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1的文章

閱讀旅圖:心理學如何幫助了我

心理學是一門學問,我想有慧根的人才能讀得懂。但人生總是在職場高低起伏中渡過,也經常受困於自己淺薄的知識,解決一事,又增加一事。經常聽人說,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是真的嗎? 要如何能夠更加瞭解自己,為自己創造不同人生,甚至更去理解他人,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他人的立場,而有更進一步的思考與演化?或許我們可以回到最原點,從心出發。理解人為何如此,因而不害怕去改變自己,更懂得去調適自己,或許才是心理學真正的用意。 記得姚仁祿老師曾經說過,設計、神經學、心理學是未來人人都必要學習的知識,因為唯有想得更真,才能適應未來的變化,就從心理學的實用指南《 心理學如何幫助了我:享受美好人生的八堂生活課 》,分享其中的三篇:閱人術、聊天術與治好你的拖延術出發。 ❙ 一切盡在不言中:心理學教我的客觀閱人術 不少科學家認為,表情的用途,純粹是為了給別人看,而不是給自己看的。當我們獨處時,臉部通常不太會有什麼表情,不過,一旦身邊有人開始跟我們互動,我們的表情就會馬上豐富起來。 每個人都一樣,只要跟人有所互動,即便只是眼神交會,也會不自覺產生一連串的非語言訊號。所以遠端觀察是一回事,只有開始跟對方產生互動,這些訊號才會落實為更明確的印象。 想像有一天你走在路上,看到一位身穿套裝的漂亮女生,忽然發現她是你許久不見的大學同學。這時,她也剛好看見了你,露出驚喜的表情。久未見面,忽然巧遇,這時要給她一個擁抱?跟她握手?還是揮個手,點頭致意就好? 要能適切的反應,就必須鍛鍊自覺的能力,知道自己可能會預設什麼立場,才能更善於與別人互動,而不是一開始就造成誤會。這在心理學被稱為「脈絡化思考」﹙contextual thinking﹚ , 我們把直覺納入參考,但同時考慮到對方的背景、所在地點、場合屬性、身邊其他人等環境因素。事實上,這些環境因素可能都會影響你們互動的狀態。 ➤閱人四步驟 這些年來,作者將這種察言觀色的脈絡化思考,歸納成一套SOP,分為四個步驟:觀察、分辨、分析、試探。 1、觀察 透過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留意對方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有時候,我們會對一個人有很強烈的好感或厭惡感,卻說不上來為什麼。如果要能真正懂得閱人,在學習觀察前,我們必須先了解自己。 要先學會自問:我是否對某些特定的形象、穿著打扮、種族膚色等個人表徵帶有成見呢?如果缺乏自覺,我們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刻板印象與別人互動,

閱讀旅圖:引爆潛能

NBA的夏洛特黃蜂隊一號柏格斯身高只有一六O公分,但這個矮子可不簡單,他曾是NBA表現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不僅控球一流,遠投精準,甚至在長人陣中帶球上籃也毫無所懼。 柏格斯是不是天生的高手呢?當然不是,這是靠意志與苦練的結果。柏格斯從小就長得特別矮小,但卻非常熱愛籃球,幾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籃球場上鬥牛,當時他就夢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為NBA的球員不只待遇奇高,也享有很高的社會評價,是所有愛打籃球的美國少年最嚮往的夢。 每次柏格斯告訴他的同伴:「我長大後要打NBA。」所有聽到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因為他們「認定」一位一六O公分的矮子是絕不可能打NBA的。他用比一般人多幾倍的時間練球,終於成為全能的籃球運動員,也成為最佳的控球後衛。 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優勢」,行動靈活迅速,像一顆子彈一樣,運球的重心最低,減少失誤;個子小抄球易得手。柏格斯成為有名的球星了,從前聽他說要進NBA而笑倒在地上的同伴,現在常炫耀地對人說,他們小時候是和黃蜂隊的柏格斯一起打球的。 就讓我們一起來《 引爆潛能:喚醒你心中沉睡的巨人 》吧! ❙ 學會支配自己 人們總是會把「了解自己」解釋成「了解自己的消極面」,其實態度不該如此,而是「要全面了解自己」。為了充分了解自己,應該更進一步做「支配自己本身」的工作。 你似乎感覺自己已經抓住車子的方向盤,同時完全掌握了車子的正確操作。車子開動後照著你的意思前進後退,往左或往右,其實從你下車到再度使用車子為止,所運用的道理和方法都是一樣的。 要支配自己和上面的道理相同,讓肉體來順從你的意志,而不是讓肉體來役使你,精神應該是肉體的主人,肉體只是扶持精神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種認識。 能夠自我支配的人,絕對不會有如下的想法:「我沒有辦法做這件事」,因為如果他自己認為做得到,就一定可以做到 。 要支配自己並不困難,首先是要尊敬自己。因為失去自尊心的人是沒有辦法把握自我的。有許多人就是因為喪失了自尊心,所以不敢前進。像這種人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認為自己活在世界上,只配看那些運氣好的人取得成功,他們認為自己只有這種資格。如果從事任何工作,他們每遭遇一次失敗,更會以為自己一輩子也沒有辦法得到成功的幸福。 在你經營的事業不太順利時,你首先大概會做下面的事吧:學習有關企業方面的所有知識,特別關心影響事業的消極因素,然後你就會守住積極面,去研究

