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2的文章

閱讀旅圖:換個工作,更好嗎?:用科學數據找到幸福最大化的職業

Photo by Kawin Harasai 「要找到比二十多歲時有錢十倍的六十歲人很簡單,但是卻沒有人說,自己比二十歲的時候幸福了十倍。」 蕭伯納﹙1856 年~1950年﹚愛爾蘭劇作家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二00五年於史丹佛大學的畢業演說中最著名的一段話,「你們得找出自己喜愛的事,工作如此,愛情也是如此。工作將占據你大部分的人生,唯有做你真心相信這是份美好的工作,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而唯有做自己喜愛的事,才能愛自己的工作。如果你還沒找到你喜愛的事,請繼續尋找。」 將「把興趣當飯吃」的概念遠播各地,傳奇般的演說。這段話非常激勵人心,卻有一個非常大的難點:賈伯斯自己也不完全是因為興趣,才走上電子業這條道路的。賈伯斯的確從小就展現出對科技方面的天分,但是他之所以踏入電子業,其實是因為在雜誌上看到「輕鬆賺大錢」的廣告。 比起科技產業,賈伯斯對靈修更感興趣,他還為此辭去在雅達利公司的工作,到印度展開修行之旅。賈伯斯創立蘋果公司也不是因為喜愛電子業,而是看到沃茲尼克﹙蘋果電腦共同創辦人﹚發明蘋果電腦「Apple 1」的錢景。 如果賈伯斯真的把興趣當飯吃,他應該會成為一位靈修導師才對。 在這充斥著成功人士經驗談的世界,我們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呢?我們該怎麼從充滿主觀感受的各種建議當中,尋找能夠將幸福最大化的工作呢?無意間閱讀到這一本書《 換個工作,更好嗎?:用科學數據找到幸福最大化的職業 》,裡面提及找工作的七大迷思,讓我也不得不專心的來閱讀。 找工作時,容易犯下什麼樣的錯誤呢?目前有許多研究,針對跟幸福無關的工作因素,提供了可信度很高的答案,總結來說有以下七個。 ❙ 迷思一 把興趣當飯吃 「要把興趣當飯吃!」這應該是現在最常聽到的職涯建議吧! 國際顧問公司蓋洛普針對一百三十九個國家的企業進行調查,其中只有六%的日本人回答「我對工作充滿了熱情」,而回答「覺得工作沒價值」的人卻高達七0%,此調查數字讓日本在當時排名一百三十二名,位居全球末位。因此,人們會出現把興趣當飯吃、對工作感到滿足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然而,只要把興趣當飯吃,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嗎?其實沒那麼簡單。許多跟職業相關的研究都顯示,幸福感的高低,跟是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無關。 二0一五年密西根州立大學以「把興趣當飯吃的人真的幸福嗎?」為主題,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這項調查研究訪談了數百種職業的從業人員,調查對工作的觀

閱讀旅圖:大局思維: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擁有偉大的夢想很簡單,但實踐卻很不容易。今時今日要想在工作生涯中不迷失方向很困難,無論是科技日新月異,還是因應全球化趨勢,都導致我們所需要的技能隨時都在改變。 如今尚且炙手可熱的工作,轉瞬就成了明日黃花。更多人發現自己在身處於「贏者全拿」的工作生態中 ,因為從傳統職場到現代新創公司,被視為頂尖的人,才能得到極優渥的報酬,但只是稍微差他們一點,卻只能得到極其普通或更微薄的待遇。 如果你現在正全力衝向明確的終點線,難免會覺得筋疲力盡。如果你現在正勤奮不懈地工作,但是心中沒有方向或最終目標,那可能會感覺更糟,後者是多數人的狀態。是什麼讓我們對目標的設定裹足不前?我們的認知又是如何? 有一本書從認知行為的面向切入,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沒有那麼如此的理性與心理的狀態,書中提出許多有關於科學的研究如何來影響我們的職涯,共同來閱讀《 大局思維: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 ❙ 認知的偏誤 你是否厭倦目前的工作,一心懷抱創業夢?你可能有一個很酷的產品點子,但一想到要失去穩定收入就冒出一身冷汗。所以你繼續長途通勤,卻又隱約地擔心自己與人生志業擦身而過。 這樣理性嗎?你是否認為決策不是全贏就是全輸,而低估了後悔的代價?你有沒有考慮到,當你到了八十歲還沒有追尋夢想,產生「要是當初……就好了」的遺憾? 我們自身的認知偏誤讓我們裹足不前。事實上,對多數人而言,這就是最主要的問題。 如果我能夠確實地自我反省,就會知道認知偏誤的比例有八成來自於自己、兩成來自於他人。 我被早該放棄的案子卡了太久,陷入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因為之前投入了資源,所以儘管前景不佳我還是硬著頭皮做下去。我還因為嚴重低估了完成基本任務所需的時間,而陷入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它在你相信一切都會在「最理想的狀態下」進行時出來搗亂。 在事業的不同階段,我們曾覺得自己在力求表現時像個冒牌貨,儘管資歷經驗都站得住腳。這顯示出,就算我們意識到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的存在,還是很難不落入其陷阱。 能了解到在漫長的職涯中跌跌撞撞、原地踏步、走回頭路甚至逼近懸崖邊緣的原因有一部分來自自己,反而讓人感到釋懷。承認自身的偏見可能成為阻礙,將促使我們變得積極。事實上,我﹙自己﹚可以掌控百分之八十的認知偏誤,若能確

