重疊,從中學習到團隊合作與授權。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 閱讀是吳寶春自我拯救的過程 能夠兩度獲得肯定,回想起來,應該要感謝自己的閱讀習慣。他是誰—國中畢業的吳寶春。來看看他對閱讀的看法,一個從小不讀書的人,為何說「閱讀」是自我拯救的過程。 二○○八年三月,吳寶春首次代表台灣,參加在法國舉辦的、有「麵包界奧林匹亞」之稱的「樂斯福盃麵包大賽」

閱讀旅圖:暢玩一人公司

你累了嗎?不是廣告,而是你有以下的這些困境嗎? 你的同事一直換來換去? 明明不想做,但這是老闆要的… 想創業?想投入自己的熱情卻始終問題重重? 2018年的時間,同時出現幾個職涯的名詞,斜槓青年、零工經濟、一人公司…等,都已將我們的職涯從單一推向多元,其中,我最喜歡也最為 嚮 往 的 便是「一人公司」。那什麼是一人公司呢? 一人公司不急著擴編或成長… 一人公司不需要討好老闆,沒有耍心機的同事… 一人公司不是兼職創業,而是全心投入自己的事業… 新世代的自由工作者,跟著《 暢玩一人公司 》吧! ❙ 如何挑戰年收千萬 如何挑戰年收千萬,就從這個明細來看出端倪: 1-100萬:網站流量廣告費:100 / 12 = 8.3萬/月﹙全台超過50位部落客、200 個以上的網站﹚ 2-200萬:自費出版賣實體書給忠實讀者,每本利潤200元,10, 000 X 200 = 2, 000, 000元 3-365萬:訂閱制會員網站:1,000名會員,年費3,650元,1,000 X 3,650 = 3,650, 000元 ﹙前三項累計665 萬﹚ 4-168萬:企業內訓講師.每小時1萬,每次上課7小時,每月兩次:70,000X24 = 1, 680, 000元 5-120萬:公開班課程.每人學費1萬.10 位學生.每月一班 : 100,000 X 12 = 1, 200, 000元 ﹙前五項累計953 萬﹚ 6-40 萬:聯盟行銷或團購,每月收入3萬3.乘以12個月= 40 萬 7-還差7萬怎麼辦?出書 總共七項達標1000 萬!!! Photo by Dmitry Demidko 作者簡單的說明如下,這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目前的運作模式就是如此。先從「最底層」講起。之前我們看過許多「一書一事業」的老外,出書的同時到處去演講,開實體班或線上班,或去企業當顧問,也就是說先吃下7萬,就有可能往上去吃120萬、168萬,然後也許出到第五本之後,就可以再往上去吃 200 萬。 當你的名氣越來越大,產出的質量若能跟上的話,每一本書的讀者都是累積的,到了後期,你甚至不需要「通路」,粉絲就是通路,你可以直接賣給他們。有粉絲就有流量,最上層的一百萬是玩網站流量,讓流量變現。在台灣已經有無數人月入百萬﹙從Google 和其他聯播網﹚,操作流量是有公式的,我們看過只衝一年多就能達到這境界,普通人也許三年

旅圖小品:跳脫思考框架,如何不再直線思考?

小時候經常在流水席之間穿梭,不是為炸 得 香 酥的雞腿,而是小時候工作的場所之一。 流水席的廚房很大,都是臨時性的,任何的紙沾到水,文字就呈現無字天書一般,只能神人才能看懂。因此,大廚就需要將重要的細節全記在大腦裡,不能有絲毫的差錯。 若分享給你,一本筆記是防油防水,你 感 覺如何?食譜對廚房來說,簡直就像記憶體一樣重要,時刻記下食物的變化和主廚的提點,都是造就一道成功料理的力量。但在烹調與準備的過程中,總是無法時時保持手部的乾淨清爽,導致筆記留下一塊一塊的印記,讓圖片與文字不清楚,時間一久,筆跡可能還變淡、模糊了!現在,這本「防水防油」的「石頭筆記本」,能幫你們解決這些煩人的問題! 若能有一本防油防水的「石頭筆記本」,身為廚師的老爸,應該會另眼相看才是。為何能防油防水呢?原因是這筆記本被施了魔法?筆記本的「紙張」是由「石灰岩粉末」所製。 STONE 共同創辦者 Stefan Johnson:「 從石材切割場採購廢棄的邊邊角角,磨成粉之後製成紙張,便有防油防水的特性。 無論是橄欖油、水或酒,都不容易在筆記本上留下痕跡。」而且書寫的觸感與平時用的紙張相似,所以不用擔心材質改變帶來書寫上的問題。 ❙  變換觀察眼鏡15個練習 哇!哇!哇!石材切割場,連想過都沒有,為何有人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如何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思路,來與生活連結呢?《經理人月刊》特別介紹,變換觀察眼鏡15個練習,跳脫思考框架,讓我們更有創意,總共有15個方法,何不選三個你有興趣的方式,記得來並練習之。 01 戴上人類學家﹙anthropologist﹚的眼鏡:仔細觀察顧客與使用 者 的一舉一動。 從以下觀察學習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自家產品或服務有沒有改進的地方。 仔細地觀看顧客如何使用你的產品或服務,觀察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留意什麼事物使他們感到方便或困難? 02 戴上管理者的眼鏡:如果你有權做決定,你會怎麼改善? 結帳時,店員是否熟練? 店員是否急著接電話而忽略為久候的顧客結帳? 你花費多少時間等候結帳? 03 戴上反分析的眼鏡:避免陷入凡事分析的迷思。 每天花5分鐘,試著從兩件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到共通處。例如:杯子與蒼蠅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再花3分鐘,找到兩件事物的連結點或組合成為新事物。例如:在杯底設計一個蒼蠅圖案,讓喝水的人嚇一大跳。 04 戴上冷知識迷的眼鏡:這個詞,你用對了嗎? 簡