閱讀小品:試著過好每一天

Photo by Chris Leipelt 來聽聽一個烏龜和毒蠍的故事。烏龜要渡河,毒蠍希望搭便車。烏龜說你一天到晚螫人,我不敢。毒蠍說我不會,如果螫了你,我也會淹死。游到一半,烏龜感到被螫的劇痛,臨死前問毒蠍你為什麼這麼做?毒蠍說,我控制不了自己。 道理人人皆知,但如何來管理自己,便是一個重要的分界點。 台灣高中生以下學校體育班學生已提升到4萬人,有學生當選手不成時,學生的出路便有限,想轉當清潔人員也沒爭取成功。此外,國小、國中、高中體育班招收人數不一,國中體育班生太多,六成沒辦法進到高中體育班,課業銜接變成一個大問題,如何兼顧課業與體育呢? 或許目前因為疫情正在迅速發展的數位課程,為這些孩子提供一線之機,將彈性的安排時間,拉至最大化。數位學習與課業兼顧其中一個最大的關鍵,個人認為就是「自律」。 三種身份﹙學生、藝人、上班族﹚,運用「自我管理」來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天。 ❙ 夜市球王的傳奇 體育班故名思義,就是以體育為主,不斷的練球。不過,美國的NBA似乎不是如此的安排,除了運動,課業的知識亦重要,如何兼顧呢?這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家長,來看看這位曾俊欣,夜市球王的傳奇。 於2018年,曾俊欣在大滿貫賽事法網拿下青少年男單冠軍,是台北市建國中學的高材生,文武雙全的他,成功並非偶然,他靠著從小就展現的「自律」精神,為自己開拓出一條康莊大道。 曾俊欣5歲就開始接觸網球。他的母親透露,「曾俊欣小學時每天一早要花1、2個小時到外縣市上學、學球,晚上趕著吃飯、寫功課,8時30分上床睡覺,每天持續訓練都沒有休息,但他就想要這樣子,所以從來沒有喊累」,看得出曾俊欣對自己要求甚嚴的態度。 曾俊欣的母親曾表示,曾俊欣從小的自我要求就很高,小學時成績都能保持在前5名,上國中後雖然因為訓練難免耽誤到上課時間,但總是能透過自學,在班上保持前3名。自律的曾俊欣在面對升學壓力時,沒有選擇「柿子挑軟的吃」,而是選擇被視為男學生第一學府的台北市建國中學就讀,希望為自己開創更多元的未來。 年紀輕輕的曾俊欣,過去在臉書上的發文就看得出超齡的成熟,當時他說:「朝職網邁進一直是我非常渴望做的事,我會盡全力打好每一顆球,並且做到最好。不善言語的我會不斷地激勵自己、挑戰自己、讓自己夠強壯,強壯到被賞識,爭取到機會,才能在網球這條路上繼續前進。」 ❙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閱讀盛治仁先生所撰一文《 自律才有真自由

