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2的文章

高手學習:「精英日課」人氣作家,教你學精、學廣,煉成別人拿不走的超強自學力

Photo by Hans-Peter Gauster 「心智圖」是個愈來愈流行的工具,你肯定經常在網上看到人們貼出的各種心智圖。有些心智圖畫得非常漂亮,說明作者十分用心。可是每次看到那種漂亮用心的圖,我心裡都忍不住歎氣。我看 這些人根本沒抓住「心智圖」這個工具的要點,硬生生的把一具殺傷性武器用成了禮炮。 很少看到這樣的書,談談使用心智圖的心得,絕大部分的書,主要是呈現心智圖的結果,而非使用的過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目前讓多數人不斷跳船的軟體-Evernote,用於管理資訊並大力推薦。興正是心智圖與Evernote愛好者,忍不住與大家分享這樣精彩的論點,共同來閱讀《 高手學習:「精英日課」人氣作家,教你學精、學廣,煉成別人拿不走的超強自學力 》一書。﹙文章的第一人稱:我,為該書的作者﹚ ❙ 為何要畫心智圖? 我先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現在人們在網上貼出的絕大多數心智圖,都是「樹狀圖」的形式——從一個大主題出發,分成若干個小主題,每個小主題再細分爲若干枝葉,這麼一步步分下去,就好像一棵樹一樣。問題是,如果你只是想用這種樹狀結構列舉題綱,整理要點,你又何必非得畫心智圖不可呢? 任何一個簡單但是夠用的文字編輯器,都有所謂「項目符號」﹙bullet points﹚功能,而樹狀圖的拓撲結構完全等於項目符號。你根本不需要用滑鼠笨拙地畫圖,直接用鍵盤一行行列點,快速準確;想在哪裡插入一段就能馬上插入,想調整順序也能隨時調整,想長就長,想短就短,根本不需要關心畫面的美觀;邏輯明白,條理清晰;文本格式,有利於編輯,有利於保存,有利於共享,有利於搜尋。 我看大多數人用心智圖都是做讀書筆記或者會議摘要,而針對這類筆記摘要,條列式是最好的辦法。如果我收到一段重要資訊是以心智圖形式發送的,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將它轉換成條列式。爲什麼放著這麼厚道、簡潔、實用的條列式不用,非得費力畫那種妖豔的心智圖呢? 也許答案是因爲圖形能帶給大腦不一樣的刺激,有利於閱讀和思考。可能眞有這樣的道理,但是絕大多數心智圖沒有起到這個作用,尤其是有些心智圖畫得密密麻麻,還寫滿了字,根本無法起到這樣的作用。 把絕大多數用於整理資訊的樹狀心智圖替換成條列式,對作者、對讀者都有好處。那麼 心智圖是不是一個被高估了的工具呢?不是。心智圖是一個被低估了的工具。 Photo by Kelly Sikkema ❙ 心智圖的功用

小學生高效學習原子習慣:拆解8大策略X23個實作心法,引導孩子學習如何學

Photo by MI PHAM 學,不一定就會,要從理解、記憶與連結三個層次去檢驗孩子的學習困境,進一步協助孩子有效學習。 家長們在聊天時,經常會聽到:「不會很正常,學就對了,學就會了!」就心態層面來看,還挺肯定這家長的,因為挺開明,也具有成長心態,知道剛開始學不會要多給一些耐心,有正確的開始,後續透過練習就能有所進步,但好像忽略掉了「學習方法」。 孩子究竟是否有好的學習方法?這個問題在華人家庭中很少被提出來討論,甚至家長可能會有「孩子在學校都學過了」、「這孩子應該會了」......等各種假設,跳過了學習方法,但事實上孩子並沒有「學會」。 如果家長、老師只是跟孩子說「學就對了」,只能激勵孩子多學習,但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孩子在學習方面依然可能事倍功半,並感到挫折。 所以,當孩子不會時,要協助他們找到正確有效的學習方式,才能更有效率、更容易學會。 比如以往我們學英語時需要死背單字,不但忘得快,好不容易背起來,卻也不知該在什麼情境使用;而現在的英語課採用浸潤式教學,孩子在背單字的拼法之前,就已經知道該用於什麼情境,過去與現在的不同顯而易見。 再從數學的問題來說,目前孩子的學習與我們以往大不同,例如現在孩子數學應用題的題型比以前填鴨時代生動活潑多了,但這也更加考驗孩子基本的語言理解力,必須要看得懂題目,才能正確作答,也就是在數學科目中,語言理解力也很重要呢! 因此,教導孩子的方式,也需與時俱進,找到適合現在教育環境的有效學習方法。關於學習方法的入門,分享給你本一書《 小學生高效學習原子習慣:拆解8大策略X23個實作心法,引導孩子學習如何學 》。 ❙ 找到正確有效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學習 說到有效學習,一定不可忽略大腦科學,而如果從訊息傳遞跟訊息如何在大腦固化的情況來談,就需要理解「神經可塑性」的概念。什麼是「神經可塑性」?根據維基百科所述,神經可塑性是「重複性的經驗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為什麼重複性的經驗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呢? 從神經元﹙neuron﹚談起。神經元又名神經細胞﹙nervecell﹚,是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單位之一,神經元能感知環境的變化,再將訊息傳遞給其他的神經元,並命令集體做出反應。當新的刺激出現時,大腦神經元會產生新的化學分泌物做出傳遞,當同樣的行為刺激出現頻率增加時,只要一傳遞相關化學分泌物,就會直接啟動觸發反應,也就會讓速度變快,這也是為何透過刻意練