閱讀旅圖:翻轉人生的實踐力

世間人們對於白道與黑道有什麼看法呢?除了用來判斷是好人與壞人之外﹙黑道就是一定是壞人嗎?這是思辯的問題,先不討論﹚,那白道與黑道還有什麼差異呢? 有一位教授發現學校的人很愛抄筆記,上課抄筆記、開會抄筆記、聽演講抄筆記……抄完筆記之後,回到家把筆記在書桌上一扔,這些筆記上的事就與他無關了。但是,黑道從來不抄筆記,你看過哪位大哥在交代事情時,小弟在抄筆記?因為聽了就去幹的事,是不需要抄筆記的。「白道愛開會,黑道重執行」,因為白道的知識,主要來自於課本、教室與會議室。而江湖的知識,主要來自於實踐。 這是一本有關於黑道的書,盧希鵬教授這樣形容。資訊社會的關鍵在執行力,共同來閱讀《 翻轉人生的實踐力:讓改變全球2100萬人的領導力大師引爆你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一書吧! ❙ 看見問題 有一個成功的作家,經常闡述簡單的真理。他寫書的目的是希望幫助自己與別人,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人才的管理與激發潛能。他常聽見別人對他說:「我讀了你全部的書,真的很喜歡。」當對方稱讚他的作品時提到特別喜歡某個觀念,他通常會問:「你知道這個觀念後,行為上有什麼改變?」答案總是另人失望… 作家想讓人們成為真實的學習者,實際運用道理並從中獲益。為了幫助人們專注,他鼓勵大家效法三件事。 ❶ 一定要讓學生做筆記 一個人除非具備精確不忘的聽力﹙這種人只占百分之零點零零零一﹚,否則光聽是學不會的。事實上,不論你參加什樣的研習會,依據遺忘曲線,一個月後,研習會裡接觸到的新知還留在記憶裡的不超過百分之五。 ❷鼓勵參與者在二十四小時之內複習筆記 將參加研討會中所謂的「頓悟」或最重要的領會做一個簡要整理。研習會之後,真正記筆記的少數人會將內容歸檔,而不會複習。若有人問他:「聽說你去參加研習會了,內容是什麼?」打開檔案後發現我的天,竟然連自己的筆跡都看不懂!那些筆記寫了等於沒寫。 ❸督促參與者將知識傳遞出去 原因無它,實際運用知識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導別人。每當我們學完知識之後,回到工作崗位後似乎都太忙了,這讓問題更加惡化,導致人們很難運用學到的新知識,久而久之,學習沒有用就浮上心頭。 Photo by Jan Tinneberg ❙ 學習遺漏的環節 書中的企業家菲爾強調:「遺漏的環節,如果我們只是讀書、看影音資料或參加研習會,學習過程中缺少的部分就叫做遺漏的環節。」 遺漏的環節那正是知與行之間的落差,這到底是什麼?若要讓