閱讀旅圖:把時間當作朋友

很少有人會注意,所謂「管理時間」或「時間管理」是虛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 顧自地流逝。 你不可能對它大喊:「時間你給我慢一點!」它只是自顧自地流逝。你也不可能向它大叫:「時間,你給我快一點!」它還是自顧自地流逝。時間不理任何人,它用自己特有的速度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 我們無法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只有接受這個簡單的事實,才有解決問題的希望。「時間不可管理」,儘管聽上去很簡單,但是理解它,進而接受它,進而擁有它。 與時間做朋友的方法很簡單: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正確的方法究竟是什麼稍後再說,這裡先說說什麼是正確的事情。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根本就做錯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效率越高,結果越糟。 如果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效率低一點也沒關係,因為做一點是一點,多收穫一點,多進步一點動力就會更強一點,進而更容易繼續地做。怎樣判斷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核心只有一個:看它是否現實。 幾乎一切愚蠢的行為都來自否定現實、逃避現實。只有接受現實,才可能腳踏實地避免心浮氣躁、好高 騖 遠。如果把成功簡單地定義為「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並在最後期限之前漂亮地完成」的話,那麼,大多數所謂的「時間管理技巧」實際上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只不過是花拳繡腿。 真正有用的往往是簡單而又樸素的道理,例如「現實只能接受」。 ❙ 時間-估算 錯誤估算任務所需的時間,是最常見,也是最致命的錯誤。在時間領域有一個與墨菲定律同源、貌似悖論的侯世達法則, 值得牢記: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畫花費的時間 ,就算制定計畫的時候考慮到這個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每個學英文的人都遇到過幾乎一模一樣的尴尬-學到什麼時候才到頭啊!一開始,學習者往往以為自己的問題只是詞彙量不夠,便買來各種單字書啃啊啃,可很多人啃著啃著就放棄了… Photo by Lewis Keegan 而少數堅持下來的人卻痛苦地發現,即便每個單字﹙好像﹚都認識,放到一起組成句子之後還是看不懂。他們這才明白,原來「不學文法也能學好英文」純屬鬼扯,只好買文法書狂啃,又有很多人啃著啃著就放棄了… 少數堅持下來的人再次痛苦地發現,補過單字,補過文法,依然看不懂文章。他們深入思考才明白,原來是因為自己的邏輯訓練不足,文字搞懂了,可內容的理解卻反了,只好一邊練邏輯一邊啃

閱讀旅圖:彼得原理

在職場上有遇到這樣的狀況嗎?為什麼有能的人往上升遷後,卻變成職場毒瘤?彼得博士告訴你,這些人並不是真的廢物,只是放錯位置而已!其實,你我都可能成為下一個「不適任的傢伙」,來看一位表現優良,但升遷之後遇到困境… 亨克是吉瑞斯汽車修護公司的學徒。他格外出色的表現,讓他很快便擢升為技師。擔任技師時,他能從隱晦的狀況中點出問題所在,且非常有耐心地進行修正。所以接下來,他升為修護廠的領班。 但在領班的職位上,他對機械的狂熱與完美主義便成了阻礙。無論修護廠有多忙,他都會接下感覺很有趣的工作。「我們一定能完成。」他說不滿意,他絕不罷休。 每個工作他都插手,無法待在辦公桌前。他常全心投入,和拆解的車奮戰,真正應該做事的工人只能站在旁邊看,而其他人則坐在一旁,等待主管交付新任務。最終,養護廠的工作事項永遠排不完、永遠一片混亂、且時常錯過交車時間。 亨克沒有意識到,大部分的車主並不是非常在意車子是否修得臻於完美,他們要的是準時交車!他也沒有意識到,他的下屬比較在意的是薪水,而非拆解車子。所以他不僅與客戶處不好,跟下屬的關係也出現問題。他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技師,但是個非常不適任的領班。 為何會 要 如此呢?共同來閱讀《 彼得原理:暢銷50年商管巨作!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 》 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 彼得原理:階級制度的魔咒 「階級制度」﹙hierarchy﹚這個詞,原用於描述牧師的分級制度,現在則指稱組織中會員或員工的評等、級別或等級。階級學雖然是最近才形成的,但無論是公共或私人行政領域,都非常適用。 彼得原理,是了解每一種階級制度的關鍵,因而也是了解整個文明結構的關鍵。有些人異想天開,以為有辦法自外於階級中,但不管你是在商業界、企業界、工會組織、政界、政府機構、擔任軍職、神職或是教職,你一定脫離不了階級制度。所有人都受制於彼得原理。 當然,有些人可能升官了一、兩次,從較低階的職位升到較高的職位,而兩者他皆得心應手。但他若在新的職位上表現良好,他就有機會再升上更高的職位。每一個人,包括你、也包括我自己,我們最後一次的升職,一定會讓我們從遊刃有餘的職位,升到無法勝任的位置。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知悉,汽車修護廠領班亨克在第三職等到達了他的不適任等級;經歷數百個職場不適任的案例分析後, 歸納出彼得原理,也就是:不管在哪種制度中,每一位員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