原子時間:奇蹟的晚間4小時,改變人生、收入翻倍,社畜獸醫的時間管理實證

Photo by Julian Guttzeit 多數人認為平日是「上班日」,周末是「不上班日」。 平日裡只做兩件事:「埋頭工作」和「等待不用工作的周末」,然而好不容易到了引頸期盼的周末,也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原本打定了主意,「放假時我要幹嘛幹嘛,還要幹嘛幹嘛!」,然而就像信誓旦旦要發憤圖強的學生,總是等到假期快結束,才感嘆時間都浪費光了! 把平日當作上班日,周末當作不上班日,若能切換視角就不一樣。 如果把一整天拆開仔細看的話,平日裡不是24小時都在工作,周末也不是24小時都在玩樂。但是人們在要上班的周間,往往不會特別想到上班前和下班後可以做些什麼。 簡單來說,即使起床後一兩個小時就要出門,在上班前的此刻,就是屬於不用工作的時間;而晚上工作到6點左右下班,只要是離開公司的那刻起,同樣也是不用工作的時間。這些時間加起來絕對不算短,最起碼,如果只花在「等待周末」絕對是一種浪費。 不再胡亂將時間綁在一起,不再踟躕猶疑,而是 專注在每個當下,把細碎如原子的時間碎片找出來,再將每個當下串聯起來,就能拉長可利用的時間 。不過,上班已夠累人了,該如何是好呢?有人晚間能做更多事,且不需太多自制力,這是真的嗎?共同來閱讀《 原子時間:奇蹟的晚間4小時,改變人生、收入翻倍,社畜獸醫的時間管理實證 》 ❙ 為何時間不夠用? 為什麼一般人老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第一,因為無意識 地 放任時間流逝。 由於時間不具物理形態,摸不到抓不到,但是依然有「緊緊把握」時間的方法。首先須了解時間的特性。如果意識時間的存在,緊盯著時間,時間就會過得緩慢;如果遺忘時間的存在,就會稍縱即逝。 世界上有3種情況是人們覺得時間過得最緩慢的時候,等待泡麵泡好時、做平板式支撐時、等待退伍時。為什麼呢?如同前述,因為你每一分每一秒都持續在「注視著」時間。同理,如果遺忘時間的存在,它就會過得很快。你很難在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裡看到大時鐘,為什麼?就是為了讓顧客們遺忘時間,不知不覺中停留得更久。 我們是不是常覺得下班回到家,只不過洗個澡、吃個飯而已,時間卻轉眼間就不見了?就是因為這時候通常沒有意識時間的存在,任由它流逝了。意識時間後再去使用時間,你就會突然發覺下班後的時間其實很長。如果養成習慣,持續用這種方式意識一天24小時的存在,就能夠比別人多出一倍的時間。 第二個原因是:生活中各種無關緊要的事情讓你的時間流入黑洞。 一

閱讀旅圖:左撇子的隱形優勢:看過上萬人腦部影像的名醫教你將天賦才華發揮到120%的關鍵

Photo by Kelly Sikkema 三歲時,發現自己的右手不像其他小孩一樣靈活。不知從何時開始,每到大家用餐的時間,我就會端著飯菜坐到角落,不想讓人看見我吃飯的樣子。 國中三年級的夏天,在全縣田徑大賽前夕練習起跑衝刺時,發生了一件事。前屈身準備就位時,突然感覺到「頭好重」,頓時腦内靈光一閃:「身體的動作不就是大腦做出的指令嗎?」這一瞬間令我大為震驚,驚覺自己「鍛鍊了身體,卻沒有鍛鍊腦子」。 於是此時終於確定:如果要解決「為何我不能像大家一樣靈活運用右手?」「我是不是跟大家不一樣?」這些我從小一直都有的疑問,就必須學習大腦相關知識。我在大賽上拿到了推鉛球冠軍,但站在頒獎臺上的時候,滿腦子想的已經是將來要做的事。「我接下來要考進醫學系,研究大腦。」我對自己發誓。 從大腦來思考自己不便的問題,進而成為一個腦內科醫師,同時善用自己與人不同的事物,進而發展至自己的職業的特殊性,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嗎? 這樣的故事來自《 左撇子的隱形優勢:看過上萬人腦部影像的名醫教你將天賦才華發揮到120%的關鍵 》,我不是 左撇子 ,但希望從中去思考,作者歷程的特殊性,分享給你書中的重點。 ❙ 運用兩個腦才能成為超人氣 專為一九七○年大阪萬國博覽會建造、由岡本太郎所設計的太陽之塔,在五十年後的現在看來,依然散發出強健的活力,而且展現出串連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類進化的感覺,是一件非常出色的作品。其他像是畢卡索的畫作、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等優秀的藝術傑作,也都能夠超越時代、持續受到世界各地的人喜愛。 如此卓越的藝術家是否都有共同的用腦方法呢?藝術必定蘊含著訊息,這股「想要傳達某種心思」的熱情,屬於右腦的守備範圍。而負責將這股熱情轉化為形式,正是左腦的任務。也就是說,充分運用兩側腦部,就能提高表現的精準度。 比方說,假設我們要做盤子和陶壺。陶瓷器的土料調配比例、燒製溫度的些微差異,都會大幅影響燒製出來的成品。若要不斷從錯誤中修正、直到做出理想的成果,除了需要右腦具備的熱情以外,也絕對少不了能夠冷靜分析失敗的原因、留待日後加以應用的左腦輔助。 經得起長久的時間考驗、深受人們喜愛的作品,都能夠掌握本質且歷久彌新。其中最大的重點「掌握本質」,就是右腦的拿手絕活。 右腦會依直覺感受到事物的本質,左撇子常用左手,自然就會偏重培育右腦。而且,只要更進一步活用左腦,就能夠做出鉅細靡遺、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