閱讀旅圖:人生的長尾效應

職涯就是找「工作」嗎?不知你的想法如何? 職涯需要規劃嗎?於這一個年代,職涯是一場超過40年的馬拉松,不必急在一時,而是依自己的方式前進。 在一位超過三十五年的跨國經商經驗中,見過數以萬計的生涯規劃,從《財富》雜誌排名全球前五百強的執行長,到踏入事業 巔 峰的中產階級專業人士,甚至是二十出頭初出茅廬的小夥子都在其中。 無論在哪個年齡層,大部分人都用錯誤的方法經營職涯。將「工作」而非「職涯」, 只專注於找個工作而非長遠的規劃。大多數人規劃職涯的態度像是短跑比賽,但實際上面對的是長達超過四十五年的馬拉松競賽。當大家到了四、五十歲,還會在乎有沒有在星期四受到提拔嗎?還是在關鍵時刻做好選擇比較重要? 許多人對自己的前途憂心忡忡,四處找建議,但從沒找到答案過。職涯的概念不斷更迭,過去可行的方法如今都不再能適用。 因此,許多人漫無目的地換工作,或為毫無前途的工作 躊 躇不前,身陷現實的泥淖。因此,他們需要一個計畫,你也需要。 ❙ 職涯計劃的五項須知 1. 職涯其實出人意料的長久 職涯比大家想像中得更久,可以長達四十五年甚至更久,在未來還可能延續得更長。對大多數人來說,四十歲之後花在職涯上的時間,會比四十歲之前來的多。職涯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十五年,三個階段彼此息息相關,你在其中一個階段所做的事,會為之後的階段帶來機會或影響。 2. 「動力」關乎你所寄託的信念 你需要豐沛的動力來鼓舞你,走過漫長的職涯。動力來源主要有三種形式:共通能力、有重大意義的經驗,以及穩固而長久的關係。若是缺乏動力,你極有可能在國際職場變動莫測的時候,變得脆弱且不堪一擊。動力是職涯中的關鍵,你需要在職涯第一階段蓄積動力、等待時機;職涯第二階段善用動力、取得優勢;進而在職涯第三階段重振旗鼓、維持動力。 3.職涯需要有智慧的時間投資 你需要耐心與毅力來保持可持續的動力水準。在職場上出類拔萃、游刃有餘,並非只是靠天份,而是數千小時的學習、經驗,以及練習所累積而成。如何妥善分配工作與生活的時間,影響成功與幸福甚遠。 4. 職涯的發展並非是單一的、可預測的 你一定要保持不斷探索與學習的態度,機會出現時,你的人生目標也會隨之改變。當你面臨新的職涯方向或就業機會,請保持冷靜,從策略性的角度思考,準備接受改變,因為這是必然的。隨時調整自己的策略,成功的事業往往是用心計劃與好運相互作用而成。所以,計劃不可或缺,因為這

閱讀旅圖:1流自雇者的時間管理術

時間管理術中,最大敵人之一,就是拖延。 拖延是因為害怕失敗,人人都知悉,那若說,拖延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害怕成功,你會如何來看待呢? 害怕成功和害怕失敗一樣,會削弱人的意志。這種害怕是源於天生對自我能力的憂慮,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達到期望——無論是自己的期望或他人的期望。因此,它會導致許多人延遲採取行動,舉例來說,假設你的老闆宣布在公司成立新部門,並希望由你來負責領導。 一開始,你可能會對領導自己部門的前景感到興奮。你會享有更高的知名度、更多的自主權、升遷,以及合理的加薪。但很快的,你會產生懷疑,讓你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你有能力帶領新部門走向成功嗎?你有能力滿足老闆的期望嗎?如果你失敗了,新的部門在你的領導下變得愈來愈糟,那麼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些疑問就跟其他懷疑一樣,如果聽之任之,可能會惡化到讓你喪失活動力的地步。對成功的恐懼,也可能是來自擔心成功帶來的挑戰。你一直以來引人注目的成功,是否會讓你迷失自己呢? 有時候,害怕成功是來自內疚感。譬如,你可能認為你過去獲得的成功,是來自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因此,你覺得有愧於受到讚賞,也有愧於你過去的成功所帶來的許多機會。你覺得自己像個騙子。 就像害怕失敗一樣,害怕成功是一種自我糟蹋的行為。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所致,結果都是相同的:人們會拖延。如何克服害怕成功?克服這種恐懼的挑戰是,它很容易讓人忽略。接下來我們看看《 一流自雇者的 時間管理術:打敗拖延症,每天只做7件事! 》這一本書中21個方法中的其中七個。 ❙ 打敗拖延症,每天只做7件事! ❶ 戰術1:先把最不想做的工作「幹掉」 想像一下,在一天的開始,你的待辦事項清單中有你非常害怕的任務。這是一個可怕的任務,你寧願延遲這項任務,直到你別無選擇才會去處理它。 例如,作者一直很討厭洗衣服。以前常常會一直拖延,直到衣橱看上去空了,洗衣籃也已經裝不下了,才會去洗衣服。為了遏止這個習慣,學會了將洗衣服當成在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把這項任務從待辦事項清單上劃掉的感覺很棒。同時也發現清單上的其他任務相較之下更容易了——或者至少是更令人愉快的任務。 美國作家兼幽默大師馬克.吐溫﹙Mark Twain﹚稱這種作法為:先「吃青蛙」。以下是完整的引文:「如果你的工作是吃掉一隻青蛙,那麼你最好在一早就先做這件事。」 馬克.吐溫稱不吸引人的任務為「青蛙」。這些是你沒有動力去做的任務與專案。它們會像烏雲一樣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