閱讀旅圖: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

Photo by Van Tay Media 求職應徵信,該如何寫?看看這個例子。 我非常希望能夠進入貴公司服務,理由如下。 當我看到日本人日常的飲食生活,我發現有些孩子們罹患了以往總是出現在大人身上的成人病,對於這項事實,我感到非常痛心。明明在超市賣場中有著許多豐富的食材、且營養學日漸進步的現在,為什麼現代人日常的飲食生活卻偏偏無法達到平衡呢?這時,在我腦海裡浮現出來的是太過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如孩子們去補習班、女性們去工作等畫面。 因此,我希望能夠從食品營養與生活型態這兩個層面,去協助現代人尋找一種全新的飲食方式,並且給予大力支持,這是我希望進入貴公司服務的契機。 我在大學時期,從營養與環境兩方面做了許多關於「食品」的研究。舉例來說,「能夠簡單達成、且讓家庭充滿談笑聲、同時又能兼顧營養的食物料理是什麼」,像這種以多面向為主軸,進而探討飲食方式,是我主要研究議題。在四年研究過程中,我親身感受到飲食方式確實能改變環境與家庭生活。我會運用這個寶貴的經驗,為貴公司做出一番貢獻。 貴公司在面對女性工作議題與對地球環境友善的商品議題等,總是能夠早別人一步,將人們與社會的變化反映在公司提供的商品上。我對於公司在飲食這方面所涉獵的深度與廣度都非常的有共鳴。 最後,我希望能夠從事讓家庭充滿歡笑、充實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食品企劃或開發的工作,在一開始不論分發到哪一個部門、哪一項業務,我都很想要嘗試看看。因為我認為,這樣子我可以從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飲食」這個議題,視野也將更加開闊。 以上,是我想要進入貴公司服務的理由。我強烈希望能夠成為貴公司的一分子 ,為公司服務貢獻。 哇!陳述的內容很有結構,同時也很能讓人感動!這樣的寫作方式,是一輩子的功課,就一起來閱讀《 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 :透過自我提問,找到切入觀點。沒靈感時,這樣寫就對了!》。 ❙ 文章剖析與掌握文章寫作七要點 上述的文章的結構,其實非常簡單。 說明「為什麼想要進入該公司?」 對充滿不同飲食方式的現代社會有些什麼樣的認識? 從社會背景所產生的動機為何? 自己有哪些適合從事飲食工作的條件、以及有哪些經驗與特質可以貢獻給該公司? 為什麼選擇該公司而不是其他公司? 在食品公司,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由於上述原因,因此選擇該公司。 Photo by Aaron Burden 為了寫出能在關鍵時刻中確實發揮

閱讀旅圖: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職場實戰篇】

這些工作不快樂的人,我們認識嗎? 邦妮今年三十歲,大學畢業後做過五份工作,每次的劇情發展都一樣——她感到樂觀,興奮不已,對新工作充滿期待,這次的工作絕對很適合自己,但最後都幻滅。這次的工作、每一份工作都令她失望,邦妮也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每次她都得向父母借錢繳房租,理由是「反正這份工作,就是做不下去」。邦妮也知道她離職的理由很模糊,但真要追究生活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講來講去都是「反正怪怪的,但我不知道哪裡不對勁」。 路易斯是中階主管,在一間中型公司待了十五年,每天搭火車上班,準時在早上八點十五分進辦公室。路易斯領導的銷售團隊,坐在整整齊齊的小方格座位裡,做起事來卻亂七八糟。理論上,路易斯應該管理團隊、激勵團隊,但路易斯日復一日走進銷售樓層,看了看四周,好像抵達了陌生的外星球。反正也不是我的公司。沒差啦。 路易斯準時搭上傍晚五點十五分的火車回家,家裡兩個孩子還在念中學,房貸才繳完三分之一。路易斯在搭火車回家的路上,頭靠在玻璃窗上,看著世界呼嘯而過,一遍又一遍在腦中播放:「啊!你問自己,到底怎麼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拉吉夫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但事情真的太多,時間壓力實在太大,他連要崩潰都沒力氣崩潰。 布魯斯是靠APP接案的計程車司機,另外還接了一些零工;他很喜歡這種自由的工作時間,但不喜歡收入不穩定,感覺沒有明天,沒有一份「真正的工作」。 珍妮佛是高科技公司的人資長,她心知肚明員工離心離德、做事沒效率,但她接受過的訓練,無法以任何方式幫上大家的忙,只能將一份又一份績效不彰的報告歸檔。 每個人講起自己的工作,都有各自的不幸。我待不下去了,這份工作不適合我。要改變太難了,問題不可能解決,但我也不曉得要留下,還是該離職,只能輕聲感嘆,到底怎麼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先別急,有人告訴你,事情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糟,若能改成用設計師的腦袋來思考,就會有不同,推薦閱讀《 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史丹佛經典生涯規畫課「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職場實戰篇】 》。 ❙ 到底抵達了沒啊? 一路上坐車坐很久的時候,後座的孩子就會問:我們到了沒啊?這樣的全家出遊不好玩,無聊透頂,出遊只是為了出遊,為了抵達那裡而已。管他那裡是哪裡,一旦到了,就會開心。什麼?還沒到嗎?那就不開心!我們不是家庭休旅車後座哇哇叫的孩子,但有多少人在過生活時 如此 ,尤其是工作生活。 我們有多常等著抵達那裡?那個我們等了